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是人類永恒的夢想。為了實現夢想,人們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斷向深空進發,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從“兩彈一星”到“神舟”載人,從“北斗”指路到“嫦娥”奔月、“天問”探火……當神話變成現實,中國正一步步走進深邃壯麗的宇宙,用一個又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在太空譜寫出一首又一首動人的史詩。
閱讀訓練一
仰望星空,孫家棟的眉心微微蹙在一起,無形的壓力和緊迫感爬上心頭。
星載原子鐘像一只“攔路虎”,橫在北斗二號系統面前。
時間和空間位置信息是一個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衛星的位置信息和衛星上精準的時間信息是導航衛星最核心的兩大參數。
星載原子鐘被稱為導航衛星的“心臟”。如果原子鐘誤差1納秒(十億分之一秒),就意味著定位會有0.3米誤差。
孫家棟對現北斗三號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時任北斗二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謝軍說:“我們再也不能對進口產品存在依賴性了。星載原子鐘必須下決心自己搞,就是砸鍋賣鐵也要做出自己的品牌。”
當時參與原子鐘研發的有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航天科工集團203所等。孫家棟的態度非常明確:“原子鐘技術不過關,衛星絕對不能上天。”
終于,有3家科研單位分別研制成功各有特色、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滿足北斗系統工程要求的星載原子鐘——中國終于有了自主研發的原子鐘。
那天,孫家棟親自見證了4臺完全符合技術要求的國產原子鐘,裝載在北斗二號系統首顆衛星上。
衛星轉場到發射區,與火箭對接,進入衛星狀態檢查,整流罩合上。
2021年4月14日凌晨,北斗二號系統第一顆衛星終于順利升空。
在指揮控制中心,孫家棟注視著面前的大屏幕,神色淡定,心中卻是波濤翻涌。
太空中的頻率資源十分有限。早在2000年4月17日,我國就向國際電信聯盟申請導航衛星的軌道位置和頻率資源,國際電信聯盟辟出兩小段資源作為衛星導航合法使用頻段。根據國際電信聯盟“誰先占有誰先用”的原則,必須在7年有效期內發射導航衛星,并成功接收傳回信號,逾期自動失效。
因此,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衛星入軌后,按規范操作,衛星要在真空環境下暴露5天后再開啟設備。提前開啟,很有可能引發微波信號大功率微放電,導致衛星報廢。可是再等5天,勢必錯失國際電信聯盟規定的最后期限。
16日20時14分,我國申請的空間頻率有效期只剩下不到4小時。
孫家棟從座席上站了起來,擰眉沉思了片刻,與在座的有關同志會商后果斷決策:“加電開機!
當晚,十幾家終端設備廠家在北斗系統主控站的一個大操場上,把接收機擺成一大排,技術人員在焦急中不時仰望漆黑的夜空,等待著一個“精靈”——那個來自遠方的信號。
“有了!”不知誰最先喊了起來。
整個大操場上歡聲雷動。
此時,離國際電信聯盟限定的時間僅剩2小時。
猶如世界杯比賽的“壓哨破門”,北斗系統申請的衛星導航信號頻率與軌位資源保住了,中國北斗在最后時刻拿到了進軍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俱樂部的“入場券”。
北斗一號衛星總指揮李祖洪說:“北斗的研制,是中國人自己干出來的。‘巨人對我們技術封鎖,不讓我們站在肩膀上,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成為巨人。”孫家棟說:“祖洪總指揮說得非常棒。靠別人靠不住,只有靠自己,拼搏努力,讓我們自己也成為‘巨人,讓中國的航天也成為‘巨人!”
大家心里鉚足了勁,讓中國航天也成為“巨人”!
【注】孫家棟,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主持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為代表的45顆衛星的研制和發射,主持我國月球探測、北斗導航重大航天工程的研制工作,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深空探測技術和衛星導航技術的開創者之一。
(作者黃傳會,選自《人民文學》2021年第5期,有刪改)
思考
1.第一段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請結合文章談談這種寫法好在哪兒。
2.文章第四段采用了哪種表達方式?有什么作用?
3.“中國終于有了自主研發的原子鐘”一句中“終于”一詞寓意豐富,請結合第五至七段加以分析。
4.文中多次提到了“巨人”,請談談你對“巨人”一詞的理解。
閱讀訓練二
長征8號——運載火箭中的萬金油”
2020年12月22日,中國航天年末大戲——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征8號首次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在長征8號前,中國航天主要由長征2、3、4三個系列扛大梁,它們在前些年能夠承擔起我國航天發展的主要發射需求。但現有的這三大主力系列還存在諸多不足,如近地軌道大型發射任務無法完成,極地、太陽同步軌道的大型任務搞不定,且均為一次性火箭,成本高,存在火箭殘骸落區問題。而后研制的四種新型火箭——長征5、6、7、11號雖然優化了不少性能,但無法全面解決上述問題。
長征火箭家族的新成員——長征8號的橫空出世,就是專門用來以極高的性價比集中解決上述問題的。該系列火箭基本定位是彌補傳統長征三大系列在發射極地、太陽同步軌道方面的不足,且肩負著一個重要使命:低成本并最終實現火箭回收復用。
太陽同步軌道和極地軌道是極其重要的軌道資源,由于能基本實現全球覆蓋,所以是各種氣象、遙感以及資源勘探等衛星的必備選項。長征8號的出現就是為了完成長征2、4、11號做不到,而用長征5、7號又浪費的中型載荷的近地軌道、極地軌道、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
具體說來,就是8噸以內低軌、不低于4.5噸的極地、太陽同步軌道任務。同時,長征8號還有能力發射小型2、3噸級別的高軌任務,給長征3系列做補充。由此可見,長征8號可謂運載火箭中的“萬金油”!FA717CAE-2136-4F79-8B70-6D2A968AE4C9
長征8號運用模塊化設計理念,把長征3、7號運載火箭的相關技術和發動機靈活組合,實現低成本可組裝;長征8號完全采用清潔推進劑(液氧煤油、液氧液氫燃料);長征8號最大的亮點是,它將會是長征家族中首個突破火箭一級回收技術的火箭。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系列火箭,憑借可復用、規模化量產、成本低廉、高可靠性的“撒手锏”,在國際商業航天發射市場上引發洗牌般的“鯰魚效應”。美國傳統的聯合發射同盟不斷有火箭被迫退役,著名的德爾塔火箭家族只剩下德爾塔-4重型火箭,而且目前其形勢也岌岌可危。研發可復用火箭,目前已成為航天界的共識。
不過,火箭回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成功的,SpaceX也是在無數爆炸中才換來了成功。2020年末首飛的長征8號雖然是不可回收版本的火箭,但該型號火箭將作為我國火箭回收技術的試驗田,技術成熟后會不斷應用在新型火箭上,未來有望趕超獵鷹系列火箭。總體上,終極版長征8號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型運載火箭,主要面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商業衛星發射任務。
(作者毛新愿,選自《百科知識》2021年第2期,有刪改)
思考
1.下列選項對本文的理解分析錯誤的是(? )
A.第二、三段主要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突出了長征8號火箭肩負的重要使命。
B.長征8號把長征3、7號相關技術和發動機靈活組合,實現低成本可組裝。
C.獵鷹系列火箭出現后,美國傳統的聯合發射同盟不斷有火箭被迫退役。
D.文章按照邏輯順序,先后說明長征8號的設計理念、發展前景和主要特征。
2.仔細閱讀文章,回答下列問題。
(1)第四段中的“萬金油”是什么意思?
(2)第五段中的“將會”能否刪去?為什么?
3.閱讀全文,在文中最后一句空白處補寫“終極版長征8號火箭”的特點。
4.文章第七段介紹美國獵鷹系列火箭有何作用?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
第44期參考答案
第2版
【閱讀訓練一】
1.因為阿蒙森隊的行進路線幾乎是筆直的,他們搶先一步到達了極點,然后返回;他們沒有犧牲一個隊員,也沒有損失一匹牲畜,而且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極點考察本身上。
2.因為在此之前,已經有人捷足先登了。
3.示例:聰明的頭腦、十足的干勁、創新精神等。
【閱讀訓練二】
1.有必然因素。因為他從小就立下了走遍祖國名山大川的志向,并且在上小學、中學時就有了這方面的實踐。
2.動力:為了圓小時候的“夢”;國內外條條徒步長城消息的刺激。意義:既完成了徒步長城的壯舉,又從中學到了政治、歷史、地理等領域的知識,為人們了解長城、認識長城積累了寶貴的資料,同時也為人們認識大西北、熱愛大西北、開拓大西北提供了幫助。
3.徒步長城只是作者圓“夢”的開端,今后的路更長;表達了作者堅持不懈探索祖國的珍貴文化遺產,追求更高更大目標的思想感情。FA717CAE-2136-4F79-8B70-6D2A968AE4C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