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婷 夏嘉陽(遼寧師范大學影視藝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電影是健康娛樂、溝通情感、傳播文明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藝術載體之一。縱觀全球,各國無不精心謀劃,發揮電影獨特的媒介傳播力、藝術感染力、文化向心力,以達凝聚民眾力量、增進文化認同、實現跨文化有效傳播之目的。”中國動畫電影自誕生之初至今,一直都是中國民族文化的典型承載媒介,在中國民族文化國內和國際輸出的過程中擔負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對于中國民族文化的傳播和弘揚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縱觀學術界,對于中國動畫電影文化性的現有研究不在少數,但其局限性也較為明顯。以復旦大學學者王靈麗為代表的研究者對“中國動畫電影基本取材于中國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的現象進行了論述,也有少部分研究能夠簡略地說明某部國產動畫電影體現的某個或某些中國傳統價值觀念,但極少對這些中國傳統價值觀進行深度的整合、剖析和探討。
近年來,對于中國動畫的好評聲越來越多。觀眾的叫好當然側面肯定了國產動畫的成功,但是,吸引觀眾眼球的更多是美輪美奐的畫面呈現、炫酷逼真的科技應用,抑或是個性十足的角色形象。這些元素也都是出彩的影片所不可或缺的,然而,它們多少掩蓋了文化的光輝,在選擇性注意的行為特性之下,受眾對于中國動畫電影文化性的認知會有所缺失,時常會忽略畫面、科技與角色等因素背后的中國傳統精神文明內核。國產動畫電影想要在國內增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在國際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必須對上述現象生發憂患意識,對精神文化層面的元素進行深挖。
本研究采用的是問卷調研法,設計網絡問卷,共設置題目20道,并向樣本人群征集答案。在“中國動畫電影的傳統價值觀傳遞效果”主題范疇下,圍繞兩個主要方面展開:一是中美動畫電影的橫向對比;二是中國動畫電影各特性的縱向比較。
問卷題型設計按照多樣性原則,包括了單選題、多選題、矩陣量表題和開放題四種不同題型;問卷題目內容按照邏輯性原則,保證題與題之間具有前后聯系,層層深入。其中,矩陣量表題作為本研究的特別設計,以李克特五分量表為標準,用以對中國動畫電影的技術特性、工藝特性、審美特性、多元性、時尚性等七個方面進行測量。
本研究的樣本數量為101人,涵蓋了不同人群。從年齡上看,年輕人群體為主,未成年人和中年人群為輔:19~24歲占比71.29%,13~18歲占比12.87%,25~35歲占比6.93%,36歲及以上占比7.92%。從職業上看,在校學生為主,從業人員為輔,且職業類別較為豐富:在校學生占85.15%,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占比2.97%,專業技術人員占比4.95%,自由職業占比3.96%,不便分類的其他從業人員占比2.97%。
在101份有效數據中,有32%的受訪者已接觸過5部以下國產動畫電影,43%的受訪者接觸過5~10部國產動畫電影,25%的受訪者對國產動畫電影接觸量達10部以上。
如表1所示,近五成受訪者已接觸過的國產動畫電影數量達5~10部。數據顯示受訪者對于中國動畫電影有一定的接觸和了解。

表1 受訪者已接觸的國產動畫電影數量
有25%的受訪者中國動畫電影接觸量達10部以上,這或許表明部分受訪者對于中國動畫電影的偏好或喜好。但對比圖1數據,近四成受訪者觀看中國動畫電影的頻率很低(幾乎不看),在頻率分布中占比最大。以上數據表明,受訪者雖然有一定的中國動畫電影觀影量基礎,但總體觀看積極性并不高。

圖1 受訪者觀看中國動畫電影的頻率
本研究調查了受訪者了解傳統文化的途徑,據圖2數據顯示,通過電視節目、紀錄片、電影等媒體了解傳統文化的受訪者占比極高,占到了90.1%,說明現代化的數字電子媒介對于受訪者了解傳統文化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國產動畫電影亟須采取強效的優化手段,在數量上要再創新高,在傳統價值觀傳播的質量上更要不懈努力。

圖2 受訪者了解傳統文化的途徑
本研究選取美國動畫電影作為參照系,與中國動畫電影的受眾接受度做了橫向比較。總體來看,受眾對于中國動畫電影的接受度大于對美國動畫電影的接受度,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受訪者對于中美動畫電影的接受度比較
對于動畫電影價值觀表達的接受度,本研究分別選取了中美具有代表性的兩部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瘋狂動物城》進行對比。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哪吒之魔童降世》與《瘋狂動物城》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中國動畫電影近年來發展的高分代表作,其“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價值傳遞更是贏得了廣泛的認同和推廣。綜合表2來看,數據結果鮮明地透露著受訪者對于電影中傳統思想智慧的青睞。一者,《哪吒》中“我命由我不由天”在滲透新時代自我主宰的觀念時,更是與我國傳統古籍《周易》所記載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自立精神一脈相承;二者,哪吒之父李靖甘愿替兒子承受天雷的懲罰,只因“他是我兒”,也將自古就深深刻在中國人血液里的家族紐帶觀念展露無遺。《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國產動畫電影之所以贏得了受眾市場,正是因為它在將文化進行現代性轉化的過程中,亦將中國遠古先人的哲學作為價值依托。
上文提到根據調研,總體來看受訪者更喜歡中國動畫電影,在圖3顯示的原因里,占比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畫面美感強烈”和“敘事引人入勝”,而“價值觀意蘊深刻”占比排在第三位。說明中國動畫電影對于傳統價值觀的承載和傳播都需要繼續深耕,在融入傳統價值觀的技巧及方法上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圖3 受訪者喜歡中國動畫電影的原因
對于一部優秀的動畫影片,受訪者認為最重要的因素前兩名分別是故事內容和角色形象,主題意蘊依然位列第三,并不靠前。此外,當被問到“您對于聽說過卻沒有觀看的國產動畫電影,不去觀看的理由”時,相比“劇情老套或幼稚”“題材有局限”“技術不夠成熟,畫面質量不高”“內容、情節、技術等創新性不足”“說教性太強,娛樂性缺乏”這五個答案,選擇“無法認同作品內涵”這一答案的人數占比排在最后,僅為24.75%。這一定程度表明,對于中國動畫電影傳統價值觀傳遞上的缺失,動畫電影創作者難辭其咎:相比于技術特性、工藝特性、審美特性、多元性、時尚性等意象化的表達方式,目前中國動畫電影在最核心的價值觀呈現上還須改進。
對于受訪者印象最深的一部中國動畫電影,本研究通過五分量表詳細考察了他們對于該電影各因素印象深刻的程度。結果如圖4顯示,可以看出,受訪者對于價值觀傳遞的印象深度平均分僅為3.88,分值靠后。

圖4 受訪者印象深刻程度評分均值表
“新世紀以來,我國動畫從事業屬性走向產業屬性,一些動畫企業及制片方,將動畫的短期效益作為投資的首要目標,把動畫票房收益作為衡量動畫是否成功的直觀標準,忽略了動畫作為一種文化傳播媒介應該承擔的社會效益功能,以娛樂元素來刺激受眾眼球,達成經濟效益。”出現以上研究結果的原因,主要在于美術效果帶來的視覺沖擊能夠更容易更快速地抓住觀眾的眼球,電影的敘事經常成為觀眾津津樂道的談資,而成功的角色形象又往往是電影周邊收入的源頭活水,收入至上的觀念導向使得中國動畫界資源投放不均衡,精攻畫面、敘事與角色塑造,導致前期的文化調研不到位,浮于表面。動畫電影的制作偏好一定程度上帶動著觀眾的觀影偏好,當畫面、敘事與角色成為動畫電影的首推要素,觀眾自然更加關注同樣的方面,形成增長的閉環,傳統價值觀始終被排斥在外。
如圖5所示,受訪者從中國動畫電影中了解到傳統文化價值觀更多的是愛國情操、弘揚正義等具現代意識雛形的觀念,而虛實相生的中國哲學、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天人合一等更具古代智慧的理念卻未能得到受訪者的深刻理解。

圖5 受訪者從中國動畫電影中了解過的傳統文化價值觀
據表可知,中國動畫電影對不同性質傳統價值觀的傳遞不均衡。受訪者從中國動畫電影中對于具現代意識雛形的價值觀了解更多,而對于一些更具遠古智慧的理念,如儒家倡導的中庸之道,道家主張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甚至遠古時期的部落凝聚、祖先崇拜等,卻洞見甚少,說明國產動畫電影對傳統價值觀的溯源不夠徹底。
遠古的傳統價值觀不僅是重要的文史知識,更蘊含著深邃高遠的人生境界。因此,相比于現代化了的傳統價值觀,它們往往更有學習了解的價值和意義。當前,中國動畫電影在傳統價值觀上的承載與傳播偏向,應該得到正視和回轉。
“從整體上看,當前中國動畫的主要問題仍然是質量的提升。而質量的提升,最重要的并不是技術提升,也不是一般人常說的‘故事’‘形象’等問題,而是要提高中國動畫的文化含量、文化層次、文化品位,尤其是要明確傳達、突出表現我們的價值觀。”因此,國產動畫必須首先在其核心上,也就是傳遞價值觀方面下功夫。針對研究發現的上述問題,可大致得出中國動畫電影更好傳遞傳統價值觀、發揚古老東方文明和先人智慧的幾大對策。
追根溯源,傳統價值觀的調研意識理應從人才培養的源頭開始建設。“我國目前承擔動漫人才培養的教育機構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高等院校通過四年脫產學習進行動漫人才培養;另一方面是動漫培訓機構通過幾天至一年的時間,對在職的動漫人才進行技能培訓。”對于高校而言,目前普遍存在學生缺乏從事動漫行業的明確目標,對動畫基礎訓練敷衍了事的現象;而對于動畫培訓機構,問題則在于通過“××天成為漫畫師”“畢業年薪十萬”等噱頭實現招生和盈利的目的已成風氣,但最終卻往往被學員證實為“騙局”。究其根本,兩類教育機構都在文化責任意識傳導與傳統價值觀培育上存在缺口。因此,從源頭的人才培訓環節抓起,將文藝工作者的責任意識教育同傳統文化知識傳授結合起來進行課程設計,理應成為教育機構的本職工作。
眾多研究表明,很多中國動畫電影的取材來源于中國歷史、神話傳說等領域,這是由于它們范圍廣、題材豐,具有較強的故事情節性,易于理解,改變難度小。但是,所謂不破不立,國產動畫電影想要真正傳達出最具深度和底蘊的中國智慧,必須建立起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前期調研這一環走出“舒適圈”,勇于涉足如《論語》《道德經》等情節零散不易整合、思想艱澀難于理解、具有較大改編難度的古代著作。“創作者要善于領會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實現對傳統文化的正確解讀。在此基礎上探討和表現中華民族對于宇宙、自然、自我的認識以及對于生死、愛恨、生命價值等人類共同的永恒命題所進行的思考。”鑒于古代文書完全以古話文言寫成,缺少相關研究經驗實難讀懂,考慮到電影制作方的團隊完善程度,前期調研期間加大資金投入,聘請更多文史領域高級別專家,打造更加專業的顧問團隊很有必要,這樣一則節省了時間,提高了策劃效率;二則可大大確保最終影片的文化準確性,減少因歪曲史實帶來的口碑下滑現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而個中關鍵在于,要實現傳統價值觀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國動畫電影承載與傳播傳統價值觀效果欠佳的原因之一在于缺乏正確的理論引導。目前絕大多數“動畫研究”的理論依附于影視理論體系,尚未自成一派;另有一部分動畫理論研究則側重于“營銷策略”“產品開發”等市場經濟、運營規律等商業領域的探索,基本抽離了藝術價值的層面。由此可見,中國動畫電影想要完成好傳統價值觀的承載與傳播工作,必須進行深層次的文化理論研究,改革現有的中國動畫理論體系,從根本上指導好動畫電影價值觀傳遞的實踐。
在影視實踐上,國產動畫對傳統價值觀也應做如下創新嘗試:
一則,對于傳統價值觀要做到辯證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國的前后兩部講述哪吒傳奇故事的動畫影片就以不同的態度立場實現著這種“揚棄”。在1979年的經典電影《哪吒鬧海》中,小哪吒目睹東海龍王三太子肆虐百姓的惡行,一氣之下抽了三太子的龍筋,不料東海龍王聞訊大怒,淹沒陳塘關,影片以揭露的方式對龍王代表的封建統治者進行控訴;而時隔40年,2019年新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直接轉變小哪吒的形象特征,以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巧妙地承續了經書《周易》所崇尚的“自強不息”之氣魄。并不是所有傳統的價值觀都具有被挖掘和再創作的價值,因此,對傳統價值觀進行創新實踐必須避開其中具有消極導向或宣揚封建落后思想的部分,采用其中具有積極哲學智慧和催人奮進的部分。
二則,要做到實現傳承和創新的相輔相成。換言之,要將傳統與現代有效結合。動畫藝術本身就是一個極具現代數字科技氣息的門類,其豐厚多元的藝術特性對創新傳統價值觀大有裨益。目前,諸多國產動畫影片有著新舊結合的嘗試,但極少能達到有效盤活傳統價值觀的最終目的。例如,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引用了歷史文化性極強的莊子《逍遙游》中“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作為帶入,也吸收了《詩經》《山海經》等典籍中的故事情節,初衷是將歷史悠久的中國先人智慧帶給觀眾。然而,最終呈現的效果則是《山海經》里鳳凰、帝江、毛人等與中國神話人物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僵硬拼合,生硬融合動畫的工藝特性,空有宏大震撼的美術效果,而沒有可供深挖的價值內核。此外,少女“椿”在對待感情上流露出的性格特征與影片想要傳達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并無關聯,卻一度被熱議,更是搶占了影片的關注度,動畫的審美特性也未得到最優利用,反而使得價值觀層面更加無人問津。在這一點上,美國動畫行業是非常值得效法的對象。以好萊塢這一行業巨擘為例,馳名國際的好萊塢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講述了一個外表乖巧柔弱的兔子朱迪,通過自己克服困難、歷險過關的不懈努力,終于實現夢想,成為動物城警局里一名合格警官的故事。朱迪的角色形象異常鮮明,引人注目,但與之緊密結合的是美國個人英雄主義以及個人努力造就成功的美國夢的價值輸出。等于說,朱迪這個角色形象完全成為美式價值觀的宣傳大使。因此,國產動畫影片能夠從中汲取的創作理念就是對劇本創作進行精加工,使得劇本的情節事件與最終結局的聯系貼合傳統價值觀的邏輯關系,使得角色的行為動作真正符合傳統價值觀的理念規范,使得畫面呈現的視覺元素組合方式與傳統價值觀的審美傾向相吻合。
博采眾長固然是好事,然而特別要注意的是,中國動畫在“師夷長技”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中體西用”的總原則,即本國核心的民族底色決不能丟。中國動畫史曾因“中國動畫學派”的出現而一度輝煌,但遺憾的是“20世紀90年代后,動畫企業盲目模仿風靡全球的美、日動畫風格與急功近利的制作心態,導致國產動畫丟失了‘中國動畫學派’的民族韻味,在浮躁中迷失了自我”。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極力渲染“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題思想,在傳承中華傳統價值觀的同時,也不免暴露出美國個人英雄主義思想,存在偏離民族根性的風險。這也是提醒中國動畫創作者,在學習國外優秀作品的同時,必須堅持辯證的方法,對其融合價值觀元素和其他電影元素的方法進行吸收,但同時守住民族精神的底線,一切為弘揚中國優秀傳統價值觀服務。
國產動畫電影在堅守本土根基的基礎上,應考慮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成功“走出去”。這首先涉及一個“文化折扣”(亦稱“文化貼現”)的概念。文化折扣,指因文化背景差異,國際市場中的文化產品不被其他地區受眾認同或理解而導致其價值的減低。“文化折扣是常態,是跨文化傳播的基本事實。”出口的本土文化不可能被國外完全理解,因此,中國動畫電影在價值觀的對外傳播上也要遵循我國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則——求同存異。取材于墨西哥亡靈節的動畫名作《尋夢環游記》就是在給文化折扣留出空間的語境下,在價值觀層面提煉出了個體命運以及對死亡的定義等全人類共同關注的話題,以此來打破國界筑成的文化藩籬。此外,我們也應站在哲學的高度,分清主要矛盾以實現國產動畫電影對傳統價值觀的高效對外傳播。的確,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創作者想傳達的價值點很多,但這很容易導致“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松散化結果,反而事倍功半。因此,國產動畫電影向外出口的價值觀必須有所取舍,厘清主要矛盾,即希望傳播的核心價值點,《哪吒之魔童降世》傳遞出的家庭紐帶觀念就是這樣的一個核心。須明確,動畫電影向外普及本土價值觀的前提是要鑿開受眾接受的壁壘,拿到這張文化綠卡,才有進一步大范圍傳播的可能。這個目標的實現必須依靠電影中價值觀主次上的取舍,并以主要矛盾即核心價值點作為“敲門磚”。
近年來,通過業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中國動畫越來越展現出昂揚的風貌和向好的態勢。但值得注意的是,動畫制作者的努力方向存在偏倚,對于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承載和傳播效果依然存在漏洞和差池。在傳統價值觀傳遞的道路上,中國動畫電影無論在前期調研的深度、中期內化的精度還是后期傳播的廣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中國動畫學派”的前輩身上汲取優秀經驗,以匠人精神鑄造精品,相信中國動畫會持續向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