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 潘岳林 黃振







摘要:西北環線-瀏陽大道交叉口是瀏陽西北環線建設關鍵節點。基于現狀實際、交通分析,文章提出2種不同方案與規劃方案進行比較,確定采用主線上跨瀏陽大道、瀏陽大道遠期下穿西北環線輔道的交通組織形式,為道路交叉口改擴建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劉進(1976—),男,碩士,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城市道路與橋梁設計管理工作。
西北環線(瀏陽大道—李畋路)是西北環線的一部分,是瀏陽市構建城區周邊循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瀏陽市長興片區北部。西北環線(瀏陽大道—李畋路)的建設,是瀏陽市完善城市路網結構、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緩解老城區的人口與交通壓力的重大舉措,將為瀏陽市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與空間。在城市功能重組、城市發展轉型、城市結構優化的背景下,瀏陽長興片區依托其生態資源、區位條件、交通優勢成為瀏陽市區新核心的最佳選擇,啟動西北環線(瀏陽大道—李畋路)的建設勢在必行(圖1)。
1 功能分析
西北環線作為瀏陽市主城區外環線,最重要的交通功能是:
(1)承擔瀏陽市過境交通和主城區對外交通功能(對外交通分布主流向是長沙、醴陵、萍鄉、大圍山、銅鼓方向)。
(2)對內承擔與城區內交通樞紐之間的快速集散功能(關口汽車站、汽車西站、瀏陽車站)。
綜上所述,西北環線與瀏陽大道交叉節點是瀏陽主城區內外交通功能轉換的重要銜接點(圖2)。
2 交通分析與預測
2.1 預測方法
預測采用國內外慣用的四階段方法(出行生成、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劃分、及交通分配)進行(圖3)。
2.2 預測結果
根據交通量預測結果,西北環線及瀏陽大道主線服務水平見表1、圖4。
根據服務水平分析,西北環線(主線雙向6車道、輔道單向2車道)遠景年限(2038年)服務水平為三級,滿足規范要求。
3 主要技術指標
主要技術指標見表2。
4 西北環線-瀏陽大道交叉口節點分析
西北環線屬于瀏陽市外環線,道路等級為城市快速路;瀏陽大道現狀為公路模式,遠期規劃為城市主干路。該交叉口規劃為苜蓿葉全互通形式,與已建西北環線西段類似交叉口立交形式相異,占地大,一次建設成本高,本次即就該節點方案做深入探討(圖5)。
4.1 規劃方案
規劃方案采用苜蓿葉全互通立交的交通組織方式,其中西北環線跨越瀏陽大道,本方案無平面交叉,為完全互通式立交。本方案工程占地最大,慢行系統不連續,景觀性最差(圖6)。
4.2 方案二
本方案采用西北環線直行高架,瀏陽大道直行通道,西北環線與瀏陽大道兩側輔道在地面平面交叉的交通組織方式,本方案能夠保證西北環線以及瀏陽大道直行車流的快速通行。西北環線占地6.6 ha(圖7)。
4.3 方案三
本方案采用瀏陽大道直行高架,瀏陽大道兩側輔道與西北環線平面交叉的交通組織。本方案能保證瀏陽大道直行車流的快速通行,西北環線直行交通流不能快速通行。西北環線占地6.6 ha(圖8)。
4.4 方案比選
上述三個方案比較見表3。
通過以上比較,可知規劃方案占地過大,無法一次性實施;方案二采用快速路(西北環線)上跨主干路(瀏陽大道),可以較好的組織主線交通流向,近遠期結合,效果最好,為本項目組織實施方案(圖9)。
5 min縮短至1 min,行程時間大大縮短。
本項目獲得教育部2021年度優秀勘察設計三等獎。
5 結束語
本文通過瀏陽西北環線-瀏陽大道交叉節點方案研究,通過方案比選,較好解決了該交叉口上位規劃不太完善的問題,可以看出:
(1)最大的節約是上位規劃、頂層設計的節約。
(2)源于規劃視角原因,上位規劃可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設計人員經過現場踏勘,通過分析交通流量,經過方案比選,選擇相對合理的方案。
(3)快速路-主干路交叉口要結合近遠期要求綜合考慮。
參考文獻
[1] 城市道路工程技術規范: GB 51286-2018[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8.
[2] 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2016年版): CJJ 37-2012[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
[3] 城市快速路設計規程: CJJ 129-2009[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4] 《瀏陽市西北環線(瀏陽大道-李畋路)建設項目》施工圖文件[R].長沙:湖南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