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平
(甘肅省臨夏州農業農村局,甘肅 臨夏 731100)
臨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肅省中部西南面,地處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海拔1 563~4 585 m,平均海拔2 000 m,年平均氣溫5.6~9.7 ℃,極端最高氣溫40.7 ℃,極端最低氣溫-32.2 ℃。當地群眾有著傳統的肉羊養殖習慣,2021年全州肉羊存欄370萬只,其中能繁母羊112萬只,小尾寒羊占比76.3%[1]。近年來,臨夏州堅持規模養殖和千家萬戶散養相結合,大力扶持肉羊產業發展,擴大養殖規模,改良優良品種,提高經濟效益。為了篩選臨夏州肉羊生產的最佳繁育模式,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2019年10月1日—2021年3月31日進行了肉羊雜交試驗及經濟效益分析。
甘肅省臨夏縣漫路鄉小溝門村肉羊繁育場,該場基礎設施好,養殖規模大,品種齊整,飼養管理水平高。
參試羊由臨夏縣漫路鄉小溝門村肉羊養殖場提供。小尾寒羊(母本)100只,陶寒(母本)50只,成年種公羊小尾寒羊、陶賽特、特克塞爾各2只。所有羊只均2.5歲左右、健康無病、繁育正常、體重基本一致。
把已篩選好的母本小尾寒羊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0只;母本陶寒50只為一組。A組:小尾寒羊純繁模式;B組:小尾寒羊(母本)與陶賽特(父本)雜交模式;C組:陶寒(母本)與特克塞爾(父本)雜交模式。按組分群飼養。
各組參試羊均按照羊場日常標準化的飼養管理技術規程飼養管理,日喂3次,粗料頓頓喂飽,精料早晚添加,自由飲水。母羊日糧標準:精料0.6 kg、青貯料1.3 kg、麥秸草粉0.6 kg;3月齡內羔羊日糧標準:精料0.2 kg、青貯料0.3 kg、麥秸草粉0.3 kg;3—6月齡羔羊日糧標準:精料0.4 kg、青貯料1.0 kg、麥秸草粉0.5 kg[2]。
采用肌內注射復合孕酮制劑,同時埋植CIDR技術處理參試母羊,使母羊同期發情、同期授精。采取精液大倍率稀釋技術進行人工配種,配種前對精子活力及精子密度進行檢查,確保精子的活力在0.7以上[3]。
分別記錄參試羊的產羔情況,測定羔羊初重、3月齡重、6月齡重;記錄試驗期內參試羊和羔羊發病死亡情況及人工、飼草料、獸藥及水電等費用。
由表1可知,參試羊在A、B、C模式下,產羔數分別為116只/胎、106只/胎和103只/胎;繁活初生羔羊分別為2.60只/胎、2.11只/胎和2.20只/胎;試驗期內總繁活率分別為604%、508%、454%。試驗期內繁殖母羊胎均產羔數和總產活羔數均為A組>B組>C組。

表1 參試母羊產羔及羔羊成活情況
由表2可知,參試母羊在A、B、C模式下,發病數分別為12只、6只和3只,發病率分別為24%、12%、6%,均無死亡現象。

表2 母羊發病及死亡情況
由表3可知,A、B、C組羔羊分別發病38只、18只、13只,發病率分別為12.58%、7.09%、5.73%;分別死亡18只、6只、4只,死亡率分別為5.96%、2.36%、1.76%。隨著產羔數的增加,母羊發病率、羔羊發病率及羔羊死亡率均遞升。說明母羊胎產羔超過2只/胎時,體質或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發病率升高;隨著產羔數的增加,母羊奶量不足及保姆性不夠等原因,導致羔羊發病率、死亡率上升。

表3 6月齡前羔羊發病及死亡情況
由表4可知,在相同的飼養管理條件下,羔羊初生體重、3月齡體重、6月齡體重,B組分別比A組高19.88%、15.71%、20.64%,C組分別比A組高29.82%、28.29%、23.68%,C組分別比B組高8.29%、10.88%、2.52%。

表4 羔羊體重記載
由表5~7可知,試驗期間A組存活羔羊284只,羔羊飼養管理總支出128 160元,母羊總支出111 140元,羔羊出欄總收入489 843.2元,羔羊銷售利潤250 543.2元,只均母羊利潤5 010.864元;B組存活羔羊247只,羔羊飼養管理總支出111 330元,母羊總支出111 020元,羔羊出欄總收入513 957.6元,羔羊銷售利潤291 607.6元,只均母羊利潤5 832.152元;C組存活羔羊223只,羔羊飼養管理總支出100 930元,母羊總支出110 960元,羔羊出欄總收入477 836.8元,羔羊銷售利潤265 946.8元,只均母羊利潤5 318.94元。試驗期內只均母羊利潤B組比A組高821.29元,差異極顯著(P<0.01);C組比A組高308.08元,差異顯著(0.01<P<0.05);B組比C組高513.21元,差異顯著(0.01<P<0.05)。

表5 各試驗組母羊支出

表6 各試驗組6月齡出欄羔羊經濟效益分析

表7 試驗期內只均母羊利潤 單位:元
本試驗對飼草料價格、出欄羔羊價格均按試驗期內的平均價格計算,隨著市場的波動,經濟效益會發生一定的偏差。為了更好地反映經濟效益,最大限度地減少誤差,本試驗選擇1.5年周期母羊與產羔羊捆綁效益核算。
各繁育場飼管條件不同,參試羊的產羔率、增重等也會有所變化,實際生產與試驗研究可能會有一定的偏差。為了便于分析母羊經濟效益,試驗中圈舍折舊費沒有單獨分攤,生產實踐中需統一分攤。
母羊同期發情配種過程中,受孕、產羔時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導致效益計算存在偏差。
但以上因素的差異變化對試驗A、B、C組的影響是同步的,因此對經濟效益差異不會產生根本性的變化。
試驗結果表明:在相同的飼管條件下,羔羊繁殖率A組>B組>C組,羔羊成活率C組>B組>A組,綜合效益B組>A組>C組。建議在規模化肉羊養殖中,肉羊商品生產采用小尾寒羊與陶賽特二元雜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