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紹宇 高丹青 馮振曉 張愛英
上海市金山區精神衛生中心麻醉和MECT 科室,上海 201515
[關鍵字]改良電休克治療;精神分裂癥;麻醉-電刺激時間間隔;腦電發作時間;麻醉;丙泊酚
改良電休克治療(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被公認為是一種安全、有效、快速的治療精神障礙的方法[1-2],尤其對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癥耐藥病例更有優勢[3],可降低精神障礙患者的死亡率[4]。 但仍有部分患者予MECT 后療效不佳,或者出現潛在的認知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 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MECT誘發的癲癇發作質量,改善MECT 的臨床結果,仍是研究的熱點,值得進一步探索[5-6]。 目前對MECT 中麻醉劑種類和劑量的選擇已經有了較深入的研究,但對麻醉操作方面的細節研究還不足[7-9]。由于靜脈推注麻醉劑后,腦內麻醉劑水平會隨時間而變化。 而常用的麻醉誘導劑具有抗驚厥特性[10],因此,麻醉誘導和電刺激之間的時間間隔對癲癇發作質量有潛在的影響。腦電發作時間(electrographic seizure duration,ESD)是評價MECT 誘發癲癇發作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11],也是影響臨床療效的重要因素[12-13]。 尤其是當誘發的癲癇過短或過長時,臨床上經常希望能改變ESD[14]。 本研究旨在探索麻醉-電刺激時間間隔(anaesthetic-ECT time interval,ASTI)對MECT 誘發的ESD 的影響。
選取2017年7月至2021年2月上海市金山區精神衛生中心接受MECT 治療的102 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 采用真實世界臨床研究。 患者男54例,女48 例;平均年齡(41.52±10.47)歲;平均體重(62.02±11.62)kg。 所有患者同時接受抗精神病藥治療,5 例患者合并鋰鹽治療。 本研究獲上海市金山區精神衛生中心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監護人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 版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15];②年齡≥18 歲,經臨床醫生評估需要進行MECT 治療,且沒有MECT治療的禁忌證,雙顳側放置電極;③僅用丙泊酚作為麻醉誘導劑。排除標準:①治療次數不足6 次者;②因各種原因導致操作不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患者(如注射麻醉藥過程意外中斷等);③因各種原因未能準確記錄ASTI 者;④合并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 版除精神分裂癥以外的診斷者[15];⑤近2 周內曾服用抗癲癇藥物(包括苯二氮類藥物)及MECT 治療前24 h 內有臨時用藥的患者。
本研究基于真實臨床開展,所有決策由臨床決定。根據《上海市精神疾病改良電休克治療(MECT)規范(2014 修訂版)》,由2 名有中級職稱的有經驗的麻醉師按照同樣的流程實施麻醉,具體如下:①初始預氧100%。②麻醉誘導用丙泊酚(德國費森尤斯卡比公司,國藥準字J20160089,產品批號:16PG8353)1~2 mg/kg和氯化琥珀膽堿(succinylcholine chloride,SC,上海旭東海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599,產品批號:AA201101)0.5~1 mg/kg。 ③在MECT 電刺激之前用面罩吸氧。 然后由治療師設置刺激電量,待麻醉師示意同意后進行雙顳側電刺激。所有患者應用同一臺電休克治療儀(美國索麥克斯有限責任公司,Thymatron System Ⅳ)。
探索性別、體重、年齡、治療次數、ASTI、丙泊酚劑量、SC 劑量、能量等對ESD 的影響。 收集的其他資料包括治療頻率(Hz)、通電時間(s)、電量(mc)等。
1.3.1 ASTI 的測量 ASTI 指每次治療從注射麻醉劑(丙泊酚)開始,到開始電刺激之間的時間間隔。 每次治療時,治療師先設置好電休克治療儀參數,然后示意護士開始注射丙泊酚和SC。 麻醉師對患者的麻醉深度和肌肉松弛狀態進行評估, 待患者呼喚無反應,睫毛反射消失,進入嗜睡狀態,繼而面部和肢體肌肉出現肌纖維成束收縮。待麻醉師判斷肌纖維成束收縮停止后,麻醉師示意治療師。 治療師按下治療儀的電刺激按鍵進行電休克治療。每次MECT 治療時由同一名工作人員用同一塊秒表測量ASTI 并記錄:從護士注射丙泊酚開始計時,到治療師按下治療儀電刺激按鍵時停止計時。 每個患者記錄6 次ASTI。
1.3.2 ESD 的測量 通過雙側額乳突通道記錄腦電圖。用酒精清潔電極位置確保干凈,均以0.02 mV/mm 打印記錄。ESD 由電休克治療儀自帶的腦電圖設備自動測量。
1.3.3 其他 性別、體重、年齡、治療次數、丙泊酚劑量、SC 劑量、能量、治療頻率、通電時間、電量等數據均來自于臨床記錄。
采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線性混合模型考察各種變量對ESD 的影響,然后進一步分別分析不同性別及不同治療次數時ASTI 和ESD 的關系,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2 例患者連續6 次MECT 過程中ASTI、 能量、麻醉藥和肌松藥劑量及MECT 治療中的其他相關參數見表1。
表1 第1~6 次MECT 過程中ASTI、能量、麻醉藥和肌松藥劑量及其他相關參數(n=102,±s)

表1 第1~6 次MECT 過程中ASTI、能量、麻醉藥和肌松藥劑量及其他相關參數(n=102,±s)
注 ASTI:麻醉-電刺激時間間隔;SC:氯化琥珀膽堿
治療次數 ASTI(s) 能量(%) 丙泊酚(mg) SC(mg) 頻率(Hz) 通電(s) 電量(mc)123456 129.32±25.02 127.84±22.18 131.75±23.84 128.37±21.93 132.05±29.26 133.07±22.41 43.09±10.63 44.51±11.78 46.81±12.26 47.94±12.53 49.22±12.70 50.44±12.63 124.02±21.68 122.75±21.16 122.75±21.21 123.33±20.84 123.24±20.83 123.24±20.83 60.20±9.46 60.25±9.45 60.15±9.29 60.15±9.29 60.17±9.39 60.25±9.24 34.90±7.41 36.18±8.45 37.65±8.81 38.43±8.98 39.12±9.02 39.71±8.84 6.89±0.67 6.85±0.71 6.88±0.62 6.91±0.60 6.96±0.61 7.02±0.60 182.95±57.03 194.31±62.35 202.91±66.44 211.49±71.04 218.91±72.43 224.79±73.08
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ESD 長于女性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第1、2 次ESD 長于第6 次ES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第3、4、5 次ESD與第6 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ASTI 正向影響ES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能量負向影響ES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體重、年齡、丙泊酚劑量、SC 劑量等對ESD 的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用線性混合模型考察各變量對ASTI 的影響
對于男性及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ASTI 均正向影響ES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該影響對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作用大于女性患者,影響系數的差值為0.01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線性混合模型考察ASTI 對不同性別患者的ESD 的影響差異
在進行第1~6 次治療時,ASTI 均正向影響ESD(P<0.05)。 隨著治療次數的增加,影響系數逐漸降低,第1 次和第6 次影響系數的差值為0.07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線性混合模型分析ASTI 對第1~6 次ESD 的影響差異
目前ASTI 對MECT 誘發的ESD 是否有影響仍有爭論。 Taylor 等[16]的研究沒有發現ASTI 會影響ESD。 而Gálvez 等[8,17]的研究卻發現,ASTI 長的患者ESD 更長。 本研究結果顯示,ASTI 會正向影響ES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Gálvez 等[8,17]的研究結果一致。 第1、2 次ESD 長于第6 次ES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第3、4、5 次ESD 與第6 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ESD 隨治療次數增加有減少趨勢,與Luccarelli 等[18-19]的研究結果一致。 男性患者ESD 較女性更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牧杰等[20]的研究結果一致。 能量負向影響ES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Luccarelli 等[18]的研究結果一致。但該結果與臨床經驗不一致。有研究發現,年齡大的患者, 或者已經連續多次接受MECT 的患者,癲癇發作的閾值可能也會增加。 因此,治療師為了誘發癲癇發作或保持更長的ESD,可能會給這些患者設置更高的能量[21-22]。 這可能是導致該結果與臨床經驗不符的一種合理解釋。 本研究中,年齡對ESD 的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76),但考慮到該P 值接近臨界值,而且線性混合模型較常規統計方法可能更“保守”,因而不能由此排除年齡的影響,與上述分析不矛盾。 丙泊酚劑量、SC 劑量、體重等對ESD 的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Gálvez 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進一步考察了ASTI 對ESD 的影響是否與性別或治療次數之間有交互作用。結果發現,ASTI對ESD 的影響對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作用大于女性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對男性和女性患者均可通過延長ASTI 增加ESD, 且對男性患者效果更明顯。 本研究的另一個發現是,隨著治療次數的增加,影響系數逐漸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對于ESD 較短的患者,越早延長ASTI,增加ESD 的效果越好。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指南建議ESD 應≥15 s[23]。 臨床實踐中,如ESD<25 s[24],治療師便常常會在下一次治療時提高電刺激的能量,以期延長ESD,但增加能量有可能增加不良事件的發生[25]。 本研究結果提示,如果希望延長ESD,也可以考慮增加ASTI。 尤其是對部分ASTI 較短的患者、 男性及處于MECT 治療初始階段的患者。但ASTI 的延長需要與麻醉師配合,以避免在電刺激前患者蘇醒或肌松作用減弱等風險。本研究有一些不足,如因中途脫落率較高,未能收集足夠數據來分析整個療程的情況。 而且,可能存在某些有重大影響的其他變量被本研究所忽視。
綜上所述,ASTI 是MECT 實踐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適當延長ASTI 有助于增加MECT 誘發的ESD,改善癲癇發作質量,尤其對男性及MECT 初期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用更明顯,值得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