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劉龍秀,潘 俊,白 瑞
(江蘇省人民醫院,江蘇 南京 210036)
乳腺癌是影響女性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近年來發病率及生存率均呈不斷上升趨勢[1-2]。多數乳腺癌患者不但要經歷著癌癥診斷的心理沖擊、手術切除的軀體創傷及形象受損,還要承受化療帶來的諸多不適癥狀[3]。這些不適癥狀往往同時出現,形成癥狀群,且癥狀間存在協同及增進作用,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4-5]。癥狀群管理已成為腫瘤患者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以往研究多關注單一癥狀管理,不能滿足乳腺癌患者的健康需求[6-7]。目前癥狀群評估和管理的相關研究、縱向研究和綜合干預研究報道較少[8]。經絡是全身氣血運行,聯絡臟腑、肢節,且溝通內外、上下的通路[9]。經絡包括經脈和絡脈,經脈又分為正經和奇經,其中正經有十二條,為十二經脈。十二經脈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路,同時與人體臟器有直接的絡屬關系。循經冥想是基于中醫經絡理論,遵循人體十二經脈的運行順序,結合聚焦式冥想等技術而創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本土化冥想訓練方式[9]。積極心理暗示是一種間接的心理干預方法,是指護士借助語言、情緒或行為等方式向患者傳遞正向信息,幫助患者調整心理失衡狀態,從而調動機體潛能,促進身心健康[10]。本研究針對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運用循經冥想聯合積極心理暗示進行干預,旨在改善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的負性心境和疲乏-睡眠障礙癥狀群。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1 年1-6 月江蘇省人民醫院乳腺科收治的乳腺癌術后擬行化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女性,年齡≤65 歲;②經病理組織學確診為乳腺癌,在術后擬行化療(化療周期為3周1個療程);③能獨立完成閱讀及書寫,會使用智能手機;④既往無精神病史,心、肝、腎功能基本正常;⑤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病理分期為Ⅳ期或行姑息手術;②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或惡性腫瘤;③具有嚴重的認知功能或溝通障礙。脫落標準:因各種原因(失訪、自動退出、死亡等)未能完成全程研究。按照在線隨機數字生成器生成的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分為觀察組(n=38)和對照組(n=42)。研究過程中因部分患者未堅持訓練、感受不佳及失去聯系等原因,觀察組脫落4 例、對照組脫落5 例,最終71例患者完成研究,包括觀察組34 例、對照組37 例。兩組患者年齡、文化程度、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婚姻狀況、宗教信仰及腫瘤分期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對照組患者均接受腫瘤化療常規護理及分級心理干預[11]。常規護理內容包括創造舒適環境,做好化療防護及感染管理;根據患者的接受能力,由淺入深地講解乳腺癌相關知識、化療不良反應、日常飲食及注意事項等;指導患者適當運動,每日進行患肢功能鍛煉。分級心理干預包括一級心理干預(無意識的心理護理,在日常護患接觸中完成)、二級心理護理(有意識的心理護理,采用團體輔導的形式重點幫助患者了解負性情緒,提供信息支持和指導放松訓練)、三級心理護理(針對負性情緒嚴重的患者,由心理咨詢師進行個體心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循經冥想聯合積極心理暗示的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1 研究前期準備成立以護士長為組長、4名科室骨干護士為組員、1 名心理科醫師為督導的研究小組。組長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負責制訂干預方案、參與方案的實施并全程監督。心理科醫師負責對組員進行培訓與考核,培訓內容包括心理學基礎知識、積極心理學理論、癌癥患者心理特征、護患溝通技巧及循經冥想操作。組員主要負責實施干預方案,均具備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表達及溝通能力較強,參與研究的積極性高。研究小組基于文獻回顧、專家咨詢形成研究干預方案,包括循經冥想訓練和積極心理暗示兩部分,從患者首次化療時開始,共干預9周。
1.2.1.2 循經冥想訓練參考顧芮萌等[9]的文獻選擇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循經冥想訓練法》作為循經冥想訓練視頻。該視頻包括訓練建議及說明、足太陽膀胱經介紹、深呼吸及“身體掃描”的訓練準備及循經冥想訓練。循經冥想訓練包括患者住院時的循經冥想集中訓練和出院后的循經冥想居家訓練,每天訓練1次,每次25 min。①循經冥想集中訓練。在乳腺科會議室進行,環境要求安靜整潔、通風良好、溫度適宜、避免強光刺激,建議家屬陪同患者練習。研究人員首先自我介紹,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講解循經冥想的作用、背景、操作流程及要點,說明人體感覺與呼吸的協調性及重要性,引導患者依次注意各種感覺,并通過呼吸持續關注和體驗這些感覺,強調培養有意識的注意力和高度覺察力;教會患者深呼吸和肌肉放松的基礎練習;打開《循經冥想訓練法》視頻,并根據指導語的提示引導患者聚焦注意力,感知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順序;幫助患者獲得積極的暗示,如感知到全身氣血在順暢運行,體驗到穴位、肌肉、皮膚的溫熱感;對現場訓練掌握不佳的患者予以單獨指導。②循經冥想居家訓練。將患者分為4組,每組7~10例,分別建立微信群,4 名研究組員分別擔任群主。群主每日分別于07:00、21:30將《循經冥想訓練法》視頻發送至群里,督促患者居家期間根據視頻自主練習。患者每次訓練后需在群里打卡,反饋訓練后的感受和癥狀改善情況。小組成員每日檢查患者的完成情況,每周統計訓練完成率、完成質量并總結,對完成較好者給予表揚,幫助完成不良者找到原因并及時予以解決。每3周評選1次“訓練明星”,以提高患者居家訓練的依從性。
1.2.1.3 積極心理暗示積極心理暗示包括日常護理中的無意識心理暗示、化療宣教時的有意識心理暗示及居家期間微信群里定期推送的積極心理信息,形式包含語言暗示、榜樣暗示、經驗性暗示、行為及共情暗示4 種。①語言暗示:結合患者性格特點和化療時的身心狀態,投其所好地設計暗示性語言,在溝通過程中鼓勵患者發揮性格優勢,誘導患者關注自己心理及行為的積極面,如良好的精神狀態、合格的實驗室指標、疾病康復進程等;群主每周介紹并推送2~3個以10種積極情緒為主題的小故事,幫助患者建立積極情緒。②榜樣暗示:安排預期能夠對患者產生積極作用的病友與其同住,并邀請恢復較好、樂觀開朗、語言表達能力強且具有親和力的病友參加每周的健康教育講座,現身說教,講述自己在癌癥認知、化療用藥、情緒管理、鍛煉運動、休息飲食等方面的經驗;群主每周介紹并推送1~2 部以積極心理為題材的電影或書籍,如《國王的演講》《心靈捕手》等,賦予患者正能量。③經驗性暗示:向患者介紹本專科在乳腺癌診療方面的學術地位、先進技術及治療效果,展示嫻熟的護理技能;群主推送相關專科學術成果的視頻,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治愈疾病的信心。④行為及共情暗示:小組成員以飽滿的工作精神,主動與患者溝通,投以關注的目光,用心去感受患者的言語和非言語信息,真正了解患者的身心需求,耐心解釋并注意保護其隱私;鼓勵患者留意生活中的美好與快樂,回憶人生及住院期間需要感恩的人或事,并在群里進行分享,提高生活幸福感。
1.2.2 觀察指標
1.2.2.1 簡式簡明心境量表采用王建平等[12]修訂的簡式簡明心境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hort Form,POMS-SF)測試個體心境、情緒和情感狀態。該量表包括緊張、生氣、抑郁、疲勞、活力和困惑6 個維度,每個維度均有5 個條目。各條目均采用5 級評分法,按照“一點也不、有一點、中等程度、相當程度、非常”依次賦值0~4分。量表總分為30個條目得分之和。
1.2.2.2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定患者近1 個月的睡眠質量[13]。使用該量表中的18 個自評條目,組成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潛伏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干擾因素、應用催眠藥物、白天功能障礙7個維度,每個維度均采用4級評分法依次賦0~3分,總分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質量越差。
1.2.2.3 癌癥疲乏量表采用張鳳玲等[14]修訂形成的中文版癌癥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該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24。中文版CFS包括軀體疲乏、情感疲乏和認知疲乏3 個維度,共15 個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5級評分法,0分表示“無疲乏狀態”,4分表示“嚴重疲乏狀態”。量表總分0~60 分,總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疲乏越嚴重。本研究中Cronbach’sα系數為0.916。
1.2.3 資料收集方法于干預前(T0)、干預3周(T1)、干預6 周(T2)、干預9 周(T3)時,由經過培訓的研究者收集資料。POMS-SF、PSQI、CFS 均現場發放,發放前研究者使用統一語言向患者解釋研究目的、意義及填寫說明,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后自行填寫。遇患者填寫困難,研究者逐一進行指導,待患者理解條目內容后再自行回答。問卷填寫后當場收回,研究者現場檢查問卷填寫質量,若有遺漏的條目立即請患者補充,確保資料完整性。
1.2.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9.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兩組患者各時間點的POMS-SF、PSQI、CFS評分比較采用多元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各時間點POMS-SF 得分比較各時間點POMS-SF 評分不滿足球形假設(P<0.001),故進行多元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患者POMSSF 得分較干預前均有所下降,但觀察組評分下降較對照組更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時間點POMS-SF得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患者各時間點POMS-SF得分比較 (分,±s)
注:F組間=25.642,F時間=649.384,F交互=32.933,均P<0.001
?
2.2 兩組患者各時間點PSQI 得分比較各時間點PSQI 評分不滿足球形假設(P=0.002),故進行多元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患者PSQI得分較干預前均有所下降,但觀察組評分下降較對照組更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各時間點PSQI得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患者各時間點PSQI得分比較 (分,±s)
注:F組間=29.087,F時間=231.432,F交互=38.536,均P<0.001
?
2.3 兩組患者各時間點CFS 得分比較各時間點CFS 評分不滿足球形假設(P<0.001),故進行多元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CFS 得分均較干預前有所下降,對照組患者CFS得分有所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各時間點CFS得分比較 (分,±s)

表4 兩組患者各時間點CFS得分比較 (分,±s)
注:F組間=56.785,F時間=137.680,F交互=55.735,均P<0.001
?
3.1 循經冥想聯合積極心理暗示可以改善乳腺癌化療患者的負性心境表2 結果顯示,乳腺癌化療患者不同時期心境的時間效應和交互效應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各個時間點指標變量存在差異,POMS-SF 得分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干預的時間越長其效果越好;且觀察組評分較對照組更低(P<0.05),表明干預會影響乳腺癌化療患者的心境,且觀察組效果更好。化療作為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其周期性的治療方式讓患者始終體會到疾病的存在,同時治療過程又給患者帶來一系列不良反應,從而加重患者的負性心境,使其處于慢性心理應激狀態,影響康復進程[15]。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更多研究證實負性情緒與腫瘤的轉移、復發密切相關[16]。循經冥想是以收斂思維的方式調節和控制患者的注意力,減少負性情緒干擾和消極的自我評價[17],從而達到放松身體的目的,體現傳統醫學的心身觀、整體觀。足太陽膀胱經是十二正經中循行路徑最長、涉及腧穴最多、與其他經絡聯系最緊密的一條經脈,入屬“元神之府”的腦,主司人的精神意識活動,所以調節足太陽膀胱經對控制情緒具有重要意義[18-19]。循經冥想以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路徑為冥想線索,運用轉移和控制注意力的原理,在暗示中強調經絡的溫熱感,將溫熱感作為冥想的注意焦點,以帶動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有效控制患者的注意力。且有研究表明,積極心理暗示可以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高疾病應對能力[20]。本研究通過對行化療的乳腺癌患者進行循經冥想訓練并聯合積極心理暗示,在與患者的日常溝通、治療及宣教中注入積極心理學的元素,幫助患者改善負性心境,保持情緒穩定,建立積極心理。
3.2 循經冥想聯合積極心理暗示能夠幫助乳腺癌化療患者有效應對疲乏-睡眠障礙癥狀群有研究表明,癌因性疲乏及睡眠質量對癌癥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影響巨大[21]。表3、表4 結果顯示,乳腺癌化療患者不同時期疲乏癥狀群分析的時間效應和交互效應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各個時間點指標變量存在差異,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干預的時間越長其效果越好;且觀察組PSQI、CFS得分均較對照組更低(P<0.05),表明干預會影響疲乏癥狀群。姚斐等[18]認為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和主治特點與慢性疲勞綜合征密切相關,可用于治療腦力疲勞和軀體疲勞。且以足太陽膀胱經為循行的冥想對患者的機體放松和安神靜心具有重要的作用。觀察組大部分患者訓練后反饋感到舒緩、身心放松,情緒干擾減少。循經冥想通過聚焦感知經脈的循行順序,刺激腧穴,幫助患者獲得氣血通暢運行的積極暗示。循經冥想過程中,患者通過“身體掃描”與有節奏的呼吸將任何不愉快“排出體外”,通過注意集中使大腦出現高波幅腦電波,使精神愉悅、軀體放松[22]。同時,支配知性與理性思考的腦區受抑,使思慮趨于鎮靜[23],患者逐步體驗到溫熱、舒暢并充滿能量,最終達到放松身心、緩解疲勞的效果。對于化療居家期、不能隨時接受面對面指導及護理干預的患者,居家循經冥想這種訓練方式簡單易行、便于操作,能夠解決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指導及心理保健問題,通過專項音像制品以視頻跟練的形式使患者自主訓練,達到規范化、標準化的訓練效果,有效避免“練功出偏”等問題[9]。同時,聯合化療住院期護士以語言、榜樣、經驗及行為等方式表達的積極心理暗示,恰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樣,進一步增進護理干預的效果,促進患者身心康復。患者在微信群里分享疲乏、睡眠等癥狀的改善情況,獲得同伴及群主的認可、支持和鼓勵,加之群里定期推送的各種基于積極心理暗示的信息和視頻,積極影響著患者,增強其治療信心,進一步降低其負性情緒[10]。
循經冥想聯合積極心理暗示可以改善乳腺癌化療患者的負性心境,幫助其有效應對疲乏-睡眠障礙癥狀群。本研究對象來源局限且樣本量較小,積極心理暗示的干預效果與實施者的能力、權威性及患者的性格特點密切相關,且研究未設立一種干預措施的對照。后續研究將進一步擴大病種及樣本量,設立一種干預措施的對照,依據干預內容建立長效考核機制并制訂護理質量標準,同時增加訪談等質性研究的方法或納入其他生理指標,不斷完善和改進研究設計,將循經冥想聯合積極心理暗示的干預方法在延伸護理實踐中形成一個實用且成熟的技術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