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雅琴,孫國虎,王芳彬
(甘肅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甘肅 蘭州 730030)
近年來,隨著畜牧產業的快速發展,以放牧為主的肉羊生產占比越來越小,取而代之的是肉羊舍飼養殖,但舍飼養殖受圈舍環境條件等限制,不能對肉羊及時分群,也不能充分考慮個體間差異,養殖場(戶)為了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往往按照最高營養標準飼喂肉羊,導致肉羊營養攝入過高[1],一方面造成肉羊瘤胃積食、酸中毒或者肉羊的亞健康;另一方面肉羊糞污中大量的氮、磷造成環境污染。本試驗按照肉羊需要量中間水平提供日糧,測定母羊發情間隔、繁殖性能、羔羊成活率等相關指標,為肉羊的精準飼養提供理論根據。
試驗設在甘肅省畜牧業良種場。
試驗過渡期10 d,正式試驗期為2021年4月—2022年1月,共300 d。選擇體重相近、健康狀況良好的相同月齡湖羊母羊40只,雜交羔羊(特克塞爾×湖羊)60只。母羊隨機分為兩組,羔羊隨機分為兩組。母羊對照組按照常規飼喂法(懷孕前期最高標準營養需要)飼喂,試驗組按照空懷期、懷孕前期、懷孕中期、懷孕后期、哺乳期的營養需要飼喂,對于產羔超過3只羔羊的,進行人工飼喂或者代乳,保證每只母羊飼喂2只羔羊,飼料配方及營養水平見表1。羔羊對照組按照常規飼喂法(2月齡羔羊營養需要)飼喂,試驗組按照產后1周、1月齡、2月齡、3月齡營養需要飼喂,飼料配方及營養水平見表2。

表1 母羊飼料配方及營養水平

表2 羔羊飼料配方及營養水平
試驗前,對試驗羊只進行疫苗免疫,對羊圈等整個羊只活動區域進行殺菌消毒,所有羊飼喂全混合飼料,2次/d,自由飲水,每天飼喂前對食槽進行清潔。
所得數據采用Excel 2017進行記錄整理,使用SPSS 20.0軟件進行配對試驗分析(one-way ANOVA),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來表示。P<0.05表示組間差異顯著,P<0.01表示差異極顯著,P>0.05表示差異不顯著。
由表3可知,育肥羔羊的初生重差異不顯著(P>0.05),經過合理分群及階段精準飼喂,試驗組末體重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平均日增重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高12.76%。從飼料消耗量、活重成本和經濟效益來看,試驗組活重成本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低13.22%,試驗組每只羊每天經濟效益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高出0.34元。

表3 精準飼養對育肥羔羊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的影響
由表4可知,試驗組羔羊初生重、繁殖成活率、羔羊成活率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受胎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間配種指數、雙羔率差異不顯著。本次試驗結果表明,通過合理分群及階段精準飼喂,20只母羊一個胎次可多繁殖成活5只羔羊,產羔間隔縮短了9 d,試驗組產后第一次發情時間比對照組少7 d,極大地提高了養殖經濟效益。

表4 精準飼養對母羊繁殖性能的影響
隨著羊肉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傳統的肉羊飼養方式正在改變,肉羊的舍飼養殖正在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為提高經濟效益,舍
飼養殖肉羊飼料營養必須合理化[2]。本試驗通過根據體重對育肥羔羊分群進行階段飼養,一方面減少了飼料的浪費,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羔羊生長發育的特點,可準確滿足羔羊生長需求。試驗組與對照組羔羊初生重差異不顯著,在進行一段時間的對比飼喂,試驗組平均日增重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同時飼料消耗量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養殖經濟效益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鄭晨晨[3]研究結果表明,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減少了人工成本和服務成本,同時減少了飼料浪費,這與本試驗結果一致。
母羊的繁殖性能受多種因素影響,舍飼養殖時,營養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母羊的繁殖性能[4]。本試驗中,試驗組采用分階段飼喂,使空懷母羊的體況適宜發情,懷孕母羊的各階段營養恰好滿足其需要,生產的羔羊體重大于常規飼喂生產的羔羊,試驗組母羊的產羔間隔比對照組少9 d,成活的羔羊比對照組多5只,受胎率高于對照組5%,繁殖成活率高于對照組3%。馮婧[5]研究表明,營養對羔羊胚胎影響較大,營養中的某些因子偏多或偏小都會影響胚胎發育,在母羊繁殖周期中,控制不同時期營養需求能降低飼料成本,這與本試驗研究結果一致。由于本試驗母羊數量較少,不能夠準確說明階段飼喂對母羊受胎率、繁殖成活率的數據,有待進一步大規模飼喂測定。
分階段、分群及精準飼喂可提高肉羊養殖經濟效益,同時提高母羊繁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