王妍嫣 努爾比亞·艾合買提 買力旦木·艾克拜
(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無癥狀心肌缺血是指患者存在心肌代謝、心電活動以及心肌血流灌注等指標異常表現的客觀證據,但患者未出現胸痛等主觀的臨床癥狀。無癥狀心肌缺血屬于冠心病中的一種獨立類型,其發病率占心肌缺血的75%[1-2]。由于該病發生后無明顯臨床癥狀,多數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劇烈運動后,易導致患者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甚至會出現猝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3]。現階段冠脈造影屬于臨床診斷無癥狀心肌缺血的“金標準”,但該種檢測方法臨床操作過程較為復雜,且檢查費用相對較為昂貴,臨床應用期間存在一定局限性,無法在基層推廣使用[4]。因此,尋找一種簡單有效的檢測方式臨床意義不言而喻。動態心電圖由于其具有操作簡單、經濟實惠以及可持續檢測患者心臟活動等優點,現已廣泛應用于各類心血管疾病中,同時以取得較好的臨床應用效果[5]。基于此,本研究選擇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進行就診的66例疑似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動態心電圖在無癥狀心肌缺血中的診斷價值,為臨床診斷無癥狀心肌缺血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1.1一般資料
選擇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進行就診的66例疑似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1例;年齡范圍為54~82歲,平均年齡為67.96±7.56歲;居住地:農村26例,城鎮40例;病程1~7個月,平均病程為3.86±2.14個月;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31例,初中以上35例;BMI(23.42±5.48)kg/m2。本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簽署知情書后進行。納入標準:①無嚴重臟器疾病的患者;②未出現胸痛等臨床癥狀的患者;③無語言溝通障礙可與醫護人員正常溝通的患者。排除標準:①伴有傳導阻滯者;②伴有房顫、房早等疾病的患者;③近期服用藥物可影響診斷結果的患者。
1.2方法
冠脈造影:血管造影機采用(西門子第三代,型號Artis zee III ceiling),造影前對患者進行常規消毒和局部麻醉后,通過穿刺股動脈或腦動脈,將造影導管送至動脈開口,注射造影劑,觀察冠狀動脈是否發生狹窄,如果冠狀支脈或冠狀主脈血管直徑≧50%則表明為心肌缺血陽性,如果冠狀支脈或冠狀主脈血管直徑≦50%則表明為心肌缺血陰性。
常規心電圖機(型號:TE-9000Y,生產公司:浙江好絡維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對患者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測,機器設定為,紙速為25mm/s,增益速度為10mm/ mV。檢測過程中叮囑患者調整好心態,盡量在檢測過程中避免出現情緒波動過大,從而影響檢測結果。對ST段變動幅度≦0.1mV或不伴T波倒置,為心肌缺血發生陰性,反之為陽性。
動態心電圖:采用TLC5000動態心電圖儀[生產公司:麥迪克斯科技有限公司,型號:MAECG-200]對患者進行24h心電圖檢測,取坐位,采用使用75%乙醇涂抹在患者需貼電極的部位,用以清除肌體油脂,動態心電圖后連接后,患者佩戴檢測記錄儀,進行24h動態心電圖檢測,24h取下檢測記錄儀,收集動態心電圖數據,患者ST段呈水平、下斜型壓低,下移距離大于1mm、逐漸消失,每次異常時間持續大于1分鐘,每隔兩次間隔的發作時間大于1分鐘則表示為無癥狀心肌缺血發作。所有受試者的心電圖檢測均由2位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心電圖醫師完成檢測及診斷,如果出現有爭議的病例需再次討論,完成診斷。
1.3觀察指標
所有受試者均進行冠脈造影檢測,同時均以冠脈造影的檢測結果作為金標準,計算動態心電圖和常規心電圖對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發生的檢出率,觀察兩種檢測方式檢測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特異性以及敏感性。
1.4統計學處理

2.1兩種診斷方式的檢測準確率對比
冠脈造影檢出無癥狀心肌缺血發作共56(84.85%)例;以冠脈造影檢出率為金標準,動態心電圖檢測準確率為62(93.94%)高于常規心電圖(80.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552,P=0.033)。見表1。

表1 兩種診斷方式的檢測準確率對比[(n)%]
2.2兩種診斷方式對無癥狀心肌缺血的診斷效能對比
動態心電圖對無癥狀心肌缺血的診斷特異性、敏感性、陰性預測值以及陽性預測值分別為90.00%、94.64%、75.00%以及98.15%均高于常規心電圖的診斷特異性、敏感性、陰性預測值以及陽性預測值80.00%、80.36%、42.11%以及95.74%,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種診斷方式對無癥狀心肌缺血的診斷效能對比[(n)%]
在日常生活中多數無癥狀心肌缺血發生后均很難被患者察覺,部分患者直到接受心電圖檢查、核素心肌灌注顯像、甚至是猝死后進行解剖才能明確其病因[6-7]。現階段導致無癥狀心肌缺血的發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確,部分學者認為無癥狀心肌缺血的發生可能與患者心肌缺血發作時,缺血程度低、持續時間短同時在疼痛刺激下患者感知功能下降等因素相關[8-9]。雖然多數患者發病后均無異常反應,但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發生心肌梗死以及心肌猝死的風險仍處于較高水平,如果不及時控制心肌缺血對該類患者造成的傷害,極易導致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情緒激動、過度勞累以及酗酒期間引發嚴重的心血管事件發生,進而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0-11]。
冠脈造影檢查作為臨床診斷無癥狀心肌缺血的金標準,其診斷的準確度已通過大量臨床實踐證實。雖然該種診斷方式對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的臨床診斷效果較好,但該種診斷方式的價格較為昂貴,同時臨床操作相對較為復雜,患者接受度普遍較低,基層推廣應用較為存在較大難度,因此,尋找一種具備操作簡單、準確有效以及價格低廉的診斷方式對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作用[12]。常規心電圖雖然操作相對較為簡單、且檢測價格低廉,但常規心電圖在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中的診斷準確率相對較低,臨床診斷期間易發生漏診、誤診等情況發生,進而無法滿足臨床需求[13]。動態心電圖不僅操作相對較為簡單且檢測價格較為低廉,同時亦是一種無創的檢測方式,動態心電圖能夠持續檢測并記錄患者的心電活動,同時亦不影響受測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正常活動。侯廷永[14]選擇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虞城縣人民醫院就診的80例疑似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以MPI為金標準,觀察動態心電圖和常規心電圖的診斷效果,結果發現,動態心電圖在無癥狀心肌缺血中對患者心肌缺血發作期間診斷的準確率為83.75%明顯高于常規心電圖的準確率(68.75%)。馬躍新等[15]選擇98例冠心病心肌橋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已通過冠狀動脈造影確診),觀察12導動態心電圖的應用效果,結果發現,動態心電圖在心肌橋引起心肌缺血患者中可直觀有效的評價冠心病心肌橋患者發生心肌缺血情況。張新菊等[16]選擇2015年8月~2018年7月于海南省瓊海市人民醫院就診的120例冠心痛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表法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心電圖診斷,觀察組患者則給予動態心電圖診斷,結果發現,動態心電圖在冠心病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的診斷敏感性以及特異性分別為87.1%和70.4%,同時表明動態心電圖在冠心病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的臨床診斷中可有效增加冠心病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的疾病的檢出率。本研究結果顯示,動態心電圖檢測準確率為93.94%明顯高于常規心電圖檢測準確率80.30%,且動態心電圖對無癥狀心肌缺血的診斷特異性、敏感性、陰性預測值以及陽性預測值分別為90.00%、94.64%、75.00%以及98.15%均高于常規心電圖的診斷特異性、敏感性、陰性預測值以及陽性預測值,進一步說明,動態心電圖對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的診斷效能。
綜上所述,動態心電圖可有效提高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的檢出率,同時具有較高的準確率、敏感性、特異性,對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及廣泛應用。此外,由于本次研究納入的樣本量相對有限,且研究僅在本院進行,結果可能存在些許偏倚,因此,關于動態心電圖在無癥狀心肌缺血中的診斷價值探討的相關結論還需在今后進行更多的臨床試驗加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