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敏,賓 捷,楊新輝,謝 立,邵 潔
(1. 湖南師范大學醫(yī)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6;2.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二一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3;3. 暨南大學附屬廣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220)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占全球每年新發(fā)癌癥病例的11.7%[1]。手術和化療在消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會給乳腺癌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帶來嚴重的損害[2]。賦權是指患者在面對疾病時應用個人潛能和社會資源的能力,以及進行健康管理的行為水平[3]。癌癥患者的賦權水平在改善健康結局、提高生活質(zhì)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4]。有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效能和醫(yī)護人員支持是患者賦權的重要影響因素[5-6]。目前國內(nèi)關于賦權理論在慢性疾病患者中的應用研究較多,但針對癌癥患者賦權水平現(xiàn)狀及相關性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通過調(diào)查了解乳腺癌化療患者賦權水平現(xiàn)狀,并探討其與自我效能感、感知護理服務質(zhì)量之間的相關性,以期為臨床護理人員制訂并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對象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0 年6-12 月在湖南省人民醫(yī)院、湖南省腫瘤醫(yī)院及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二一醫(yī)院腫瘤科住院的乳腺癌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病理診斷確診為乳腺癌;正在接受化療;年齡≥18 周歲;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重要臟器嚴重疾病或惡性腫瘤;患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樣本含量為變量數(shù)的10~20 倍[7]。本研究共包含21 個變量,按照變量數(shù)的14倍,考慮10%的失訪率,確定樣本量為21×14×(1+10%)=324 例。本研究通過湖南師范大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審科2021第061號)。
1.2 方法
1.2.1 調(diào)查工具
1.2.1.1 一般資料調(diào)查問卷由研究者在查閱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自行編制而成,包括一般人口學資料(年齡、居住地、學歷、婚姻狀況、工作狀態(tài)、有無照護者、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疾病資料(病程、病理類型、分期、手術方式、化療周期及是否合并慢性疾?。?/p>
1.2.1.2 乳腺癌賦權量表采用李星等[8]編制而成的乳腺癌賦權量表(Breast Cancer Empowerment Scale,BCES)評估乳腺癌患者的賦權行為。該量表包括內(nèi)在資源的應用、社會支持的利用以及健康管理行為3 個維度,共30 個條目,由患者根據(jù)自身情況進行評分,每個條目計為0~4 分(0 分表示完全不符合,1 分表示比較不符合,2 分表示一般符合,3 分表示大部分符合,4分表示完全符合)。各維度得分為該維度內(nèi)條目得分的平均值;量表總分為各條目得分之和,總分為0~120 分之間,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賦權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883。
1.2.1.3 中文版乳腺癌幸存者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Champion 等[9]編制、劉延錦等[10]翻譯引進的中文版乳腺癌幸存者自我效能感量表(Breast Cancer Survivors Self-efficacy Scale,BCSES)評價乳腺癌幸存者的自我效能感。該量表共11 個條目,各條目均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從“沒有信心”“有一點信心”“有信心”“比較有信心”到“非常有信心”分別計1~5分,總分為5~55分,總得分越高則說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越好。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912。
1.2.1.4 住院患者感知護理服務質(zhì)量評價量表采用趙璧等[11]設計的住院患者感知護理服務質(zhì)量評價量表(Perceived Nursing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ng Scale,PNSQ)全面乳腺癌患者感知的護理質(zhì)量。該量表包括保證性、響應性、關懷性和可靠性4 個維度,共29 個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Likert 5 級計分法,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計為1~5 分。各維度得分為該維度內(nèi)條目得分之和,量表總分為各維度得分之和。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965。
1.2.2 資料收集方法由經(jīng)過培訓的2 名課題組成員收集資料。調(diào)查前先向患者解釋本次研究的目的與意義,患者知情同意后,發(fā)放問卷并采用統(tǒng)一指導語指導患者完成問卷填寫,問卷填完后當場收回并檢查,若有漏填或錯填,及時與患者核對、補充,剔除缺失值較多的問卷。本次調(diào)查共發(fā)放問卷324 份,回收問卷324份,其中有效問卷30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3.52%。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建立Excel 表格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和整理,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構成比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乳腺癌化療患者的賦權水平與自我效能感、感知護理服務質(zhì)量之間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 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乳腺癌化療患者賦權水平、自我效能感及感知護理服務質(zhì)量得分情況納入分析的303 例乳腺癌化療患者的BCES 總得分為(90.38±20.09)分,中文版BCSES 總 得 分 為(40.46±9.40)分,PNSQ 總 得 分 為(127.25±15.89)分,見表1。

表1 乳腺癌化療患者賦權水平、自我效能感及感知護理服務質(zhì)量得分情況 (N=303)
2.2 乳腺癌化療患者賦權水平的單因素分析經(jīng)t檢驗和方差分析顯示,不同文化程度、有無照護者、家庭成員人均月收入、手術方式的乳腺癌化療患者賦權水平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乳腺癌化療患者賦權水平的單因素分析 (N=303)
2.3 乳腺癌化療患者賦權水平與自我效能感、感知護理服務質(zhì)量的相關性分析Pearson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乳腺癌化療患者賦權水平與自我效能感、感知護理服務質(zhì)量均成正相關(P<0.05),見表3。

表3 乳腺癌化療患者賦權水平與自我效能感、感知護理服務質(zhì)量的相關性分析 (r值)
3.1 乳腺癌化療患者賦權水平有待提高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化療患者的賦權水平處于中等水平,與楊麗君等[12]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但略低于楊陽等[13]所調(diào)查的慢性疾病患者和苗龍芳等[14]所調(diào)查的骨質(zhì)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說明與其他疾病相比,乳腺癌化療患者的賦權水平還有待提高。賦權水平的3 個維度中,社會支持的利用維度條目均分最高,內(nèi)在資源的應用維度條目均分最低,說明患者愿意并懂得利用社會和家人的支持,但實施健康管理行為的主動性和應用自身內(nèi)在資源的能力不強。這提示醫(yī)護人員應聯(lián)合家屬采取相應措施調(diào)動患者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健康管理中,并提高患者自主識別與采取措施處理自身健康問題的能力,以進一步提高其賦權水平。
3.2 關注乳腺癌化療患者賦權水平低的重點人群表2 結果顯示,一般資料中對乳腺癌化療患者的賦權水平有影響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有無照護者、家庭成員人均月收入及手術方式(P<0.05)。文化程度低的乳腺癌化療患者賦權水平也低,與張蒼等[15]的研究結果一致。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患者對疾病缺乏系統(tǒng)的認知,對健康教育內(nèi)容的學習和理解能力有限,且缺乏自我保健意識和自主決策能力,因而其賦權水平低。有照護者的乳腺癌化療患者賦權水平高。因為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支持,疾病帶來的心理負擔相應得以減輕,疾病應對能力得到提高,并產(chǎn)生了主動治療疾病的意愿與動力,從而提高了其賦權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較高的患者,其賦權水平也高。經(jīng)濟收入高的家庭能更好地面對疾病、癌癥等負性事件[16]。經(jīng)濟條件好的乳腺癌化療患者因為其經(jīng)濟負擔輕,所以有更強烈的治療意愿和健康意識,也更有能力投入到患病后的健康管理中。手術方式為根治術的乳腺癌化療患者賦權水平最低,這可能由于根治術導致患者體像發(fā)生改變,患者易出現(xiàn)負性情緒,消極面對后續(xù)治療與生活。本研究中,不同病理類型、臨床分期乳腺癌化療患者的賦權水平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楊麗君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因此,臨床護理人員應明確乳腺癌化療患者賦權水平低的重點人群,并對其實施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3.3 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改善乳腺癌化療患者的賦權水平自我效能感是賦權水平的重要預測因子[17]。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化療患者自我效能感總分處于中等水平,且賦權水平及各維度得分與自我效能感得分均成正相關(P<0.05),即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越高,其賦權水平越高,這與劉春香等[18-19]的研究結果一致。其中,相關性最高的是內(nèi)在資源的應用維度(r=0.726,P<0.05),表明患者自我效能感越高,應用自身潛能去應對疾病狀態(tài)的能力越強。自我效能感較高的乳腺癌化療患者,高度認可其所具有的抗壓能力,對治療的認同感較高,相信自己一定能戰(zhàn)勝疾病,這種信念轉變成行動,促使患者積極利用自身所具有的潛能和身邊的資源,并遵從醫(yī)師建議糾正自身不良行為,希望在他人支持與自身努力下改善治療效果,因而其賦權水平也較高。自我效能感較高的患者通常能夠更好地應對疾病所帶來的生理、心理、社會功能方面的改變[20]。因此,臨床醫(yī)護人員應注重激發(fā)患者的內(nèi)在潛能,提高自我效能,從而提高其賦權水平。
3.4 良好的護理服務質(zhì)量可提高乳腺癌化療患者的賦權水平有效的護患溝通、建立護患之間的信任和護士對患者的尊重與鼓勵能提高患者的賦權水平[21]。表3 結果顯示,乳腺癌化療患者賦權水平與感知護理服務質(zhì)量成正相關(P<0.05),感知護理服務質(zhì)量4 個維度中相關性最強的是響應性(r=0.514,P<0.05)和關懷性(r=0.514,P<0.05)。這可能是由于護士提供的護理服務越優(yōu)質(zhì),給予患者更多關懷,就越能夠促進護患之間的溝通交流,提升患者對護士的信任度,調(diào)動其參與健康管理決策的積極性,從而使其產(chǎn)生更多的賦權行為。乳腺癌化療患者感知護理服務質(zhì)量與賦權水平之間的相關性(r=0.526,P<0.05)低于自我效能感與賦權水平的相關性(r=0.733,P<0.05)。這可能是由于感知護理服務質(zhì)量強調(diào)外部支持,通過外部支持提高內(nèi)在驅動力,從而間接促進賦權行為;而自我效能感則著重于自身內(nèi)在資源與能力,直接對賦權水平產(chǎn)生影響。因此,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應主動給患者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準確的信息支持,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并注重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做到“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尊重并鼓勵患者,使其產(chǎn)生被認同感,促使患者激發(fā)自身潛能去積極參與健康管理決策過程,從而提高其賦權水平。
乳腺癌化療患者的賦權水平處于中等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且患者賦權水平與自我效能感、感知護理服務質(zhì)量均成正相關。臨床護理人員可以采取相應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主動為患者提供及時的護理服務、可靠的信息支持、個性化的情感支持,以提高乳腺癌化療患者的賦權水平,從而達到控制疾病、管理生活和促進自身健康的目的。本研究僅對3 所三級甲等醫(yī)院住院的乳腺癌化療患者進行了調(diào)查,研究對象來源存在一定局限性,今后研究可進一步擴大抽樣范圍,使研究結果更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