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逹 尹 姣
感冒發熱是指感冒引起發熱癥狀,好發于老年、 兒童,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引發腎炎、心肌炎、中耳炎、急性鼻竇炎等,并發癥不僅會使患者軀體痛苦增加,還會降低生命質量。感冒發熱多由病毒感染所致,而病毒的種類較多,還極易發生變異,目前臨床治療以避免并發癥發生、減輕患者臨床癥狀等為主,尚無特效治療藥物。奧司他韋是感冒發熱的主要治療藥物,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藥物作用時間相對較短,且長期用藥往往會引起耐藥現象,甚至導致治療失敗[1]。祖國醫學用于治療感冒發熱具有顯著優勢,不僅注重辨別病因病機,還強調根據患者體質不同進行辨證論治。中醫從整體出發,可取得理想療效。本研究就口服磷酸奧司他韋聯合中醫辨證治療感冒發熱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沈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02 例感冒發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 例。對照組男24 例,女27 例;年齡18~61 歲,平均(43.57±5.35)歲;病程2~40 h,平均(24.57±3.28)h。觀察組男25 例,女26 例;年齡19~62 歲,平均(43.48±5.14)歲;病程2~42 h,平均(24.96±3.39)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感冒發熱相關辨證標準[2];2)年齡18~62 歲;3)體溫在37.5 ℃及以上,伴有咽痛、咳嗽等癥;4)發病時間<48 h;5)患者了解本研究全部流程,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嚴重心、肝、腎、腦或血液系統原發疾病;2)胸腔積液、支氣管炎、肺炎等引起的發熱;3)妊娠期或哺乳期;4)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或嚴重過敏體質;5)認知障礙、精神疾病;6)治療依從性較差、一般資料不全或無法按要求用藥。
對照組予以磷酸奧司他韋(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44397)治療,75 mg/次,2 次/d,口服,連續治療5 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醫辨證治療:對于毒犯肺胃證患者,給予葛根芩連湯加減口服用藥治療,組方:15 g 葛根,9 g 黃連,9 g 黃岑,6 g 甘草;對于風熱犯肺證患者,給予桑菊飲加減口服用藥治療,組方:桑葉8 g,葦根6 g,桔梗6 g,杏仁6 g,連翹5 g,甘草3 g,薄荷3 g,菊花3 g;對于風寒束表證患者,給予荊防敗毒散加減口服用藥治療,組方:羌活5 g,桔梗5 g,柴胡5 g,荊芥5 g,川芎5 g,茯苓5 g,前胡5 g,防風5 g,枳殼5 g,甘草3 g。上述中藥水煎服,1 劑/d,連續用藥5 d。
1)療效判定標準:根據患者癥狀體征積分改善情況等判定治療效果,主要包括鼻塞、周身酸痛、發熱、咽喉腫痛、咳嗽等癥,根據嚴重程度實施4 級評分,從輕微到非常嚴重分別計0~3 分,得分越高癥狀越嚴重。痊愈:患者治療48 h 內癥狀體征消失,體溫<37.5 ℃,無復發;顯效:患者治療48 h 內癥狀體征積分降低70%以上,體溫<37.5 ℃;有效:患者治療48 h 內癥狀體征積分降低30%~70%,但仍反復發燒;無效:患者癥狀體征積分降低<30%,病情仍無好轉甚至惡化[3]。治療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炎癥介質:治療前后分別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患者C 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使用北京晶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的試劑盒并根據說明書完成各項操作。同時采用邁瑞BriCyte E6 流式細胞儀檢測CD4+/CD8+。3)癥狀消失時間:記錄兩組患者咳嗽、頭痛、發熱癥狀消失時間。
采用SPSS 23.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CRP、IL-6、CD4+/CD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CRP、IL-6 水平低于對照組,CD4+/CD8+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CRP、IL-6、CD4+/CD8+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CRP、IL-6、CD4+/CD8+比較(±s)
組別 例數CRP(mg/L) IL-6(mg/L) CD4+/CD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1 9.26±2.38 5.56±2.14 69.85±25.17 56.79±16.37 0.45±0.20 1.08±0.32觀察組 51 9.24±2.54 3.32±1.25 70.24±25.38 45.52±14.16 0.46±0.18 1.78±0.54 t 值 0.041 6.454 0.077 2.251 0.265 7.964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咳嗽、頭痛、發熱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表3 兩組患者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組別 例數 咳嗽消失時間 頭痛消失時間 發熱消失時間對照組 51 3.69±1.14 1.78±0.35 1.62±0.28觀察組 51 2.02±0.95 0.92±0.14 0.75±0.21 t 值 8.036 16.292 17.751 P 值 <0.05 <0.05 <0.05
感冒也稱小傷寒、重傷風、傷風,是因受到風寒邪氣侵襲,出現周身不適、發熱、惡寒、頭痛、咳嗽、流涕、鼻塞等。感冒后常引起發熱癥狀,是指致熱原直接作用于機體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調節中樞紊亂,或不同因素影響造成的產熱增加、散熱減少,導致機體溫度異常升高。感冒發熱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范疇,主要是由于機體咽喉、鼻部受到細菌、病毒等侵襲所引起的細菌性或病毒性炎癥,數天后便會出現發熱、輕咳、咽部不適、流鼻涕、打噴嚏、鼻塞等。70%~80%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占成人感冒的15%~40%,少部分病例是由于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等細菌感染導致,同時肺炎支原體感染也可能導致發病[4]。感冒發熱一般屬于自限性疾病,但部分患者極易并發肺炎等并發癥,少數重癥患者病情進展迅速,可能出現多器官臟器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感冒發熱屬中醫“時行感冒”“四時感冒”等范疇,具有一定流行性和季節性,祖國醫學認為機體正氣虧虛,受疫毒、火、燥、濕、暑、寒、風等侵襲而致,以發熱為主要癥狀的外感性疾病。
在感冒發熱的臨床治療方面,西醫以抗病毒、解熱鎮痛治療為主,磷酸奧司他韋、扎拉米韋、利巴韋林等是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其中利巴韋林是抗病毒效果較好的廣譜抗菌藥物,但較易出現耐藥性,且不良反應發生風險相對較高。磷酸奧司他韋是應用較為廣泛的抗病毒藥物,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所推薦的一線抗病毒治療藥物[5]。磷酸奧司他韋能夠直接作用于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經氨酸酶上,對病毒的繁殖和復制發揮良好的抑制作用,經口服用藥后能夠快速作用于支氣管部位,發揮良好的抗感染、抗病毒作用,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且該藥物具有較高的選擇性,不會抑制其他病毒或細菌神經氨酸酶,治療安全性相對較高。但磷酸奧司他韋也存在藥物效果作用時間較短等不足。早在《黃帝內經》等就有諸多與感冒發熱相似的病證描述,如《素問·陰陽別論》中有云:“三陽為病發寒熱”,《素問·生氣通天》曰:“因與露風,而生寒熱”。上述病證均與感冒有相似之處。《金貴要略》中有記載:“夫中寒家欠喜,其人清涕出,發熱色和者,善嚏”[6]。對感冒的癥狀表現進行了描述,機體虛寒,遭受外界寒邪侵襲,邪之客于表者則為寒。《諸病源候論》有云:“風熱病毒……微有青黃膿涕從鼻口內出,為善也,反之則傷肺,變咳嗽唾膿血也”提出感冒的成因和特征表現,對于感冒發熱的病機、癥狀表現以及預后等提出了全面、早期的描述,為風熱、風寒感冒兩大證型的提出奠定了基礎。在北宋《仁齋直指方》中記載了“感冒風邪,頭痛發熱、流涕黏稠,善重咳”,在此始見感冒一詞,此書中感冒意為感受。《醫學正傳》中指出:“外有四時感冒,亦有體痛頭痛等候,自當做感冒處置”[7]。由此認識到感冒與夏之熱病、春之溫病等有明顯差別。《時病論》中對時令病的敘述內容適用詳盡,并為諸多時令病提供了擬治療方藥,至今仍具有極高的借鑒意義。而后明清醫家也相繼形成溫病學派,逐漸完善了感冒的理法方藥體系。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咳嗽、頭痛、發熱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CRP、IL-6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CD4+/CD8+高于對照組。研究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將感冒發熱分為毒犯肺胃證、風熱犯肺證以及風寒束表證,對不同癥狀體征患者進行分型治療,采用經典治療方劑,取得了較好療效,在臨床治療中對咽痛、流涕、鼻塞等患者主訴癥狀治療效果明顯,且對于體溫恢復正常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在化莉和劉雙[8]的研究中,為觀察組流行性感冒患者實施奧司他韋聯合中藥制劑治療后,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周身酸痛等癥狀消失時間、改善炎癥、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提示中藥聯合奧司他韋治療效果良好,能縮短療程、調節免疫、改善患者癥狀體征等,與本研究結果相似。但本研究也受樣本量較少、觀察隨訪時間較短、中藥湯劑治療起效時間相對較長等因素限制,對于重癥高熱感冒患者的治療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需加強對中藥藥理的基礎研究,望開發出有效、安全的單體物質,同時加強臨床研究水平,進一步深入探究中醫治療感冒的機制,做好中醫辨證分型等研究,為中藥治療的推廣打下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將中醫辨證聯合磷酸奧司他韋應用于感冒發熱治療中,相比單一磷酸奧司他韋治療效果明顯增強,能夠有效減輕患者機體炎癥反應,提高免疫能力,縮短治療時間,且治療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