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疏影、劉敏濤、彭昱暢領銜主演的《女士的法則》迎來收官。該劇是一部現實題材法治劇。以“律師行業”為切入點,講述了兩個秉持不同理念的律師:理性果斷的許婕(江疏影飾)與極具同理心的陳染(劉敏濤飾),從碰撞到理解,共同揭露真相的故事。劇中律師抽絲剝繭挖掘真相,帶大家一起解鎖一個個案件背后隱藏的法律知識點。
海外代購假包案
劇中趙森花了28000元在某購物平臺找代購為女友買了一個名牌包,可后來和專柜對比,發現該包是假包。趙森想通過購物平臺維權,但代購不承認是假貨,也不接受退貨,而購物平臺稱只有退貨才能退款。趙森找到許婕幫他維權。許婕發現代購承諾“假一賠十”,便答應為其爭取十倍賠償金。但同事宋修(彭昱暢飾)認為,這種情況一般會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最多賠付三倍。
商家自行承諾“假一賠十”有法律效力嗎?買到假貨如何維權?
商家自行承諾的“假一賠十”的行為具有法律效力。首先,從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層面而言,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六條規定“經營者和消費者有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假一賠十”是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自愿作出的承諾,沒有損害國家和公共利益,就應該是合法有效的。其次,從民法典合同編的內容而言,消費者與經營者簽訂的是買賣合同,買賣合同作為典型的雙務合同,其訂立一般需要通過要約和承諾的方式實現,即一方發出要約,另一方對該要約作出承諾。商家往往認為其作出“假一賠十”的標記標示,并非自己的承諾,而是對自己商品所做的商業廣告,目的在于吸引顧客購買,因此,其作出的“假一賠十”屬于要約邀請,不能成為買賣合同的合同內容。但根據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商業廣告和宣傳的內容符合要約條件的,構成要約”,“假一賠十”有明確的“如果商品出現假冒,則商家賠償十倍價款”意思,已經具備就違約責任承擔的要約,消費者據此購買商品屬于對此要約的承諾,“假一賠十”屬于合同內容。因此,商家自行承諾的“假一賠十”內容具有法律效力,消費者能夠以此要求經營者承擔賠償責任。
如果消費者買到假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維權:一、保留有效證據;二、與商家協商,在溝通時注意別掉進商家的聊天陷阱里;三、要求商家退貨并賠款;四、向相關網站和消協投訴,如果以上退貨或者賠款和商家未達成一致,可對商家進行投訴;如果網站作出的決定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建議向消費者保護協會進行投訴;五、提請仲裁機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
孕婦被辭退案
許婕與陳染合作的第一案,就是為一名因懷孕被裁的員工鄭妍維權。“好貨到”公司以鄭妍私自關停店鋪,且工作狀態不符合公司要求為由,要辭退鄭妍。但作為鄭妍的辯護律師,陳染和許婕調查到,鄭妍工作認真甚至多次干活至凌晨,而退市的商鋪是因自身原因主動退出,鄭妍對此也盡到了自己的職責,“好貨到”公司辭退鄭妍實則是因其懷孕。
公司變著花樣找借口辭退懷孕員工是否違法?
公司辭退懷孕員工屬于違法行為。首先,勞動法第二十九條第(三)項規定: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的,用人單位不得依據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其次,婦女權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條規定:任何單位不得因結婚、懷孕、產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職工的工資,辭退女職工,單方解除勞動(聘用)合同或者服務協議。但是,女職工要求終止勞動(聘用)合同或者服務協議的除外。女職工如遇權益受損,應依法維權,可以向工會、婦聯以及勞動行政部門投訴,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未按約定送咖啡退卡案
陳染發現婆婆花5萬元辦了一張咖啡店的會員卡,而最近律所接到很多同家咖啡店會員的維權請求。陳染覺得不對勁,于是讓她婆婆配合許婕、宋修進行調查。他們發現,咖啡店以眾籌為名,為顧客辦理金額為5萬元、10萬元不等的充值會員卡,并稱可以在同名連鎖咖啡店憑卡消費,還會有來自某汽車公司的分紅,但僅僅幾個月后,商家卻不再提供會員卡中包含的每日免費咖啡。
商家提供的簽約合同中明確寫著“不得退款、退卡”,卻沒有按約定履行贈送咖啡,消費者能不能要求退款?
消費者可以要求退款。首先,辦理充值卡等行為屬于預付式消費,如果經營者提供的格式條款載明“不退不換”的,該類格式條款涉嫌侵犯消費者權益,其本身合理性有待商榷。其次,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沒有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約定的,消費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消費者可以及時退貨,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可以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依照前款規定進行退貨、更換、修理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必要費用。”在商品服務不符合要求時,消費者可以要求經營者退貨退款等。(據新華社6.2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