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建設投資持續高位增長,招投標活動十分活躍。在影響工程質量的眾多因素中,依法依規招標,高效確定優秀中標人是保障工程質量的關鍵因素。招標過程中又受到很多的因素影響,且面臨著較多的風險。文章以此為研究對象,探討工程招標過程中常見的風險類型,并提出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
[作者簡介]郭紅(1985—),女,本科,工程師,從事工程招標技術工作。
在當前的社會經濟背景下,工程項目招標的風險種類進一步增加,由于項目參建各方較多,風險來源多種多樣,對從事招標工作的各參與方的風險識別以及風險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參與方在工程項目招標過程中,應當積極主動建立風險管理體系,對招標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建立風險清單,明確各管理人員的相應責任,并制定具體的風險控制措施,從而減少不確定因素對工程招標的不利影響。
1 研究背景
盡管近年來招投標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但工程招投標違法違規問題依然層出不窮。例如投標人相互串通投標、招標人與投標人串通投標、資料弄虛作假等現象比比皆是。這些現象擾亂招投標市場,并導致工程質量難以得到保障。我國工程招標活動和發達國家相比較,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市場的規范、完善仍然是一項艱巨而長遠的任務。招投標過程中,有部分投標人為了拿到工程項目,不綜合考慮施工期間的風險,無底線地去迎合低價中標,導致了很多豆腐渣工程的出現,讓他人和國家的利益受到侵害。
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人類對風險的認識也在逐步提高,但大量風險仍然存在,風險的存在可能是有害的或不利的,可能會給工程招投標帶來威脅;也有可能是有利的或可利用的,可能給工程招投標帶來機會。招投標過程存在的不利風險,往往會影響到招投標結果的有效性、科學性,導致工程是否能按期保質完成。在此主要側重于對工程招投標過程中出現的不利風險進行分析、評價。
2 工程招標過程中存在的不利風險
2.1 經濟風險
2.1.1 宏觀經濟對招標的影響
當前國際經濟形勢較為嚴峻,市場經濟瞬息萬變,特別是海外項目,由于不熟悉當地政策,宏觀經濟政策變化給招標過程帶來眾多風險,國家為了限制某些過熱的行業,調整信貸政策,提高利率,導致招標人融資困難,可能造成工程的停工甚至破產;通貨膨脹,貨幣價值在一定時期內持續的下降,或人力資源成本及物價普遍的上升,都是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在通貨膨脹的情境下,承包人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可能會選擇回避風險,導致招標人一個項目多次招標,卻無法招到理想的承包人,又增加大量的招標費用;經濟危機也是一個極大的影響因素,一旦陷入經濟危機狀態,銀行控制信貸,可能會導致工程項目資金供應中斷,資金短缺,面臨不得不被迫暫停等風險,使項目各參與方遭受經濟損失;當前國際交流較為頻繁,外匯風險不應忽視,外匯匯率不穩定,可能會導致工程招標陷入停滯狀態,特別是遇到某些不可抗力因素時,外匯匯款無法順利獲取后,可能給工程招投標活動造成巨大的風險。
2.1.2 招標工程量清單漏項或錯誤帶來的經濟風險
招標文件是指導整個招投標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既是投標人編制投標文件的依據,也是發包人與中標人簽定合同的基礎,招標文件中提出的各項要求,對招標方和中標方都具有約束力。在工程招投標過程中,招標人對招標工程量清單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招標工程量清單確定的編審范圍,又將進一步明確細化發承包方風險邊界,這意味著發承包雙方在什么樣邊界上進行風險和責任劃分,沒納入這個范圍的風險是不允許風險分割。招標工程量清單最高投標限價的編制依據包括工程設計文件、標準、規范等技術資料、擬定的招標文件及招標工程量清單、施工現場情況、地勘水文資料、工程特點及常規施工方案等。工程勘測資料過于粗略,工程設計文件深度不夠,導致工程量誤差大,招標控制價與實際建設項目不符,招標人承擔更大的經濟風險。招標工程量清單中工程量的遺漏或錯誤,可能給投標人制造更多投標報價策略機會,造成投標報價不能反映投標人的競爭實力,體現出來的僅僅只是投標人編制預算文件競爭能力,達不到招投標本質的目的。
2.1.3 合同價款方式不同帶來的經濟風險
中標人確定后,業主與中標人進入簽訂合同階段,合同就是用法律來明確發承包當事人的權利義務,而工程合同的核心要素是合同價款,采用不同的合同價款方式,招標人面臨的風險也不盡相同。在《建筑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住建部第16號令)提及,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建筑工程,鼓勵發承包雙方采用單價方式確定合同價款;建設規模較小的,技術難度較低,工期較短的建設工程,發承包雙方可以采用總價方式確定合同價款;緊急搶險、救災以及施工技術特別復雜的建設工程,發承包雙方可以采用成本加酬金方式確定合同價款。
《建筑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中強調的是“鼓勵采用”“可以采用”并不是強制條款必須使用。招標人可以根據項目實際結合自身承擔的風險的能力,謹慎選擇合同價款方式。招標人選擇不可調總價合同,面臨著承包商為了減少不確定因素帶來的風險提高報價的風險,而招標人也隨之喪失了因工、料、機等價格下降帶來的降低工程造價;招標人選擇可調總價合同,招標人承擔了建設期間通貨膨脹的風險。
2.1.4 合同不嚴謹、條款不清晰帶來的經濟風險
施工合同是特殊的承攬合同,中標人根據發包人的委托,完成項目的施工工作,業主接受工程成果并支付報酬。施工合同內容廣泛,涵蓋了工程范圍、工期、工程質量、造價、技術資料的交付時間、材料和設備供應責任、撥款和結算、竣工驗收、質量保修范圍及保修期限、各方協作等條款。合同條款不嚴謹、表述錯誤、或前后矛盾、條款表達不具體不明確等,為項目施工階段,處理工程索賠事項時,給承包方提供口實或依據,從而增加不必要的經濟風險。
2.1.5 政策調整風險
國家產業政策、技術政策、土地政策等一系列政策調整,也會給項目招標帶來經濟風險。
2.2 管理風險
2.2.1 招標從業人員個人層面帶來的管理風險
招標從業人員帶來的管理風險,一是責任心的問題。很多質量問題特別是錯漏碰缺方面的問題,絕大多數是責任心不夠造成的。比如招標信息表達混亂、設計與勘察資料脫節、圖紙說明數量不一致、工程量計算錯漏等等,很多都是一些低級錯誤,只要多一點責任感、多用一點心、多檢查一遍,就可以避免;二是思維方式的問題,有的招標從業人員有一種固定思維習慣,那就是出了問題,喜歡去找客觀原因,不善于聽取別人意見,有的不注意溝通方式,或者缺乏交流技巧。三是技術水平的問題,有的招標從業人員確實因為能力不夠、經驗不足等原因,水平不高,只能開展一般性的招標工作。有的是不愿意去學習、去鉆研、去創新,工作上覺得差不多、過得去就行,就必然拿不出高水平的招標文件來。比如不熟悉技術標準、理解和執行行業新理念不夠等問題,過程中的溝通討論不充分等這些都是水平的問題。
2.2.2 管理層面帶來的管理風險
招標工作中的各參與方質量管理體系不完善的,管理流程陳舊。各參與方的管理意識和能力還不夠到位,主觀上就不想去嚴格執行。各個層級的把關還不夠嚴,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一關沒把住,就關關把不住,質量問題就放出去了。
監督機制不健全,各參與方思想上抱僥幸心理,常有違規操作現象。懲處機制還不夠完善,違規違法成本低,投標人相互串通投標、招標人與投標人串通投標、資料弄虛作假現象層出不窮。
3 工程招標風險防范措施
3.1 經濟風險防范措施
3.1.1 加強宏觀經濟分析,做好風險防范
分析宏觀經濟現狀,熟悉工程招標前期的主要成果文件,在掌握大量有關信息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系統地分析主客觀因素,緊跟國家政策依法依規進行招標。控制因通貨膨脹、匯率等因素給設備采購和施工合同中造價猛增的風險。可以采用總價合同形式將風險轉移給承包方。因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而造成的物質損失,實現轉嫁部分風險,可通過提前購買保險等方式。
3.1.2 選擇專業水平高的招標代理機構
委托專業水平高且與項目相適應的招標代理機構,招標人的經濟風險一定程度上是由招標代理公司的水平所決定。因此招標人應委托專業水平高的且與項目相適應、責任心強的代理公司,使風險控制在招標文件編制、評標等階段。招標人與招標代理機構簽定合同時,可以加上保證性條款,如達不到某某指標時的賠償條款,以將風險損失部分轉移給招標代理機構。
3.1.3 合理設定最高投標限價
合理設定最高投標限價,可以有效控制投資、防止惡性哄抬報價帶來的投資風險;可提高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最高投標限價應根據“國家或省級、行業建設主管部門頒布的計價依據、標準和辦法,建設工程設計文件及相關資料,擬定的招標文件及招標工程量清單,與建設項目相關的標準、規范、技術資料,施工現場情況、工程特點及常規施工方案,工程造價管理機構發布的工程造價信息,沒有發布的參照市場價”。
3.1.4 確保招標工程量清單的質量
招投標工作已進入以“互聯網+”模式,在招標過程中,充分借助BIM技術深化設計, BIM模型自動計算工程量,統計分析,形成準確的工程量清單,輔助招標人控制造價,提高招標工作的準確性和效率。為規避施工中投標人以工程量清單中特征描述與設計圖紙不符為由,提出變更,要求重新組價的風險,招標人在描述工程量清單特征時,應結合工程項目的實際,并按規范附錄中的規定確定綜合單價;若直接采用標準圖集就能夠滿足項目特征的描述,應直接采用詳見某某圖集或某某圖號的方式,不要畫蛇添足,減少施工中因此引起變更。計日工列項也不能小覷,雖然計日工不列或漏項,或與實際工作差別大,都不會影響招投標本身,但施工中用到額外的計日工時,結算就可能會發生爭議,所以在編制計日工表格時,需根據經驗結合搜集相關市場價格信息,盡可能預估一個比較貼近的實際數量,盡可能把項目列全,消除因此而產生的爭議。招標列暫估價需謹慎,發包人一旦列入暫估價項目,則此項風險都由發包人自己承擔。
3.1.5 分階段招標
面對復雜或招標人缺乏技術經驗的項目,可以采用兩階段招標方式,來規避因為技術、產品不熟悉帶來的經濟風險。
3.1.6 合同條款應清晰明確
因合同約定不得違背招標文件中實質性內容,所有編制招標文件時,工程范圍、工期、工程質量、造價、技術資料的交付時間、材料和設備供應責任、撥款和結算、竣工驗收、質量保修范圍及保修期限、各方協作等條款應清晰明確。合同條款清晰明確,達到減少變更,避免索賠等事件,減少合同糾紛。
3.2 管理風險防范措施
通過前面的原因分析,我們看到,管理風險既有思想上的問題也有管理上的問題,因此,管理風險防范措施要從思想和管理層面同時發力、同步推進。
3.2.1 提升招標從業人員能力
加強對招標從業人員的培訓,提升招標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職業素養和能力水平,引導招標從業人員將職業道德、責任感、廉政意識等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完善專家庫,充分發揮評標專家作用,更好促進專家資源共享和輔助招標人確定合格的中標人。
3.2.2 加強對招標工作的全過程管理
招標人應指派專人參加招標全過程,在程序上嚴格要求并監督代理公司,選擇合理的招標方式,通過資格預審,考察潛在投標人技術、經濟、管理的綜合能力,通過專家評標,選擇最優的投標人。
3.2.3 完善招投標監管體系、提升行業監管水平
一進步完善招投標監管體系、提升行業監管水平,完善懲處機制,明確懲處的原則,對違規違紀人員應給予處罰,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曝光,起好警示震懾作用。在開標和評標過程中,要秉持著公平公正的原則,綜合分析各投標單位的整體實力。針對招標過程中出現的違法行為,監督機構需要進行嚴厲打擊,絕不姑息。實行招標文件核心條款制度,規范設置招標文件核心條款,通過電子招投標監督系統固化招標文件范本。強化對招標過程各環節的監管。制定詳細的招標工作程序規定,在招標實施計劃報批、招標文件備案、招標公告發布、評標專家抽取、評標結果公示和招標工作報告備案等關鍵節點,統一規范監管程序和內容,保證監管工作質量。
3.2.4 推行招投標信息化平臺
進一步推行招投標“信息化平臺”,充分利用“四庫一平臺”輔助招投標工作,實現招投標“信息化”和“數字化”,運用大數據技術,使招標工作信息化、透明化、智能化,建立招標投標交易價格數據庫,通過大數據識別不平衡報價投標人、判斷出投標報價低于成本的投標人,辨識圍標、串標行為。通過影像方式記錄評標全過程,防止評標暗箱操作。
4 結束語
風險防范貫穿于整個招標過程,招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風險因素又存在經濟、管理等各個方面。當前,我國現階段招標風險管理還處在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逐步深化的階段,需借鑒歷史經驗,特別是類似項目招標經驗,運用“逆向思維”方法審視招標存在的風險,尋找可能導致招標“不可行”的因素,充分揭示招標風險來源。面對招投標活動過程存在的潛在不利風險,通過估計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造成的影響,判斷出影響大的關鍵風險,從風險回避、風險減輕、風險轉移和風險接受4個方面提出具體風險對策,細化風險防范措施,充分利用風險分析成果,建立風險管理系統,進而避免或減少不利風險造成的損失,使工程招標活動向有利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傅海英.招投標經濟風險分析及防范[J].建設監理,2009(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