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淼
摘要:智慧警務背景下,警用無人機在各類警務任務中的應用愈發普及,對警務任務執行效率和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本文將結合警用無人機在實戰中的應用特點,詳細闡述交通管理警務工作中,警用無人機的主要應用場景,并從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兩個方面,探索進一步完善警用無人機應用場景的有效路徑,以期充分發揮出警用無人機在智慧警務背景下的實戰價值,推動智慧警務的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智慧警務警用無人機 交通管理
1 警用無人機在實戰中的應用特點
無人機指的是無人駕駛情況下,可實現自由飛行的航空器,其并不包含系留氣球、航空模型等航空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無人機已被廣泛應用到地質勘察、攝影、物流等多個行業領域。而“智慧警務”背景下的警用無人機則與普通民用無人機存在明顯的差別,是一種符合國家公共安全行業標準,由公安機關統一配備、適用于執行不同警務任務的專用無人機[1]。警用無人機在實戰中主要表現出以下顯著特征。
1.1 高機動性
不確定性、突發性是公安工作的顯著特征,這就需要相關警力具備良好的快速響應和處置能力,能夠準確把握稍縱即逝的戰機,迅速完成警務任務。因此,相較于普通無人機,警用無人機具備更快速的展開能力,能夠在數分鐘內升空執行相應的警務任務,從而有效把握戰機。同時,警用無人機多為輕質高強的特殊材料制成,具有更快的飛行速度和出色的機動性,可根據實戰需求快速變換飛行高度和速度。
1.2 隱蔽能力強
很多警務任務都具有較高的隱蔽性要求,因此,與普通無人機相比,警用無人機對飛行噪音、高度、可視性等方面具有更為嚴格的要求,普遍會對外觀、槳葉、動力均進行專業化、特殊化設計,以此最大限度地滿足各類警務任務的隱蔽性要求[2]。
1.3 功能強大、系統集成度高
公安系統任務廣、戰線長,對于不同的警種,其警務任務的要求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因此,警用無人機作為“智慧警務”下一個重要的強警裝備,必須要滿足多任務掛載、多平臺兼容的實戰需求,具備通用化、集成化、模塊化等技術特征和更為強大、豐富的功能,以此滿足不同警種、不同警務任務在點、線、面、維等多個層面的實戰需求。
1.4安全可靠
不同于普通消費級無人機,警用無人機屬于專業級別,其對結構設備、軟件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更高的要求,需要通過極端飛行環境、極限飛行能力、最大續航時間、手控操作精準性與穩定性等多項技術測試,方可投入使用。此外,在通信鏈路保密性、數據信息安全性等方面,均以工業級或軍工級為制造標準,因此,警用無人機的安全可靠性極高[3]。
2 交管工作中警用無人機的主要應用場景
智慧警務背景下,警用無人機已廣泛應用于各類警務工作的執行過程中,在眾多應用場景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和價值。以交通管理警務任務為例,智慧警務背景下,警用無人機已被廣泛應用于以下警務任務場景中。
2.1 在交通指揮調度工作場景中的應用
以往在執行大型活動安保現場、突發事件處置現場、交通高峰重點擁堵路段交通指揮調度任務時,只能通過對講機、固定視頻監控探頭等方式了解現場實際情況。這種信息傳遞方式缺乏可視性和時效性,無法讓指揮調動人員全面、準確地了解現場實時情況,從而嚴重影響交通指揮調度的合理性與及時性,影響警務任務的執行質量。而警用無人機的應用,能夠讓警務人員從現場高點對交通情況展開全面化、動態化的巡邏監控,根據無人機傳回的實時高清視頻影像,準確掌握現場實時的交通情況,從而為指揮調度決策的制定提供更加準確的依據,顯著提升交通指揮調度工作的科學性與及時性,確保警務任務順利完成[4]。
2.2 在違法停車治理工作場景中的應用
車輛違停問題是市民關注的焦點。以往,執行違法停車治理任務時,主要以人工巡檢為主,但因城市道路眾多、人工取證下單過程繁瑣,所以違停治理工作的效率始終難以有效提升,無法有效遏制車輛違停問題。而警用無人機的應用,可顯著提升違法停車治理警務工作的執行效率和質量,例如:利用警用無人機的高機動性,可在更大的范圍內對違停車輛實施提示、勸離、取證等處理,相較于人工巡檢,工作效率顯著提升;利用警用無人機的高清拍攝功能,可對“打游擊式”的違停行為、打開后備箱蓋遮擋牌照的逃避處罰行為進行有效處理和實時取證,從而顯著提升對惡意違停行為的打擊和處理力度,切實提升違法停車治理警務任務的執行質量。
2.3 在交通事故處理工作場景中的應用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保險理賠規程,發生交通事故時,必須要第一時間報警并保護事故現場。如果在交通高峰時段或道路狹窄路段發生交通事故,這種處理方式必然會造成道路交通嚴重擁堵,從而引發一系列交通問題。因此,在執行交通事故處理警務任務時,對出警效率具有極高的要求。以往,交警在接到報警后駕駛摩托車快速趕往現場,如果事故發生地交通條件無法通行摩托車,則交警很難快速到達現場,從而嚴重影響交通事故的處理效率。而警用無人機的應用,可有效解決快速路、重要路段、特殊交通條件路段的交通事故出警效率問題。即通過屬地交警大隊指揮中心與110接警人員聯動機制,命令附近警務人員以最快的速度操控警用無人機到達事故現場,大隊指揮中心根據無人機傳輸的事故現場高清視頻,利用無人機喊話功能,對事故現場進行遠程處理,如:指導當事人安全撤離現場、對現場情況進行牌照取證、對輕微事故進行現場裁決等,從而顯著提升交通事故處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5]。
2.4 在交通組織渠化工作場景中的應用
城市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道路規劃方案和施工占道行為的科學性將直接影響城市居民的出行體驗。以往,在開展交通組織渠化工作時,因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只能以理論分析、規范標準為依據進行渠化方案設計,導致很多設計方案與當前道路實際交通特點和需求不匹配,從而無法滿足市民的出行要求。而運用警用無人機,可對目標區域交通特征、交通流量等交通信息進行長時間的采集,從而為交通組織渠化方案的優化和細化提供具有實際參考價值的“一手材料”,最大限度保證渠化方案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同時,在交通組織實施后,可利用無人機對實施區域的渠化方案運行效果進行檢測,在此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對潛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調整,以確保交通組織渠化工作能夠有效滿足市民的出行需求[6]。
2.5 在疫情預防控制工作場景中的應用
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得警用無人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應用價值得到進一步的凸顯。在執行疫情防控警務任務時,警務人員可利用無人機在街道菜市場、醫院入口、學校周邊、車站廣場等人員密集區域進行定時巡邏,一方面利用無人機喊話功能,在公共區域宣傳當地疫情防控政策和要求,督促往來人員提高疫情防控意識、做好個人防護工作;另一方面利用視頻拍攝功能,對目標區域進行實時監控,及時處理違反疫情預防政策和要求的行為。警用無人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應用,既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相關警務任務的執行效率和質量,為復工復產及市民日常生活與出行提供安全暢通的道路交通環境,又能夠最大限度降低警務人員與他人的接觸概率,有效保證警務人員的安全[7]。
3 完善警用無人機應用場景的有效路徑
雖然,現階段警用無人機在各類警務任務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受使用功能單一、專業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影響,警用無人機的應用場景仍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導致其實戰作用和價值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智慧警務”背景下,應通過以下路徑不斷完善警用無人機的應用場景,使其實戰價值得到全面發揮,以此進一步推動我國警務工作的科技化、智慧化發展。
3.1 應加強警企溝通,構建穩定的合作研發機制
以智慧警務的發展趨勢和各類警務任務的具體需求為導向,全面提升警用無人機的技術研發力度,增強其技術的全面性與先進性,以此實現應用場景的不斷完善。例如:(1)通過技術研發、提高設計制造標準等措施,增強無人機的續航性、數據安全性、抗干擾性、聲隱性以及操作性,使其更加適應現代警務工作緊急性、突發性、復雜性特征,實現應用場景的拓展;(2)通過智能識別、自動起降、快速引導、精確定位、自動跟蹤、多機協同等現代技術在警用無人機中的融合應用,全面提升其功能性,以此滿足更加多元化的警務任務需求,從而實現應用場景的完善;(3)以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性信息技術為基礎,以智慧警務平臺為載體,從技術層面入手,促進無人機系統與公安綜合信息化系統的有機融合,構建警用無人機信息化應用體系和機制,全面發揮警用無人機的實戰價值,進一步完善其應用場景[8]。
3.2 構建“教育+實戰”人才培養機制
一方面,通過“專基結合”的形式對警用無人機操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術進行有效培養。通過開展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專項飛行訓練,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能力進行強化訓練,以此打造出“拉得出、鋪得開、打得贏”的專業化警用無人機操作人員隊伍,確保無人機可在各類警務任務場景中得以有效應用。另一方面,通過“技戰結合”的形式,從警務任務實戰出發,引導警用無人機駕駛員主動進行經驗積累和技術反思,并在創新意識的指導下,敢于在實戰中進行VR、AR、5G、傾斜攝影等先進技術與實戰戰法的大膽融合,以此全面提升無人機操作人員的實戰能力,實現應用場景的有效拓展[9]。
3.3 完善管理保障規范,構建科學運維體系
建立健全規范化的警用無人機管理保障制度,構建科學高效的無人機運維體系,可以提升警用無人機事件響應能力和實戰操作能力,確保其能夠在各類應用場景中最大化發揮自身作用和價值。具體而言包含以下重點工作:(1)健全警用無人機規范化管理制度。一方面,要以實際警務工作需求和標準為導向,建立具有“統一指揮、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特征的警用無人機管理標準;另一方面,要在深入分析警務實戰要求和應用場景特征的基礎上,制定具有場景普適性和應用長效性的警用無人機警務實戰管理條例。通過上述制度、條例對警用無人機的使用過程進行有效監管,從而確保其能夠在不同應用場景中更好地發揮警務作用。(2)制定警用無人機綜合保障制度。首先,建立健全警用無人機保險機制,明確無人機出現使用事故后的賠償責任,從而為無人機操作人員提供相應保障,消除其操作過程中的心理壓力,使其能夠更好地發揮出應有的技術水平,以此充分發揮出無人機的功能作用;其次,遵循“專人、專機、專用”原則,以人員為根本、裝備為保障,建立健全警用無人機使用管理責任制度,以此最大限度激發相關人員在無人機使用和管理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使得無人機在警務實戰中能夠發揮出最大效能。(3)打造科學高效的警用無人機運維體系。利用科學的運維體系指導、帶動相關部門和人員做好警用無人機的運營維護工作,是確保無人機具有穩定實戰能力的重要基礎。在科學運維體系的指導下,警用無人機團隊能夠嚴格按照規范化的流程和標準做好飛行計劃制定、飛行空域申請與報備、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制定及演練、無人機維護保養等工作,從而有效確保警用無人機的事件響應能力和實戰能力。
3.4 打造信息共享平臺,消除實戰交流障礙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充分利用前沿性網絡信息技術打造警用無人機信息共享平臺,能夠有效消除無人機在實戰應用場景中的信息交流障礙,從而顯著提升無人機的實戰效用及警務事件處理效率。無人機信息共享平臺的構建主要包含兩個要點:(1)加強無人機組間的信息交流。首先,需要借助數據鏈相關技術在機組間構建“航聯網”,以此實現無人機之間的信息共享和高速傳輸;其次,根據無人機類型及實際警務需求,設計能夠提升機組間信息共享和傳輸能力的輔助系統,進一步提升信息傳遞準確性、高效性以及安全性。(2)加強無人機與警務人員間的信息交流。通過設計開發“人機通信模式”,充分利用智慧警務實戰中“數據中心”與“使用現場”兩個模塊,將無人機攝影、3D建模、數據采集與分析等功能有機融合,形成“三位一體”的人機信息交互模式,從而幫助警務人員更好地操控無人機及利用無人機完成相應的警務工作。
4結語
綜上所述,警用無人機在警務任務實戰過程中,表現出機動性高、隱蔽性強、功能豐富、安全可靠等顯著特征,因此在智慧警務背景下,得到廣泛的應用。然而,我國警用無人機技術仍處于起步階段,受技術功能、人才儲備等因素的影響,其應用場景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隨著智慧警務的不斷發展,公安部門應通過加強警企溝通,構建穩定的合作研發機制,構建“教育+實戰”人才培養機制等路徑,不斷完善警用無人機的應用場景,以此進一步推動智慧警務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姬艷濤.警用無人機應用的功能審視與風險規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7(4):139-149.
[2]丁建偉.移動新警務視閾下警用無人機實戰應用研究[J].遼寧警察學院學報,2021,23(4):43-48.
[3]柯多凱.警用無人機在大型活動安保中的實戰運用[J].公安教育,2021(6):34-36.
[4]武連全,鄒清龍.警用無人機執法應用現狀、問題與對策[J].北京警察學院學報,2021(4):36-43.
[5]張志學.警用無人機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21,37(1):48-51.
[6]龔曉瀟.警用無人機在空地聯勤治安防控中的運用[J].武警學院學報,2020,36(7):85-89.
[7]尚楊,劉潤南,文雯.警用無人機實際應用及存在的問題分析[J].無線互聯科技,2020,17(10):15-17,29.
[8]孫錦濤,姬艷濤.警用無人機在治安防控中的應用研究[J].北京警察學院學報,2020(2):45-50.
[9]The Group of Polic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王永強,陳琪,等.基于警用無人機的道路交通管理模式創新[J].上海公安學院學報,2019,29(5):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