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金汐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隨著國內皮革產業經濟形式的不斷變化與飛速發展,現代皮革企業的經濟成本問題逐漸暴露,已經成為了制約皮革企業轉型升級的首要問題。由于皮革企業是相對傳統的輕工制造業,部分中小皮革企業盲目追求皮革產品銷售訂單量,長期忽視對皮革企業內部各類經濟成本的核算與管理,導致了企業經濟成本不斷增多,不利于皮革企業長期的發展,嚴重的還會影響企業在國內皮革市場中的競爭力。因此,總結皮革企業經濟成本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優化路徑對當下皮革企業的成本管理和企業發展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皮革行業的發展主要受上游原料成本與下游成品的產量決定,皮革是制鞋業的主要原材料,其在制鞋行業的應用占比高達64.68%,近年來皮革鞋靴的產量呈波動下降的趨勢,與整個皮革行業營收和利潤總額的變化幾乎同步[1]。同時,近兩年來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國內訂單數量有所減少,疫情反復進一步的導致各類皮革企業無法正常復工,皮革行業的利潤率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企業數量盡管變化不明顯,但企業的成本卻在持續增高,整個皮革市場環境處于一般性低迷期。
根據中國皮革協會的有關數據統計,現代皮革企業在2015年多達9300 家,截至2021年12 月,企業數量最低為8651 家。隨著互聯網銷售模式的興起與疫情的沖擊,達到虧損的皮革企業占據了數量中的21%,約1801 家。企業虧損的波動主要來自于中小型皮革企業,原因由于生產技術的落伍導致皮革產品產量降低,原料皮的大幅度增長嚴重制約了企業的成本,皮革環保的投入巨大,人工費的上漲以及招工難的現象,無疑都使得企業的經濟成本上浮。同時,由于國際金融市場規模的政策緊縮與國際疫情防控的需求,部分海外訂單在完成后一直處于直銷存儲狀態,無法正常發往海外,短時間內也增加了皮革企業的經濟成本。
皮革企業的成本管理涉及到了對企業成本的核算與控制,主要是面向企業各環節,例如皮革產品生產、皮料進貨、設計研發、環保處理、皮革機械設備維護、人工費用、企業運轉支出、物流運輸等環節,同時還有皮革企業的推廣與皮革產品廣告費用的大幅支出對皮革企業經濟成本有所影響,現代皮革企業成本管理的復雜度取決于整個企業經濟環境所決定,因此,皮革企業成本管理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傳統的皮革制品往往是皮革低端市場的需求,但是隨著消費者多元需求指數的提升,傳統皮革產品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下的市場需求。伴隨著疫情的持續,全球皮革制造業的部分海外訂單流入國內,對皮革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有很大的考驗。
隨著海外訂單的激增,大型皮革企業在其出口的皮革商品質量、樣式、功能上要進行拓展升級,而升級的前提就是對皮革產品進行設計研發,無疑提高了企業的研發經濟成本。盡管高質量的皮革制品是皮革企業發展的目標,但是隨著國內經濟形式的下降趨勢以及物料的不斷上漲,研發的投入成本過高會使皮革企業經濟效益周轉過慢,陷入兩難的局面。
皮革企業的生產周期較慢,主要是由于制革的工藝相對復雜。皮革產品的制造成本通常包含了原料皮成本、物料運輸成本、人工成本、制作費用、機器設備保養以及生產所需的水電費等必須要支出的生產成本。值得關注的是,在生產成本問題中,原料皮的供應在近幾年中大大減少,而原料皮的價格卻在瘋狂上漲,特別是受到了全球皮料供應鏈的短缺,成品革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浮。
生產皮革的設備、機器在制革過程中需要進行維護和定期保養,由于是化工制造企業,人工費用的支出一直占到了企業經濟成本的“大頭”,同時目前“招工難”的現象是中小型皮革企業普遍的現狀,熟練的操作工費用支出加大了生產皮革制品的成本。
皮革企業不僅涉及到研發、生產,企業還涉及到了投資成本。現代皮革企業的業務發展逐漸多元,除了制革與產品銷售外,還要努力開拓投資市場,不少皮革企業都開展了自己的投資業務例如鞋類品牌、皮具品牌、貼牌鞋廠、跨境電商等業務。
根據中國海關出口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皮革行業出口總額680.7 億美元,其中原料皮HS41、皮革制品HS42、毛皮及其制品HS43、鞋類HS64 的4 種主要皮革產品出口總額635.3 億美元,占當年中國皮革行業出口總額的93.3%。鞋類、皮革制品更是中國皮革行業位列第1 位、第2 位的主要出口產品,僅這兩種產品出口額之和占出口總額的94.0%[2]。因此,不少皮革企業瞄準了皮革產品業務的多元投資,而海外市場實際比國內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特別是中小型皮革企業在應對皮革業務的投資中,由于原料皮價格的上漲和疫情需求放緩等因素,訂單無法按時配送,導致了大量中小型皮革企業擠壓貨物、訂單取消,進而對其業務投資失敗、流產,而產生了一些列的投資危機,造成了企業的重大損失。
皮革企業的人工問題一直是皮革行業中的“難題”。一方面,皮革企業需要專業技能人才,特別是近年來皮革高端市場的需求,使皮革產品的研發力度難度增大,需要皮革專家、皮革專業人員進行產品研發,人工成本極高;另一方面,皮革企業需要熟練的技術工人,來對皮革進行生產、加工,但是現階段特別是年輕人往往不愿意進入皮革化工企業當技術工人,認為皮革技術工人是個沒有前途的工種,造成了中小型皮革企業的熟練操作工極為緊缺。
同時,皮革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工人普遍素質不高,受教育程度低,皮革企業需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相關培訓,費時費力,造成了企業的用人成本在持續增加,企業的人工成本支出較大。
皮革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企業需要對環境污染、工業廢水、原料皮膠原使用等影響環境的行為進行處理,這就形成了現代皮革企業的環境成本。環境成本可以理解為制革企業在產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為切實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與生態破壞問題額外支出的費用,主要表現在污染排放處理成本、廢棄物處置排放成本上[3]。
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要求和排污標準的不斷提高,皮革企業的排污系統時刻都處于運行狀態,每時每刻都在消耗處理環境成本,企業在能夠滿足環保要求的前提下又能降低經濟成本,是目前現代皮革企業的難題。
皮革企業經濟成本的優化路徑如果僅僅只靠節約、控制的手段,無法達到成本降低的最優化,同時還可能面臨產品質量下降的風險。面對皮革產業的飛速發展與智能制造轉型,如圖1 所示。在進行皮革企業經濟成本優化因素中,要以企業發展為目標,制定相應的策略來對成本進行管控。強化皮革企業的內部管理,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主要方法,例如經營管理的提升有利于皮革銷售,原料管理的提升有利于費用的控制,員工管理的提升有利于激發員工的成本,因此,強化企業內部管理是實現皮革企業經濟效益的首要任務。
皮革企業的污染排放處理成本是企業的難題,皮革企業應該要加大力度對污染物排放進行利用,注重皮革綠色制造,開發變廢為寶,降低企業在污染排放的成本。例如可以從制革廢棄物中提煉固體有機肥、水泥發泡劑等,目前在山東的大型皮革企業已經進行了相關實驗研發。同時,皮革企業在發展綠色制造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研究價值鏈上的每一個環節。如圖2 所示,既要針對不同的環節采用不同的環境管理,樹立每個價值鏈上的環保意識,又要把所有環節作為一個整體來優化最終的管理,盡量減少和消除對整體環境發生破壞作用的活動[4]。
皮革分工經濟體現了皮革企業內部之間的經濟聯系,對于大型皮革企業而言,有利于加強企業內部結構的聯系與優化,皮革分工經濟可以讓皮革企業所屬的結構提高效率。例如皮革企業與所屬服裝品牌企業,就可以緊密結合,使皮革產品集群化發展,具體內容如圖3 所示。皮革服裝產業通過相關資源合理利用,與皮革化工產業密切關聯嚙合好產業鏈條,和紡織服裝產業攜手共創派系服裝影響力,以文化產業為基體增強產業發展內涵,并通過數字產業作為媒介推進產業資源整合,進而基于互聯網+、智能制造等多種新生力量,協同發展,全面實現皮革服裝產業結構優化升級[5]。
跨境電商是現代皮革企業海外出口的重要渠道,跨境電商對企業的規模要求不高,這也就對中小企業皮革企業的發展十分友好[6]。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的跨境電商扶持政策,十分利好皮革制造行業,面對當下國內的經濟形式疲軟現象,皮革企業的訂單目標可以向海外市場進行拓展。同時,皮革企業也要對企業的網絡管理系統進行開發,網絡管理系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皮革生產、銷售、成本、原料數據信息的整合與交流,避免更多人力、物力的成本支出,企業通過網絡有效管理企業內部各部門的同時,可以加強與外界進行聯系,在有效減少信息傳送時間成本的同時,人工成本也會得到相應減少。
現代皮革企業成本的降低,不能只是靠企業“控制”行為,還需要對皮革企業從“發展”的角度,來對成本進行最優化路徑設計,使皮革企業的經濟效益穩步提升。不僅要重視綠色經濟發展與內控成本管理,還需要不斷加強皮革企業分工經濟和產業化集群發展,積極開展皮革跨境電商的限售,使皮革企業在順應時代發展的同時還可以有效降低經濟成本,提高企業在皮革行業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