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慶新,王洪江,孫洪強,王占龍,豆玉娟,楊 越
(遼寧省旱地農林研究所,遼寧 朝陽 122000)
棗又名棗子、大棗、刺棗,是鼠李科棗屬落葉小喬木,栽培歷史悠久。棗果果肉口感甜脆,含有低聚糖、果糖等6 種糖類和鈣、鎂、鐵、鉀、鋁、磷等36 種礦質元素及多種維生素,被稱為“天然維生素C 丸”。棗已成為我國果蔬市場和農林產業(yè)不可或缺的樹種,在北京、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山東、河北、河南、天津、山西、陜西、寧夏、廣西、新疆、四川、重慶、湖北、青海、貴州、甘肅均有分布,其衍生產品(棗花蜜、干果、蜜餞等)呈現(xiàn)多元化[1]。目前我國棗樹栽培面積達460 萬hm2,年產量穩(wěn)定在8 萬t 以上。遼西北地區(qū)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受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降雨少、干旱頻發(fā)、晝夜溫差相對較大,有助于棗果實的糖類、礦質元素和維生素的合成及積累。棗是遼西北地區(qū)主推的栽培樹種,已成為當?shù)剞r林業(yè)的支柱產業(yè),尤其是實行退耕還林政策后,遼西北地區(qū)進一步強化大棗產業(yè)的發(fā)展,棗樹栽植面積達3.33 萬hm2,對當?shù)氐慕洕l(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2]。基于此,本文介紹了遼西北地區(qū)棗樹栽培技術要點。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良種是農林業(yè)科技的重要載體,對農林業(yè)發(fā)展起著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優(yōu)良品系和優(yōu)質品種的選擇,對棗產業(yè)健康有序發(fā)展至關重要。可供遼西北地區(qū)引種、種植的棗樹品種較多,其中金絲王、金鈴圓、平頂、牛心棗、梨棗和三興等品種推廣種植面積較大,在栽培、繁育、生產、加工及市場宣傳、銷售等環(huán)節(jié)表現(xiàn)出色。通過對上述棗品種種實性狀和品質性狀的比較(表1),發(fā)現(xiàn)樹體耐旱、耐寒、耐貧瘠、抗鹽堿、抗病蟲害、坐果率高的棗樹品種更適合遼西北地區(qū)種植,具有果實質量大、早熟、果肉多、種仁小、糖分含量高、產量高等特性的棗樹品種更適合當?shù)厥袌鲣N售。金絲王、金鈴圓和平頂棗單位樹冠投影面積果實產量為10~23 kg/m2,糖分含量16%~23%,Vc 含量3.4~5.3 mg·g-1,是遼西果蔬市場銷量前3 的品種。

表1 遼西北地區(qū)栽培棗品種果實品質性狀比較
棗園的建立是棗產業(yè)規(guī)模化的基礎環(huán)節(jié),生產實踐中的建園方式有植苗建園和改接建園。植苗建園選用實生種苗和嫁接苗為種植材料,根據(jù)設計的株行距,通過移栽的方式進行建園。改接建園是在原有果園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嫁接的方式,對原有果園樹苗進行改接換種,并對株行距進行調整。相較于植苗建園,改接建園以樹苗成活率高、嫁接苗適生性強、成園周期短、見果快和經濟效益高等優(yōu)點在遼西北地區(qū)被大面積推廣。改接建園以抗逆性強的山棗2~3 年生實生種苗為砧木、1 年生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的良種枝條為接穗,嫁接方法采用插皮接和腹接。嫁接點普遍選擇在主干60~80 cm 處(矮化樹形的嫁接點選擇在主干30~40 cm 處),嫁接時期為4月下旬,樹皮“離骨”狀態(tài)下嫁接成活率高,可達90%以上。株行距控制為2 m×3 m,每行配置3~5株授粉樹。異花授粉可提高棗樹坐果率,進而提高產量。
3.1.1 施肥 外源養(yǎng)分供給是棗樹生長和發(fā)育不可缺少的栽培環(huán)節(jié),合理施肥有助于增強樹勢、促進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秋末上凍前施入農家肥作基肥,可提供來年棗樹對養(yǎng)分的需求,施肥量為4.5 萬kg·hm-2,施肥方法為條狀溝施肥。來年5 月下旬(初果期)或6 月中下旬(果實膨大期)可適當追肥,追肥方法有地面追肥和葉面追肥。地面追肥可配合果園澆水施入N、P、K 復合肥,施肥量為0.5 kg/株,施肥方法為環(huán)狀溝施肥。葉面追肥采用葉面噴肥的方式實現(xiàn)追肥,根據(jù)樹體養(yǎng)分狀況,利用噴灑器對棗樹葉片的正反面進行噴施,每月噴施1~2 次,每次間隔20~30 d,肥料用水稀釋(表2)。葉面噴施要避開雨天和晴天的正午時分。追肥可緩解樹體結實對養(yǎng)分的消耗,防治落花落果和病害,促進棗吊和葉片生長,增強光合作用,利于果實糖類和養(yǎng)分積累,提高產量和品質。
3.1.2 灌水 水是維持棗樹成活的關鍵因素,也是樹體內運輸養(yǎng)分的載體,棗園安裝滴灌和噴灌設施能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省工省時。滴灌和噴灌設施可控制澆水量,實現(xiàn)水量調控,能有效促進棗樹生長發(fā)育,減少因不合理澆水造成的落果、裂果現(xiàn)象。灌溉設施的主管道以直徑6.7 cm 為宜,采用3 通閥或4 通閥進行管道銜接和更改管線,毛細管以直徑0.67 cm 為宜,滴頭選用地插式。根據(jù)水壓和樹齡確定澆灌時間,3 年生以上棗樹的滴管時間控制為3~5 h。滴灌設施的滴灌頭和噴灌設施的毛細管屬于易損件,易老化、堵塞,應定期檢查和更換,以免因灌溉效果不理想而導致樹體長勢衰退或死亡。滴灌系統(tǒng)的零部件2~3 年更換1 次,噴灌系統(tǒng)的毛細管1~2 年更換1 次。
3.2.1 環(huán)剝 環(huán)剝在棗樹首次進入結果期便可進行,但盛花期的處理效果最佳。第一次于主干距地面20~30 cm 處進行,寬度依據(jù)樹勢而定,一般控制為0.3~0.5 cm。環(huán)剝處理能有效緩解樹體光合養(yǎng)分的流失,集中樹體有機養(yǎng)分運輸至花朵和果實,從而提高坐果率、產量和品質。環(huán)剝是提高坐果率的重要手段,但不宜過多使用,以免因樹體多處機械損傷而導致病蟲害加劇。
3.2.2 放蜂 花期授粉是影響棗產量高低的決定因素,在農林業(yè)大面積生產中,風媒和蟲媒授粉相較于人工授粉具有成本低、授粉面積大、省時省力等優(yōu)勢。蜜蜂是蟲媒授粉的主力軍,棗花初花期可利用蜜蜂進行授粉。異花授粉相較于自花授粉,坐果率高、果實品質好。蜜蜂授粉滿足異花授粉的基本條件,經過放蜂的棗園產量可提高22%[2]。
3.2.3 花期噴水 遼西北地區(qū)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易出現(xiàn)干旱天氣,高溫、強光照及空氣干燥現(xiàn)象頻發(fā),易導致棗花灼傷、枯萎和脫落。花期噴水能有效調控棗園溫度、濕度,改善小氣候,緩解極端天氣的不利影響。噴水距離和高度根據(jù)樹體大小而定,噴水口應與棗花保持50~100 cm 的距離。遇極端天氣,噴施次數(shù)為1~2 次/d。
3.2.4 花期噴施外源激素 棗樹進入初花期后,配合花期噴水噴施15~25 mg·kg-1GA3或40~50 mg·kg-1NAA,坐果率可提高約30%。噴施時間分別為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每個時期各噴施1 次,噴施藥劑時避開雨天、大風天和晴天的正午時分。
3.2.5 摘心 棗樹主要由主干、營養(yǎng)枝(棗頭)、結果母枝(棗股)、結果枝(棗吊)組成。摘心的作用是平衡棗樹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摘心可控制棗樹營養(yǎng)枝的生長,增強結果母枝和結果枝的生長,促進結果枝花芽分化,達到多開花多坐果的目的[2]。根據(jù)摘心時間和位置的不同,棗樹摘心有3 類,分別為一次枝摘心、二次枝摘心和棗吊摘心。通常情況下,新生枝條(一次枝)生長到60 cm 時便可進行一次摘心,去掉生長點;棗樹下部、中部和頂部的二次枝生長到第5節(jié)時,進行二次摘心;新生結果枝木質化后,進行棗吊摘心。
遼西北地區(qū)的人氣候特點為多晴天,光照充足,適合該地區(qū)的棗樹樹形有細紡錘形和開心形。細紡錘形和開心形的優(yōu)點為開枝角度適中、采光好、結果枝多、坐果均勻等。修剪時期主要以冬季和夏季為宜。冬季修剪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樹體骨架,平衡枝組的分布和數(shù)量。夏季修剪的主要目的是疏枝,調節(jié)樹體光照條件。
紡錘形樹形特點:以強健的中心干為“軸”,上面培養(yǎng)均勻分布、枝勢相近的小主枝;以小主枝為“軸”,在兩側培養(yǎng)錯落分布、枝勢相近的小枝組,不留大型結果枝組,主枝上的枝組保持單軸延伸,結果后下垂。整形修剪后要達到的目標是樹高2.5~3.0 m,干高0.8~1.0 m,中央領導干與同部位主枝粗度比5∶1~6∶1,主枝基部直徑不超過2.5 cm,主干上配備小主枝25~30 個,同時配備10 個左右預備小主枝。主枝水平長度不超過1.2 m,開張角度約110°,不留大中型結果枝組,主枝上直接留下垂狀小結果枝組。整個樹冠呈紡錘形,冠幅小,無大主枝存在。
開心形樹形特點:嫁接苗定干高度20~40 cm,以后按變則主干形的培養(yǎng)方法,配置3 個主枝,主枝間的間距20~30 cm。在第3 主枝形成后,及時將原有的中心主干延長枝從第3 主枝處剪除,或做扭梢處理倒向一邊,留作結果母枝,中心主干延長枝疏剪太遲會損傷樹勢。可在主枝上直接配置側枝,側枝在主枝上的位置應呈“下大上小”的排列,相互錯開。可在主枝、側枝上配置更多的枝組,但要求分布均勻,彼此不影響光照。當植株開心后,骨干枝極易產生萌蘗而抽發(fā)徒長枝,對擾亂樹形的要及時疏除,對有用的旺枝要通過拉枝抑制其長勢,待其結果后再剪除。
病蟲害會導致大棗減產,甚至絕產[3]。遼西北地區(qū)十年九旱,干旱或降雨不均導致棗樹常發(fā)生棗瘋病、紅蜘蛛、粉蚧、壁虱等病蟲害。3 月下旬土壤解凍后、棗樹萌動前,噴施波美5°石硫合劑可殺紅蜘蛛、粉蚧、壁虱蟲卵和銹病病菌;地面撒施25%辛硫磷可有效殺死金龜子、地老虎等害蟲的蟲卵和幼蟲[4];每隔7 天噴施0.2%氯化鐵溶液,噴施2~3 次,可有效預防棗瘋病。6 月上旬,噴施20%速滅殺丁3 000 倍液或50%敵敵畏1 000 倍液,可殺死紅蜘蛛、壁虱、粉蚧等害蟲的幼蟲。7 月中旬至8 月中旬噴施3 次10%吡蟲啉4 000~6 000 倍液,可有效防治紅蜘蛛、壁虱、粉蚧等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