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心悅 余海敏 蔣本輝 李夢娜
佩戴口罩、出行掃碼……新冠肺炎疫情似乎改變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于人大工作亦如是。根據當前的疫情防控形式,全省各級人大迅速行動,積極主動求變,在實踐中探索形成“微創新”做法,為筑牢疫情防控屏障貢獻力量。
疫情的最終走向還存在不確定性。然而,總有一些東西堅若磐石。
“請大家戴好口罩,提前打開溫州防疫碼,保持一米距離!”4月24日,在溫州市龍灣區海濱街道錦海社區的核酸檢測采樣點,龍灣區人大代表王小琴邊走邊喊,認真維持秩序。
一場“特殊”又“普通”的代表接待選民日活動正在開展。
“特殊”在何處?
一是場景特殊。圍繞疫情防控大局,溫州市龍灣區人大海濱街道工委明確代表接待選民日活動主題為“人大代表服務疫情防控”。組織人大代表深入“疫”線,赴轄區內農貿市場、賓館等重點場所,了解“場所碼”推廣使用、監控安裝等情況。
二是形式特殊。接待活動延伸至“云端”,助推問題解決在“微”線。
家住海濱街道的李老伯向轄區內人大代表反映,街道南片4 個村距離街道疫苗接種點比較遠,部分老年人因為路途遙遠、腿腳不便,建議就近安排接種點。
龍灣區人大代表陳國光在街道人大微信群內及時反映該情況,推動第一時間設置了新疫苗接種點。看到自己提出的建議有了回應,李老伯對人大代表和醫護人員連連道謝:“感謝你們為老年人著想,安排醫護人員就近為我們接種疫苗,沒想到一個愿望立馬實現了!”
但同時這又是一次“普通”的接待活動。
代表接待群眾,是閉會期間一項常見的活動。不管疫情之下活動形式如何改變,人大依法履職沒有改變。正如人大海濱街道工委主任所說:“讓代表接待選民日成為群眾與代表、群眾與政府之間的一座‘連心橋’,切實幫助群眾反映、解決問題。”
代表們也利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反映好一線訴求。例如,紹興市上虞區人大常委會近日就召開了一場約見活動。人大代表將防疫工作中群眾所需、企業復工復產所求反映至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為不斷完善落實常態化、長效化疫情防控機制建言獻策。
在湖州市吳興區湖東街道東南灣社區的“五方會談”上,駐點議政員殷萍提出了“建數字小問卷”的點子,大家紛紛表示贊同。說干就干,短短半個小時內,問卷新鮮出爐。
“本來我們需要挨家挨戶上門詢問、核對信息,耗費時間會比較長。有了這個二維碼,通知居民主動上報,對沒有上報的居民再進行查漏補缺,所有的信息后臺直接匯總,效率高多了。”殷萍高興地說。
通過掃描“東南灣社區洗樓居民登記”二維碼,直接轉入包括所在小區、居住人數、戶籍所在地等16 個問題的小問卷,而完成這張問卷只需兩分鐘左右。在短短一天時間內,社區就有700 戶居民上報了電子問卷,完成了總體任務的45%,大大提高了“洗樓”效率。

紹興市上虞區全面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聯合多方力量,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翁忻旸攝
湖州市吳興區人大湖東街道工委依托“五方會談”特色載體,迅速開啟防疫工作模式。駐點代表組織街道、社區、物業、居民代表開展“頭腦風暴”,共同為疫情防控中碰到的堵點、盲點獻計獻策。問卷二維碼,就是“五方會談”中醞釀出的“數字”新辦法。
無獨有偶,金華市人大代表、龍芯中科(金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賈燕偉帶領團隊開發“清村掃樓”平臺,大大提高數據處理效率,獲得街道防疫人員點贊。
紹興市人大利用“民情智慧系統”為決策參謀提供民情數據,為解決群眾困難提供幫助;湖州市長興縣人大依托視頻形式迅速動員人大代表參與“尋訪抗疫補短板”活動……各地運用數字化改革成果,不斷升級疫情防控的機制、手段,“精”益求精,以“智”取勝。
核酸檢測、流調、協助隔離轉運……疫情期間,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人大代表不勝枚舉。
瑞安市人大莘塍街道工委精心組織,迅速集結轄區內人大代表,成立ABC 三支督查小組,開展轄區疫情防控督查工作。
瑞安市人大代表、人大莘塍街道工委主任陳小芳帶領A 組成員走訪了轄區內20 家大型商超和酒店,詳細督查店內貨品采購渠道、員工核酸檢測、顧客佩戴口罩等環節,要求場所負責人落實掃碼通行、店內消毒、場所碼申領等疫情防控要求。
收取快遞存在“物傳人”感染風險。人大莘塍街道工委副主任鄭賢輝帶領督查B 組,對轄區13 家快遞點進行全面排查。
此外,代表們積極向各快遞網點負責人宣傳介紹“場所碼”的申領和使用方法,幫助提高場所碼覆蓋率。
C 組的人大代表多為村社干部。他們來自街道最細最深的基層神經末梢,沒日沒夜到轄區內人員聚集場所進行疫情防控排查,推廣張貼“場所碼”,每日到管控對象家里送防疫三件套、監測體溫、簽訂承諾書等。
一張張督查清單、一條條督查情況反饋,展現的是人大代表的“疫”線擔當。
“我們多走一步、多問一句,風險就能降低一分,群眾就能多安心一分!”這是人大代表們的心聲。
對于人大工作來說,變化的是不斷創新的工作形式,不變的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