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娟
(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 山東 濟南 250001)
隨著不孕不育的發病率上升,采用體外受精進行治療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并且現階段醫學技術不斷的發展,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也在不斷的提高,這也為家庭帶了的希望。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會發生反復種植失敗的情況,如果進行種植之后仍然沒有成功的次數超過3次,患者的身體、心理以及經濟方面的壓力都會大幅度增加[1]。這種情況下,出現不良心態的概率會非常高,同時出現焦慮以及抑郁等不良心態還會對胚胎和受精情況產生諸多的不良影響,使成功率降低。因此,對此類患者進行高效的心理干預是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的關鍵。創傷后成長是患者在生活中與創傷事件進行抗爭之后所產生的正性心理變化,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基于此,本文針對我院2018年0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試管嬰兒反復種植失敗的100例患者,在其治療期間采用高效的心理干預,并分析其對患者情緒,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及創傷后成長的影響,具體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0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試管嬰兒反復種植失敗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0例,實驗組患者年齡在25-35歲之間,平均年齡(28.28±5.76)歲;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5-35歲之間,平均年齡(29.01±5.66)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對研究內容之情,并簽署同意書,有所患者試管嬰兒種植失敗次數≥3次。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溝通和意識障礙、身體其他臟器重大疾病、生殖器官其他病變、傳染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該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協助患者進行常規檢查,指導患者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以及需要準備的相關物品,叮囑患者遵醫囑用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幫助其預約手術等。
1.2.2實驗組
該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干預,具體為:(1)認知干預,與患者進行一對一的交流,采用多種方式對患者進行指導教育,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方式進行詳細的講解,使患者明白治療的具體方法、治療優勢,并幫助患者預估治療費用等,使患者對自身的問題以及疾病的治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對于試管嬰兒種植失敗的原因、發生概率等進行詳細的講解,讓患者對疾病有更加深入和正確的認知,使其有一個心理準備。(2)心理狀態干預,將種植失敗后需要進行處理的方式詳細告知,使患者明白種植失敗并不是不能解決的問題,為患者提供種植成功,并且成功分娩的案例,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為患者講解種植失敗與個體差異有比較密切的關系,使患者能夠積極的配合醫生找到問題,解決問題。在此期間獲得家屬的配合,積極幫助患者穩定情緒,提高依從性。(3)失敗后干預,種植失敗或者患者流產之后,要強化與患者的交流,對患者的疑慮進行詳細的解答,做一個聆聽者對患者的抱怨、傾訴等表示理解,站在患者的角度幫助其分析失敗的原因,并告知患者醫生已經開始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尋找失敗的原因。最大程度的幫助患者重新建立信心,指導患者及其家屬認真對待身體,積極根據飲食和運動計劃來幫助自身恢復,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為下一次的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4)家庭支持,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指導家屬正確與患者相處的方式,多給予患者理解和關心,避免其出現孤立無援的狀態,包容患者在此期間出現的情緒,使家屬明白患者在治療期間所受的痛苦。(5)解壓干預,根據患者的生活習慣以及喜好進行壓力釋放的指導,例如患者喜歡聽音樂、畫畫、養花、跳舞、唱歌等,可以指導其多參與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將自己在試管嬰兒種植方面的注意力轉移出去,不但能夠促進身體健康,也可以將自身的負性情緒發泄出去。
1.3觀察指標
(1)對比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采用焦慮(SAS)、抑郁(SDS)自評量表進行評價。SAS≥50分為焦慮狀態,SDS≥53分為抑郁狀態,分值越高,焦慮、抑郁越嚴重。(2)對比兩組干預前后社會支持評定狀況,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進行評價,總分40分,分值越高,社會支持程度越好。(3)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效能情況,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進行評定,總分40分,分值越高自我效能情況越好。(4)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創傷后成長情況,采用創傷后成長量表(PTGI)進行評價,包括對生活的欣賞、精神變化、個人力量、新的可能性、與他人關系5個維度共21各個條目,每個條目滿分5分,總分105分,分值越高,創傷后成長越多。
1.4統計學分析

2.1 對比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
干預前,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5。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對比分)
2.2對比兩組干預前后社會支持評定狀況
干預前,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社會支持評定狀況對比分)
2.3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效能情況
干預前,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效能情況對比分)
2.4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創傷后成長情況
干預前,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創傷后成長情況對比分)
反復種植失敗(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是限制輔助生殖技術發展的瓶頸。目前RIF 的診斷標準仍不統一,目前較為公認的RIF定義為年齡小于40歲,移植3個周期(包括新鮮胚胎移植和凍融胚胎移植),4個及以上優質胚胎,未獲得臨床妊娠的不孕女性。選擇試管嬰兒的患者大多數都患有不同程度的不孕不育癥,并且長時間無法受孕。在此期間,患者要承受來自家庭以及社會方面的諸多壓力,本就存在一些焦慮、悲觀甚至抑郁等不良心態,加之反復種植失敗,很多患者逐漸出現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長時間的精神緊張,壓力過大會導致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使兒茶酚胺的釋放量提高,對其體內的黃體生成激素產生抑制作用,患者的卵泡生長也會受到比較嚴重的影響,與此同時,對腎上腺皮質激素造成一定的刺激,導致雄性激素分泌量增加,這種情況下,會影響治療期間控制性超排卵的效果。由此可見,良好的心理狀態對種植成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3]。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幫助患者減輕自身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使其自我效能得到提升,社會支持增加可以有減輕不良情緒對種植的影響,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認知干預能夠使患者對整個治療過程有更加詳細的了解,使患者有心理準備,避免對患者產生嚴重的刺激。心態干預后能夠使患者對治療更加有信心,自我效能提高,能夠以一個更加平和的心態接受治療,提高其依從性。站在患者的角度進行失敗后干預,對患者的各種不良心態表示理解,使其有信任感,同時對其進行積極的鼓勵,能夠改變患者的絕望情緒,重拾治療的信心。家庭支持可以使患者感受到自己被重視和關心,家人的理解和鼓勵可以幫助患緩解抑郁的情緒,避免出現嚴重的精神問題,注重對患者身心健康的照護,可以使其更加快速的恢復,進而有信心進行再次的種植治療。引導患者利用空余時間多參加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在提高健康狀態的同時能夠分散注意力,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創傷后成長是一種積極的心理變化過程,這種成長能夠使患者更加有信心與失敗進行對抗,并且不容易被傷害,患者的心理會產生一種“抗體”,能夠積極的面對以后的創傷事件。本文針對我院收治的試管嬰兒反復種植失敗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對比,干預后,實驗組心理狀態優于對照組,社會支持評定情況以及自我效能情況均優于對照組,且實驗組患者創傷后成長情況優于對照組,上述各項指標對比均有顯著差異(P<0.05)。
綜上,采用高效的心理護理干預能夠幫助患者改善其消極心態,使其焦慮、抑郁等情緒減輕,避免患者出現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時對自身的問題有正確的認識,可以積極的面對種植失敗,配合醫生找到失敗的原因,積極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