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娜 郭 靜 安明明 胡 琴 劉 濤
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 10020
國家已經實施海洋生態環境分類管理制度,陸續更新發布了全國海洋環境功能區劃、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沿海省市海洋環境功能區劃、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及部分省市海洋生態紅線區報告等。旨在對全海域的海洋生態環境實行綜合管理與協調開發相結合的環境政策。
從企業角度,中國海油不斷對海洋油氣富集儲存情況進行研究,結合油氣勘探開發用海特點,每五年制定油氣田勘探開發規劃,今后將進一步強化匯報溝通協調機制,定期向相關主管部門匯報勘探開發規劃。在符合國家相關要求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對海洋油氣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
建議在各海域(渤海、南海西部、南海東部)選定典型的、代表性的海上油氣田開發項目建立海洋跟蹤監測的長效機制,有針對性選取典型項目開展間隔一定年限的長期跟蹤監測,不必對所有項目都開展跟蹤監測。在制定跟蹤監測計劃時,根據項目污染物排放影響距離和影響范圍,可以采取近密遠疏的扇狀布點或同心圓布點法,準確記錄實際影響情況,分析工程建設對海洋環境的影響。一旦建立長期有效的環境海洋監測機制后,可以更好地利用長期監測數據分析海域質量變化情況及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
我國海洋生態修復的研究起步較晚、相對薄弱,目前出臺了一系列海洋生態修復工作的規范性技術指南或標準,但尚未形成系統的海洋生態修復技術標準體系,導致海洋生態修復項目實施無序以及生態修復成效低。為了降低對海洋生態環境的損害,除了采取各種有效環保措施外,海油還設立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主要包括海洋生物資源和生態服務功能損失補償,專款專用,統籌考慮,主要用于區域的海洋生態保護、補償以及修復等方面,可以開展生物資源的增殖放流、海洋生物資源的養護與管理、人工魚礁及相關研究和監測工作。
為了與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度等相關環境管理制度的有效銜接,與環境評估制度有效銜接,實現一證化管理,建議配套制定海洋油氣開采工程排污許可管理辦法,出臺海洋油氣開采行業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編制海洋油氣開采行業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明確海洋油氣開采工程排污許可證申請、核發、變更、補辦、撤銷及注銷等行政許可流程及證后監管相關內容。根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積極履行作為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的責任主體相關職責,在試生產前開展三同時檢查,檢查合格后進行試生產,產能等達到驗收要求后,申請開展驗收工作,確保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投產或者使用。
提高環境風險防范技術,推廣風險識別與評估技術應用,從源頭嚴控溢油事故,加強報警預警系統和緊急關斷系統的應用;編制防臺風應急程序,明確規定了出現臺風預報是人員和設施的撤離原則和措施,保證人員和設施安全;實施環境風險分級管控,建立環境風險排查與預測預警機制;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持續完善應急預案、應急指揮中心、應急管理信息系統、應急救援隊伍“四位一體”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加強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演練,提升預案的針對性、可操作性,依托應急響應基地,充分利用政府、企業及社會應急資源,強化區域聯防聯控,提升突發環境事件響應處置能力。
積極采用清潔生產工藝,從傳統的末端治理轉向清潔生產全過程控制,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使用先進的鉆機、配備完善的固控設備,提高鉆井液循環利用率和重復利用率;工藝上使用先進密閉的工藝流程,自動化控制,減少跑冒滴漏;選擇合適的水處理流程,廢水處理達標后盡量回注,節約水資源,目前渤海海域生產水處理后全部回注,不外排;充分回收伴生氣,加大伴生氣的綜合利用,提高伴生氣和輕烴資源回收率,減少伴生氣的釋放。
為守護海洋生態環境,中國海油將采取科學、協調發展的方式,從決策到管理始終貫徹節能減排的理念,建立節能減排長效機制,一方面在新建項目中采用先進裝置、設備和工藝,另一方面持續實施現有裝置、設備和工藝的節能減排改造,減少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回收利用率。中國海油多措并舉——通過新建智能化平臺、設施設備升級改造等減少生活污水排放量,將天然氣回收利用以削減排空量。以渤海油田為例,近5 年來,中國海油已投入70 多億元用于生態保護,未來還將繼續投入45 億元實施62 個環保升級項目。
隨著我國正式宣布“碳中和”承諾后,各種綠色低碳發展領域的國家專項規劃、行業標準和行動方案預計將陸續出臺,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對清潔能源行業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和重要推動力。企業需要推進能源轉型變革,不僅要重視清潔能源技術的驅動作用,也要高度關注能源新業態的培育,大力培育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項目的開發,推動海上風電的產業化、規范化,逐步拓寬陸上風電、光伏及氫能等業務領域,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貢獻更多的清潔能源。
在企業管理中建立HSE 管理制度,預防安全環境事故,將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納入同一個管理體系。
某項目主要環保設施“三同時”竣工驗收建議見表1。

表1 某項目主要環保設施“三同時”竣工驗收建議
建議作業單位加強環保精細化管理工作,體現在每一項操作、每一次作業、每一個流程,建立完善的HSE 管理體系,覆蓋整個生產、經營活動,集中力量、發揮優勢、推進企業管理水平。在排污管理上,完善排污記錄臺賬,提高監測能力和記錄質量,認真記錄和保存企業內部環保數據,重視對所有產生和排放的污染物的計量和記錄,及時完整掌握原始數據。做好環保數據記錄和環保資料歸檔工作可為后續工程開展分析評估、調查研究等提供重要基礎資料。某平臺季度防污染情況報告樣表見表2。

表2 某平臺季度防污染情況報告表
堅持綠色低碳發展不僅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發展理念的一場深刻革命,也是為民造福的百年大計,中國海油積極從傳統能源行業加速駛入轉型軌道。在2019 年發布了《綠色發展行動計劃》,明確了近期2020 年、中期2035 年和遠期2050 年三個階段的綠色發展目標,致力于提高清潔低碳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采取更為積極的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措施,推進實施綠色油田、清潔能源和綠色低碳三方面的具體行動方案。今后將建立更為完善的低碳管理制度,將繼續完善健全上下聯動、多維互促的綠色低碳組織保障體系。
中國海油通過加大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非常規氣開發能力和液化天然氣供應保障能力建設,持續提升清潔能源供應水平。中國海油一直在積極尋找大氣田,隨著渤海灣大型氣田和深水氣田的發現,對加快國內油氣勘探開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已在渤海建成秦皇島- 曹妃甸岸電工程,工程新建兩座陸地高壓開關站和兩座海上電力動力平臺,設計輸送能力200MW,將陸上電網的電通過海底高壓電纜傳輸至海上油田使用,可為海上多座油田提供電力,解決了平臺自發電存在效率低、能耗高、供電不穩定等問題。根據低碳轉型戰略規劃,未來將繼續提高天然氣勘探開發占比,穩步推進岸電工程,探索新能源的發展,擇優發展陸上風電和光伏項目,并繼續推動綠色油田建設。
建議加強環保科研研究力度和經費投入,對國內外先進環保技術進行調查研究,在現有環保處理和管理技術的基礎上,找到適合海洋石油開發的更環保的處理技術和管理方法。在油氣開發的同時,加大環境保護科研力度。在十四五科研項目中將積極開展溢油物資技術體系研究、環境風險量化評估研究、重要漁業水域精細化研究及重要漁業水域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研究等。針對不同海域不同敏感度的項目,開展溢油物資方案研究,量化溢油設備的能力和規格,提出切實可行的溢油物資應對體系;針對不同項目可能存在的環境風險,開發多維可視化的軟件和模型,細化風險預測參數和預測結果;針對南海漁業產卵場調查資料時間久遠,產卵場劃分范圍過大等問題,為了提出更好的環境保護措施,對漁業水域進行精細化研究,通過現場調查和DNA 檢測等方式,細化魚種的分辨,開展不同魚種的分布特征研究,魚卵的生存和孵化特性、水平和垂直分布特點,給出精細化的漁業水域圖,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施工期的環境保護措施。
提高設計人員的環保設計理念,在思想上和工作中要實時跟蹤學習各項環保新標準和新要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設計理念,在設計上采用先進的工藝流程,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量。
提高環保管理人員的環保意識,做到專崗專職,定期組織學習和培訓,掌握環保基本法律法規要求,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檢查,具有指導下級單位的能力。
提高操作人員環保管理能力,熟練相關儀器的操作使用和對環保數據記錄等工作,定期組織培訓考核,持證上崗。落實崗位責任制,增強操作人員的工作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