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怡,范聚紅
(鄭州輕工業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2)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更加快節奏和多元化。人們感到疲乏,需要尋求一種放松解壓的方式。同時,人們接受教育的程度也越來越高,他們不僅在物質方面有較高的需求,精神方面的需求更加全面和高品。在著裝方面的需求則體現出了追求簡約,自然和輕松,以緩解現有設計的復雜化、商業化,缺少內涵和情感。
禪意美學作為一個獨特的審美理念,它一方面可以幫助人們尋找回歸自然的輕松感,幫助人們緩解疲憊;另一方面,禪意美學能給服裝帶來獨特的審美趣味,并且給予服裝內涵,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通過區分開中日禪意美學的區別,我們可以發掘中式禪意風格的內涵,用來豐富中國本土服裝原創設計的文化內核。
“禪意”作為美學范疇,它是禪學精神在藝術審美領域上的體現。在禪意美學沒來以前,中國美學大都描繪的是目視可見具體的自然萬物。中國禪意美學的產生,豐富了我們中國的審美領域,使我們中國人的審美不僅可以描繪世間可見之物,還可以描繪“景外之韻”的心靈之境,它重塑了中國人的審美方式,中國的美學也由此走向了成熟[1]。
禪進入我們中國時,融合了儒家、玄學、道家等思想,徹底形成了禪在中國的本土化。中國禪從某種程度來說,它更像是一種審美的態度來觀看生活,中國的禪意美學也由此誕生[2]。道家的“無”、玄學的“虛無”極大地豐富了和影響了禪宗的本體空觀論,也使禪意美學呈現出一種空靈清幽的審美傾向。它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以“空”“靜”“雅”“淡”的自然風氣展示出來,它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是一種大智慧,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當下,許多設計師會盲目地把日本的禪意風格照搬到自己的設計中,雖然說日本的禪意風格也是來源于中國。但不同的本土文化,不同的生活環境和審美意識形成了有較大差異化的禪意風格。
日本是一個島國,地質不穩定加上降水量較大,造成了自然災害的頻發。這讓日本民族產生了對自然的敬畏,從而造成了日本民族意識中有一種生死無常的“物哀”理念。所以可以說日本的審美原因來源于人們對自然的畏懼,他們認為一花一草皆為神,天地萬物均有神靈主宰,本身已經極致美麗,無需刻意雕琢與修飾。這形成了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教。我們常認為的枯山水不源于禪宗思想,而是日本原始宗教的產物[3]。在禪宗傳入日本后,其思想與神道教產生了碰撞與交融,最后形成了禪意美學在日本的本土化。它由于物哀的思想影響,其色彩基調是悲傷的。并認為:不完整的形式或者有缺陷的事物,更能表達出精神色彩。中國的文化審美則來源于人們對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對世界本質的不斷認識,從精衛填海、后羿射日神話傳說到宋明理學的“格物窮志”,人們更加追求著精神層次上面的“理”與“道”,相比起自然畏懼而言。我們可以觀看下日本這次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舞蹈表演,觀察下他們的場景及服裝搭配,及可以清楚地認識到這點。
總體來說中國禪意美學強調是“幽默”“辯證”“自然”的美學特征。與日本相比中國的禪意美學是一種更為樂觀的感性風格。
1.3.1 禪意“自然之美”
中國的審美起源與發展都有著和自然緊密的聯系,不管是儒家、道家、老莊思想,他們都有各自對自然的表達。中國禪意美學受中國的哲學思想的影響,它吸取了老莊、儒家、玄學的經驗,強調人的感官和智慧審視下的自然,是一種心靈哲學。
禪意美學以自然觀來探索生命的本源,它首倡的是崇尚自然,尊重自然以及關愛生命。它積極主張人與自然環境達到一種和諧的境界。提倡回歸到最自然的狀態,去除多余的裝飾,關注人、物、環境三者因素的相互融合。在服裝上面可以表現為穿著者之“心”與所處之“境”的依存關系,從而真正地表達出“物我合一”的超然禪境。這種禪境使人感到由物而生的自然親切感,帶給人們舒緩安撫的精神享受。
1.3.2 禪意“空靈之美”
主張自由隨性,自然空靈的意境美是禪意美學的精髓之一。禪意美學空靈之美起源于禪宗的空觀。如何領會“空觀”思想呢?一方面,當人把外物當作空時,人就沒有了煩惱,另一方面,把內心當作空,人就無了執念。以無物無欲的平常心態看待世間萬物,使萬物各得其所,呈現出充實自由,顯露出生命之態。它追求著“無即是有”的境界,從物質上的少,到精神上面的豐富。
再從空靈的字面上來理解,“空”是指接近“無”的一種狀態,純凈;而“靈”是流動的、有生氣的一種無形的物象,“空”與“靈”的結合,即是指在純凈、虛靜、空無的氛圍中隱隱約約感受到生命的靈氣。那么如何表現呢?我們可以從中國禪畫中觀察,禪畫經常采用大量留白的方式,以空的形式來帶給我們無窮的想象。可見留白這種繁就簡的形式,也可以用到服裝當中。
禪意美學在造型上面的表現方式?;仡櫹挛覀兊膶捯挛幕嵌嘁圆捎闷綄嵉木€條、寬大的輪廓、單純的形象,趨向于H 型和X型的輪廓外形。這種服裝可以給我們舒適休閑的穿衣體驗,與我們禪意美學服裝思想上有一定的保持性,禪意美學追求著自在、自由的穿著體驗,使人解放身體,感受到無拘無束、悠閑自在的心境[4]。所以服裝的造型設計不能夠使人感受到過于的約束。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的方式也在不斷地改變,我們禪意美學服裝設計在造型上面的設計也不簡簡單單像寬衣文化那樣寬松無拘束就行。在服裝的造型上,應該關注穿著者的心理感受,并結合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設計出和諧、自在使人感到無束縛的服裝。所以在造型的設計上我們需要運用簡潔的款式和包容的結構,這兩點也為我們設計的方式留下了約束的同時也給予了更大的創新能力與靈感。
面料是服裝三要素之一,它決定了服裝的剪裁、縫紉還影響著服裝整體造型。面料的設計要注意禪意美學的自然觀,自然觀反對過度的浪費、占有,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與我們現代的“生態設計”有一定的保持性,也證明禪意美學服裝的設計符合我們現在的流行趨勢。
在面料的選擇上,因考慮人體的健康因素和舒適度的原則。通常會選擇一些從大自然中提取到的面料,比如:棉、麻、天絲、竹纖維等面料。這類面料運用得當到服裝設計中去,不僅體現了現代人的環保理念,還彰顯著樸實自然的禪意之美。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造面料也在興起。禪意美學所用的面料不應該僅局限在自然材質上面,人造面料符合我們環保理念的也可以適當拿來用。在材質處理方面,可以重視肌理的自然效果,可以根據自身的肌理,進行合理的面料的二次改造,給簡約大氣的服裝帶來更多的靈氣。
俗話說“五十米看色彩,五米看款式,五十厘米看面料”由此可見色彩最能吸引人們的視覺注意,奠定我們服裝的基調。禪意美學追求的是一種空靈、淡泊的意境美,那么就決定了服裝的色彩氣韻是雅致的,清純的,協調的。這種清雅的基調決定了服裝色彩上的明度、純度的不能過高,過高容易產生情緒上的波動。許多人說可以采用宗教服裝上面的色彩,他們為了不讓修行者受到五彩繽紛色彩的干擾,在服裝上面放棄采用正色及“青、黃、赤、白、黑”,覺得這些色彩太過浮躁,選擇使用不正色。但中國水墨畫就是運用著黑白色,卻能展現出無盡的禪意之美,筆者認為這種說法就不太準確。
禪意美學注重自然,所以采用大自然的色彩也是對禪意美學的極好詮釋,比如:淺灰、淺咖、米杏、月白等等。這樣一些色彩所傳達出來的自然之美,暗藏著自然的生機,表達出一種樸實自然的美。中國禪意服飾多采用含蓄、內斂的色彩,來展現其淡雅之美。
禪意色彩的柔性之美,很大一部分來自植物染料的特征[5],植物染的方法使面料普遍看起來比較柔和,色彩的明度不會太高,表現出自然物的質樸純粹感,還傳遞著寧靜、優雅的禪意之美。且面料加工過程環保不污染,不僅可以展示出中國禪意美學自然的設計理念,還順應我們時代的生態環保理念觀。
在簡約的造型設計的制約下,細節的裝飾就顯得額外的重要。它需要簡單又巧妙,并給服裝留下點睛之筆。它可以是裝飾比如:精致的衣扣、自然的繩結等,但此類裝飾也不應該過多。它也可以是結合面料上面做的圖案,用刺繡、印染等方法,來做寫意山水、寫意文字、花鳥魚蟲、漸變等,來給人一種恬靜、祥和的氛圍,如圖1。
需要注意的是簡約的設計不等于簡單的設計,要避免因過度的簡約而造成服裝顯得機械古板乏味,更要避免因裝飾的過多而把服裝顯得繁重,這與禪意美學所追求的清凈、空靈的意境恰恰相反,因此我們要注意適度設計。
中國禪意美學與日本的禪意美學在許多方面都非常相像,如何做好風格的把控呢?上述思想中說到了中日的審美思想的對比。日本的禪意風格偏悲觀一些,我們觀察日本的設計師品牌三宅一生、川久保玲,她們的許多設計有一種破碎感,比如川久保玲的乞丐裝,如圖2,采用破洞的方法構成一種破碎不對稱感,其色彩經常采用無色系,顯得非常的冷清,在他們的設計當中也經常能看到解構設計手法的運用。而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圓滿,禪意設計偏“幽默、辯證、自然”也更加的樂觀。我們很少可以看到解構設計在中國風的設計當中,無論是楚河聽香、蓋亞傳說、例外等中國本土的國風設計品牌的設計作品當中都很少能看到。其色彩的采用也非常的豐富。
在禪意服裝的設計當中,我們不僅要考慮造型、色彩、材料、細節等因素個性上面的考慮。我們還需要考慮到服裝的功能性,因為禪意美學它注重人的心理感受,所以我們就要考慮到服裝穿起來的舒適程度和實用性。這就需要我們合理地運用人體工程學和心理學的體系。使設計出來的服裝關注人本身,這也是禪意美學非常重要的一點。
在禪意服裝設計中,需要考慮到你設計這個人群,所需要的不同要求,就比如在年輕群體,具有青春、個性的特點,在服裝款式上,可以在考慮舒適性的前提下設計得特別一些,在色彩的選擇上可以采用清新的顏色,或者采用拼色設計。如果是給中老年人設計,就要考慮到中老年人成熟、穩重、大方的特點。在款式的設計上以舒適度和實用性為主,色彩的選擇上偏向選一些沉穩一點的顏色,比如:黑色、褐色、暗紅色等,色彩不宜太花哨。
中國禪意美學服裝的發揚離不開我們中國本土文化的支持,更離不開我們的不斷創新精神。我們首先思想上要跟日本的禪意美學區別開,我們中國的禪意美學并無過于悲觀的觀念,所設計出來的禪意服裝“幽遠”“自然”“清凈”。我們可以借鑒日本現代服裝成功的經驗,抓住時機與機遇,注重與現代時代的結合,以兼收并蓄的態度吸取西方服飾的優點,用自己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來重塑民族形象,使中國禪意美學從服飾的角度更好的得到世界廣泛的認同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