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麗
(濟寧市任城區自然資源局 山東 濟寧 272100)
魯西南地區屬暖溫帶東亞季風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3.6℃,無霜期為205 d左右,年均降水量691.4 mm,光、熱、水、氣等自然條件優越。土層深厚,農業生產以平原旱作為主,利于果樹生產。近年來,隨著農業結構調整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區域果樹產業發展迅速,其中梨樹由于區域適應性廣泛,加之新優品種不斷涌現,生產效益較好,其栽培面積不斷擴大,成為農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本文對魯西南區域適宜發展選擇的梨新優品種及生產表現進行了敘述與評價,并提出發展建議,以供林果管理、推廣與生產部門參考應用。
目前本區域在生產中栽培較多、性狀表現較好、適宜發展的早熟品種主要有新梨7號、蘇脆一號等品種;中熟品種主要有翠冠、玉露香等品種;晚熟品種主要有秋月、盤克漢姆、山農酥梨等品種。
1.1 果實外觀性狀、采收期及耐貯性。由表1可以看出,在單果重方面,新梨7號與翠冠分別為225 g與235 g,相對偏小,生產中可以通過加大肥水調控的方式解決。在果銹方面,翠冠與玉露香不同程度存在,生產中要做好果袋選擇與果實套袋前藥劑選擇工作,預防或降低果銹發生。新梨7號、玉露香、山農酥梨3個品種果面蓋色有紅暈或片狀暗紅色,各地要選擇適宜的果袋,以充分展現其果實外觀色彩。在果點方面,除翠冠、秋月、盤克漢姆等3個品種大與密外,其他品種都是小和稀,果面光滑細膩,外觀品質較佳。0.21%,顯著高于其他品種的0.07%~0.13%,與其他品種的(甘)甜風味不同,呈現酸甜風味。各品種果實汁液含量多,適口性好,差異不明顯。在香氣方面,除蘇脆一號、翠冠、秋月等3個品種無香氣外,其他品種均含有香氣。在果實品質、風味性狀方面,玉露香、秋月、山農酥梨3個品種綜合表現較佳。

表1 果實外觀性狀 采收期及耐貯性
1.2 果實品質、風味性狀。由表2可以看出,各品種果實去皮硬度在4.0~5.6 kg/cm2,其中盤克漢姆最大,但由于屬于西洋梨,需要后熟才能食用,與其他品種(酥)脆的特性明顯不同,果肉屬于柔軟類型。各品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1.2%~14.5%,其中秋月與盤克漢姆最高,達到14.5%。盤克漢姆可滴定酸含量為

表2 果實品質 風味性狀
1.3 樹體生長及結果特性。梨新優品種樹體生長及結果特性詳見表3。由于梨樹矮化栽培不普及,目前生產中樹勢整體表現偏旺,需要選擇配套栽培模式。翠冠、秋月、盤克漢姆3個品種樹勢強旺,適宜棚架栽培,新梨7號、玉露香、山農酥梨3個品種樹勢中庸偏壯,適宜籬架栽培。蘇脆一號樹勢健壯,籬架棚架均可。在豐產性方面,秋月梨葉面積小、果臺副梢較少、連續結果能力較差,玉露香花粉退化,蘇脆一號連續結果能力中等,這3個品種豐產性表現中等。玉露香與盤克漢姆有采前落果現象,生產中應注意防范。在抗逆性方面,除蘇脆一號易感褐斑病外,其它品種均強,適應性廣。秋月梨萌芽率低,成枝力強,枝條后部易光禿,影響產量,生產中應通過人工或化學的方式對枝條進行控制旺長,促發分枝,防止光禿。其他品種的萌芽率和成枝力雖均優于秋月梨,但生產中也要注意控旺措施的應用。

表3 樹體生長及結果特性
2.1 品種栽培比例。鑒于本區域整體海拔低,夏季降雨量大,在品種發展選擇上,應以早、中熟品種作為重點,適當發展晚熟品種。在栽培規模占比方面,建議早熟品種占比50%,中熟品種占比30%,晚熟品種占比20%。
2.2 應用集約化栽培技術,建立高水平示范基地。隨著梨園生產成本的持續上升,近年來具有省工、豐產、優質等特點的梨集約化栽培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其集成了籬(棚)架密植栽培、機械化應用、液體授粉、水肥一體、病蟲綠色防控、起壟覆膜等多項先進技術,在實現豐產和優質的條件下,可以大幅度降低梨園生產成本,提升產業經濟效益,在新建梨園中要作為首推技術進行推廣應用。同時要建立一批高水平梨集約化栽培示范基地,以輻射帶動本區域梨園生產技術水平整體提升。
2.3 創建區域特色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拓寬銷售渠道。配合產業發展,地方政府要引導種植戶樹立市場品牌意識,以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為依托,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梨產業品牌,不斷提升梨產品市場競爭力。在產品經營上,改變傳統營銷觀念,完善電商等多渠道銷售途徑,以快速增加梨產品市場流通性和市場認可度,降低市場銷售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