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 黨媛媛 楊曉花 湯 榕
2020年全國衛生健康會議進一步強調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之一是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1],衛生資源的配置效率與健康公平性的實現密切相關。合理的衛生資源配置有利于提高醫療衛生資源的利用效率,進而能夠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的醫療需求,逐步實現健康公平。關于吉林省衛生資源配置效率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本研究運用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BCC模型測算2019年吉林省9 個地市衛生資源配置橫向靜態效率,運用Malmquist 指數測算2014—2019年吉林省衛生資源配置縱向動態效率,為吉林省醫療衛生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參考依據。
數據來源于2015—2020年《吉林省統計年鑒》,主要參考數據為各地區醫療衛生機構床位、衛生人員情況;各地區醫療衛生機構住院服務情況等。
1.2.1 選取指標本研究在結合《吉林省統計年鑒》數據的基礎上,最終確定將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執業(助理)醫師數作為衛生資源投入指標,將出院人數、病床工作日作為衛生資源產出指標,分析吉林省衛生資源配置效率。
1.2.2 衛生資源配置靜態效率分析方法運用DEA-BCC 模型測算2019年吉林省9 個地市衛生資源配置橫向靜態效率。采用DEA 方法,根據醫療服務的特點,基于規模報酬可變(VRS)模型,利用BCC 模型對2019年吉林省9 個地市衛生資源配置情況進行靜態效率測算分析。當DEA 無效時,對DEA無效的城市進行投影分析,可以得出其實際值和理想值間的差距,即松弛量。
1.2.3 衛生資源配置動態效率分析方法運用Malmquist 指數測算2014—2019年吉林省衛生資源配置縱向動態效率,包括2014—2019年吉林省整體衛生資源配置效率及2014—2019年吉林省各地市衛生資源配置效率。當Malmquist 指數及其分解指數<1 時表示配置效率降低,等于1 時表示配置效率無變化,>1 時表示配置效率提升。
在確定投入、產出指標后,利用Excel 2019 建立數據庫,利用BCC 模型帶入DEAP 2.1 中對數據進行分析。
2.1.1 2019年吉林省衛生資源配置靜態效率分析結果顯示,2019年吉林省9 個城市衛生資源的綜合效率范圍為0.671~1.000,長春及遼源的綜合效率、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為1,且松弛量為0,DEA 有效;吉林、四平、通化、白山、松原、白城及延邊朝鮮自治州7 個城市的綜合效率、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均小于1,DEA 無效;白山的綜合效率、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均最低。從規模報酬方面來看,吉林、四平、白山的規模報酬遞減;通化、松原、白城、延邊朝鮮自治州的規模報酬遞增。見表1。

表1 2019年吉林省衛生資源的效率值
2.1.2 DEA 無效地區的投影分析對除長春、遼源外的7 個DEA 無效的城市進行投影分析,結果顯示,吉林、四平、白山的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松弛量均不為0,存在冗余;通化、松原、白城、延邊朝鮮自治州的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實際投入值等于理想值。吉林、通化、白山、松原、白城、延邊朝鮮自治州的執業(助理)醫師數松弛量均不為0,存在冗余;四平的執業(助理)醫師實際投入值等于理想值。吉林、四平、通化、白山、松原、白城、延邊朝鮮自治州的出院人數理想值均大于實際值。吉林、白山的病床工作日松弛量為0,理想值大于實際值;四平、通化、松原、白城、延邊朝鮮自治州的病床工作日松弛量均不為0,理想值大于實際值。見表2。

表2 DEA 無效城市的衛生資源投入與產出的實際值與理想值
2.2.1 2014—2019年吉林省衛生資源配置效率的Malmquist 指數及其分解結果顯示,2014—2019年吉林省衛生資源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均值為0.995<1,2015—2017年的全要素生產率指數>1,其他年份的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均<1。見表3。

表3 2014—2019年吉林省衛生資源配置效率的Malmquist 指數及其分解
2.2.2 2014—2019年吉林省各地市衛生資源配置效率的Malmquist 指數及其分解從各地市全要素生產率指數看,2014—2019年吉林省9 個地區中,通化、白城、延邊朝鮮自治州的全要素生產率指數>1,長春、吉林、四平、遼源、白山、松原的全要素生產率<1。從綜合技術效率變化指數來看,除四平的綜合技術效率降低外,其他8 個城市的綜合技術效率較高。從綜合技術效率變化指數分解來看,吉林省9 個地市的技術進步指數小于1,尤其是遼源、松原、白城及延邊朝鮮自治州的技術進步指數最低。長春、遼源、白城及延邊朝鮮自治州的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等于或大于1,9 個地市的規模效率變化指數均等于或大于1。見表4。

表4 2014—2019年吉林省各地市衛生資源配置效率的Malmquist 指數及其分解
綜合效率可分為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當綜合效率值=1 時,說明DEA 總體有效,當綜合效率值≠1 時,說明DEA 無效[2]。醫療服務價格和醫療保障政策的調整、“健康中國2030”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及分級診療政策的推進,都會對衛生資源配置產生作用[3]。2019年吉林省衛生資源配置效率均值為0.881,說明吉林省衛生資源配置效率總體較低,9 個地市的技術進步指數均小于1,對衛生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產生了一定程度制約。僅長春和遼源2 個城市的DEA 有效,說明這2 個市的衛生資源投入得到了充分利用,達到了最佳產出;其他7 個城市DEA 無效,表明這些地區醫療衛生機構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較低。除通化、白城、延邊朝鮮自治州的全要素生產率較高外,其他地區均較低,說明吉林省大多數地區的衛生資源配置較不合理,衛生資源配置效率存在不均衡現象。除四平外,其他8 個城市的綜合技術效率較高,表明這幾個地市的技術效率及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4],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和規模效率變化指數的提升為綜合技術效率的提高作出了貢獻。各地區應結合實際情況調整衛生資源結構,合理配置衛生資源,不斷提高醫療衛生資源的利用率,在提高衛生資源總體配置效率的同時縮小各地區之間的差異,以實現區域衛生資源配置效率均衡發展。
DEA 評價指標選擇應遵循核心性、代表性、確定性、獨立性和敏感性的原則[5],依據文獻復習法[3,5-8],確定本研究中衛生資源投入指標為實有床位數、執業(助理)醫師數;衛生資源產出指標為出院人數、病床工作日。對衛生資源配置弱有效和無效的城市進行投影分析,可以得出其實際值和理想值間的差距,即松弛量,為衛生資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論依據[9]。本研究中除長春及遼源外,大多數DEA 無效的地區出現了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和執業(助理)醫師數的投入高于理想值,但產出卻低于理想值的現象,說明衛生資源投入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投入過剩的現象。DEA 無效的7 個地區中通化、松原、白城、延邊朝鮮自治州的規模收益為遞增,表明這4 個地區衛生資源投入增長率小于產出增長率,應適當增加醫療衛生資源的投入,擴大規模。吉林、四平、白山的規模收益為遞減,表明這3 個地區衛生資源投入增長率高于產出增長率,出現投入冗余和產出不足并存的現象,應不斷提高衛生資源的配置效率,適當減少醫療衛生資源的投入。
Malmquist指數常用于衡量決策單元不同時期的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化情況[10],可以分解為綜合技術效率變化指數×技術進步指數[11],綜合技術效率變化又可以進一步分解為純技術效率變化和規模效率變化[12]。近年來,吉林省醫療資源利用全要素生產率總體呈下降趨勢,原因在于9 個地市的技術進步指數小于1,較低的技術進步指數對衛生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約,也說明吉林省創新發展能力還不足,仍需進一步提升。因此吉林省各地區應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管理創新能力,探索較新的衛生資源配置方式,加強內部管理,提升衛生資源配置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