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漢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逐漸邁入了一個曠古未有的智媒時代。以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算法推薦等為代表的智能技術已經滲透進新聞生產的主要環節,并深入融入媒體產業全鏈條。在時代的飛速發展的中,報刊打造“智能+智慧+智庫”的智媒體,已是大勢所趨。
智媒體也叫做智能媒體,是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基礎,通過對新聞的策、采、編、發全流程的智能化,實現新聞信息的智能生產分發,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加高效的信息服務的新型媒體形態。而科技期刊智能化是以數據化和網絡化為基礎,以國際化為目標的質量優化過程。雜志社通過與智媒科技、數字文傳深度融合,建立數據庫,并運用智能化手段,構建“策、采、編、審、發、評”為一體的融媒生產發布中樞平臺和業務流程新機制,為作者和讀者提供個性化數據服務,從而提高期刊資源的利用效率,在優化媒介平臺的基礎上,提升期刊影響力,為行業培育更多的專業學術人才。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2021年5 月印發《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的通知指出,要推動媒體數字化轉型,順應媒體融合發展趨勢,堅持一體化發展,通過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實現選題策劃、論文采集、編輯加工、出版傳播的全鏈條數字化轉型升級,探索網絡優先出版、數據出版、增強出版、全媒體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引導學術期刊適應移動化、智能化發展方向,進行內容精準加工和快速分發,推動學術成果大眾普及和應用轉化。推動學術期刊加強新媒體編輯力量和技術力量,完善相關內容審核把關機制;加強學術期刊論文大數據中心建設,打造世界科技論文引文庫。
積極探索傳媒科技創新,是本刊近年來孜孜以求的一項主要工作。我們堅持在以規范化管理的基礎上,嚴格執行編、審、校機制,精心編選,推出更多優秀科技論文,在著力提高期刊編校質量、出版質量的同時,積極探索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路徑。
智媒體不是某種單一技術,而是多種技術體系的有機整合,是新聞策、采、編、發全流程的智能化,并且在整體上呈現出“智慧”的特點。實現紙媒到智媒的跨越,編輯的知識更新是關鍵。全媒體時代,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對編輯這一內容生產者提出了全新的職業要求。編輯除了知識、視野、職業追求和創新精神,還要具有政治鑒別力、信息整合力以及互聯網思維和媒體融合發展素質,才能當好一名稱職的“科學守門人”,期刊才能有望向新媒體轉型,進而讓期刊插上“智能”的羽翼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