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芳
學生們進入高三,開始了全面復習階段,首先面對的是第一輪復習。如何提高第一輪復習的效率和效果是師生們關心的核心問題。圍繞新高考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這個中心(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結合課堂改革,緊靠“學習金字塔”理論,目的是為了強“四基”即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和提高“四能”即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形成了高三地理第一輪復習模式:引導學生會看、會想、會說和會寫。
一、會看 認真審閱試題設問——確定答題方向,重要的是把握設問關鍵詞:
例如,2018年全國2卷第37題。(2)分析從烏裕爾河成為內流河至扎龍濕地面積穩定,烏裕爾河流域降水量、蒸發量數量關系的變化。
題目中心詞:降水量、蒸發量數量關系的變化。
條件限定詞:烏裕爾河流域內。從烏裕爾河成為內流河至扎龍濕地面積穩定。
內容回答詞:關系的變化。
解答方式詞:分析。
圖像、圖表數據材料的解讀:圖像、圖表數據材料是情境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于圖表信息的獲取與解讀;文字材料的解讀;閱讀文字材料時應注意:從材料中獲取時間、地點、事件等信息,因為這些說明性文字往往會給我們某種暗示和引導,可能隱藏著解題所需的答案和思路,提倡主題式結構化閱讀。
二、會想 深入思考
審題過程中要聯系情境材料與地理知識、技能、方法、觀念的對接點。盡管材料解析題具有“新材料、新情境、新問題”的特點,但它必定與地理課程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把材料中的重點信息與所學的地理概念、規律、原理等對路、對接、對話。將情境材料與所學聯系在一起,再深入分析材料,就可以明確解題方向。
找出情境材料與設問間的對接點。情境材料是為了命題設問的,命題設問離不開情境材料,閱讀情境材料時要處處想著設問,把設問放到情境材料中去讀或從情境材料中找出命題設問的信息。形成解題的一般思路:
“它在哪里?”——位置與分布。
“它是什么樣子的?”——本質屬性與地理特征。
“它為什么在那里?”——地理成因與地理規律。
“它是什么時候發生的?”——地理過程與發展規律。
“它產生了什么作用?”——地理效應與地理意義。
“怎樣使它有利于人類和自然環境?”——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
例如:上海市嘉定區是我國著名的汽車生產基地,1958年我國第一輛“鳳凰牌”轎車即在此誕生。昆山市、太倉市是江蘇省蘇州市的兩個縣級市,有較強制造業基礎。近年來,嘉定區著力引進總部經濟與研發產業,昆山、太倉兩市大力發展汽車零部件生產。為了進一步提升汽車產業區域競爭力,2018年嘉定區與蘇州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嘉(定)-昆(山)-太(倉)協同創新核心圈建設,合力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圖6示意2008—2017年嘉-昆-太地區汽車先進零部件制造業熱點分布。(略)
(1)簡述嘉-昆-太地區汽車先進零部件制造業兩個年份之間的空間變化特征。(6分)——它是什么樣子?它是什么時候發生的?
(2)分析嘉-昆-太地區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獨特區位條件。(8分)——它為什么是這個樣子?
(3)從產業協同的角度,提出嘉-昆-太地區汽車產業發展的合理化建議。(8分)——怎樣使它有利于人類和自然環境?
地理學的“在哪里”是指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空間范圍以及與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間聯系。明確了地理事物的“在哪兒”,可以幫助我們推知地理事物所在的地理環境特點,挖掘隱含的地理條件信息,從而獲得解題思路。
三、會說 提高效率
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評講習題。因為學生通過講述,他的理解和記憶效果肯定比聽老師講課好,然后師生共同總結評價,及時肯定和糾正,形成知識體系,共同提高。
四、會寫 終極目的
采點答題:高考閱卷采取的是流水作業,老師們要在短時間內閱完數量龐大的試卷,“采點”便成了給分的依據。因此,要想提高非選擇題的得分率,“采點答題”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1.判斷分值,確定答題基本要點
每個非選擇題往往包含著若干個得分點,要“采點答題”先要明確試題的得分點有幾個,是關于哪些方面的,然后就可以掌握答題的基本思路。
(1)根據分值判斷有幾個得分點:具體做法,先看分值,根據分值基本可以確定得分點應該有幾個。如果分值是6分,則有可能是2~3個得分點。分值為8分,則可能是4個得分點。為了盡可能得滿分,作答點不能少于得分點。
(2)根據問題判斷得分點的基本方向:對要作答的問題,一定要仔細分析,明確問的是什么,以免錯答或答非所問。解題時要根據關鍵詞確定得分點的基本方向。如分析區位因素,應從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兩方面進行;評價影響時,則既要考慮有利影響,也要考慮不利影響;分析自然區位因素,則不能回答人文區位因素等。
(3)調用知識儲備判斷可能的得分點:明確要作答的基本方向之后,記憶庫中儲備的知識就派上用場了。檢索記憶庫,根據知識網絡確定具體有哪些得分點。如影響農業的自然區位因素主要有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那么這四個方面就是具體的得分點。
2.運用專業術語,抓住要點作答:在明確了基本得分點和答題的基本方向之后,接下來就是如何表述的問題了。
(1)抓住關鍵詞,用規范的地理語言表述。書面表達的規范、精準與否,直接影響得分情況。經常有考生覺得自己各個得分點都答到了,但最后得分卻不高,究其原因,要么是表達不準確,不專業,要么是不著邊際。老師在閱卷時,最關注的就是關鍵詞,并用來判斷考生答題是否“采點”。這啟示我們,平時就應該用規范的地理語言來記憶。
(2)注意條理性和層次性。答題時切忌將得分點混作一團,一定要有清晰的層次,讓閱卷老師一眼就看出你是從哪幾個方面作答,得分點一目了然。同時還要分清輕重,將最重要的寫在最前面,次重要的緊跟其后,無關緊要的放在最后或忽略不寫。
3.注意答案的條理性和邏輯性
答案要點化、要點精準化、精準條理化、條理邏輯化
高考命題專家要求考生能夠以結構化思維的方法對答案的要點進行分門別類地進行思考,以分號的句式呈現層級思考的結果,以冒號的句式呈現分類思考的結果,顯示答案要點組織的條理性、邏輯性、關聯性、連續性等結構化思維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