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玲 顏瓊 方小蕓 陳艷梅



[摘要] 目的 探討標準作業流程管理在CCU與心血管病房間患者交接工作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將2019年8—10月CCU與心血管病房間轉科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8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的交接班模式,觀察組成立研究小組,采用標準化流程管理模式對CCU與心血管病房間患者交接進行培訓,制訂交接表,以此規范專科交接方式。比較兩組患者交接模式的護士滿意度及兩組交班的護理質量。 結果 觀察組在護士滿意度和交接班護理質量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觀察組在交接班的護理質量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 通過標準化作業流程管理在交接班中的應用,規范護理人員專科交接流程和內容,提高護士滿意度和護理質量,保障護理安全。
[關鍵詞] 標準化作業流程;交接班管理;護理質量;護士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59.7?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2)12-016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tandardized workflow management in the transfer between CCU and cardiovascular ward. Methods Patients who transferred between CCU and cardiovascular ward from August to October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80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conventional shift mod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set up a research group. The standardized workflow management mode was adopted to train transfer between CCU and cardiovascular ward, and the transfer table was made to standardize the transfer mode from one department to another.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es with transfer mode and the nursing quality during the transfer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nurse satisfaction and nursing quality during the shift,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01).The nursing quality during the shif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Conclusion The standardized workflow management can standardize the process and content of department transfer of nursing staff, improves nurses′ satisfaction and nursing quality, and ensures nursing safety.
[Key words] Standardized workflow process; Transfer management; Nursing quality; Nurse satisfaction
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指出,溝通障礙已成為護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并將交接班作為重要的監測指標[1]。護理人員的交班質量和完整性都收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普遍不理想[2-4]。心血管專科重癥監護病房(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re unit,CCU)與病區間轉接頻密,其轉運交接是治療過程的重要環節,兩病區間護士高質量的交接工作是患者治療和護理連續性的有力保障[5-6]。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就是將某一事件的標準操作步驟和要求以統一的格式描述出來,用來指導和規范日常的工作,是一種可量化的操作程序[7]。制定心血管專科交接的標準作業程序(SOP),為患者提供同質化的護理,以提高護士專科護理能力和對患者病情掌握程度,縮小護士間專業水平的差異[8]。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將SOP管理應用于CCU與心血管病區間的護理交接中,取得了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以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和CCU在崗工作并取得護士執照的護士共46名作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28.41±6.36)歲,其中男1名(2.1%),女45名(97.9%),職稱:護士18名(39.1%),護師19名(41.3%),主管護師9名(19.6%);學歷:專科15名(32.6%),本科31名(67.4%);工作年限>5年27名(58.7%),3~5年4名(8.7%),<3年15名(32.6%)。
1.2 患者資料
2019 年8—10月CCU與心血管病房間轉科患者160例患者,男102例,女58例,平均年齡(59.30±9.82)歲,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8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專科交接護理標準作業程序(SOP)管理模式的建立? 研究護理小組通過查閱文獻、討論,咨詢心血管內科護理專家,制訂CCU與心血管病房間患者心血管科專科交接表(表1),護士長通過授課及實景演練的方式對病區和CCU的護士進行培訓。
1.2.2 規范護士交班形式? 觀察組患者轉運前按專科交接SOP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通知患者及家屬,電話聯系接收病區的護士,落實床位及到達時間、需準備的物品、儀器設備;轉運時應至少包括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到達普通病區后接班護士交班時位于患者右側,按照交接流程表(圖1)對患者的一般情況、手術情況、藥物使用、靜脈通道、儀器管道的使用等,及治療、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等項目逐一查看,并進行針對性的護理體檢、詳細交接(表1),交班護士位于患者左側,協助接班護士進行護理查體、評估、必要時進行口頭補充;交接單一式兩份,兩科分別保存。
1.2.3 對照組? 采用常規的交接方式,護士采用口頭交接的方式對CCU與心血管病房間轉科患者進行床旁交接,交接班護士共同查看患者的意識、病情、生命體征,穿刺部位、管道、皮膚和藥物等。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本研究的調查工具包括中文版NASR量表和護士交接班質量調查表。①NASR量表是由 Sand-Jecklin 等[9]于2013年編制,中文版NASR量表由林燕平等漢化后形成,量表由17個條目,5個維度組成。采用李克特(Likert)5級評分法,非常同意=5,同意=4,不知道=3,不同意=2,非常不同意=1。量表總分為17~85分,得分越高,表明護士對護理交接班的滿意度越好,反之越低。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40,重測信度0.803[10]。②交接班護理工作質量評價表:以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護理部2019 年1月修訂的分級護理質量評價標準為質量評價標準,對交接工作進行護理質量評價,包括病情觀察、專科護理、基礎護理3大項目,每個項目所占分值分別為17分、70分、13分,總分為100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質量指標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交班模式護士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在5個維度、17個條目中的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2.2 兩組患者交班模式護理質量比較
兩組CCU與心血管病房間轉科模式護理質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3 討論
床旁交接是護理工作中重要的工作內容,應高度重視床旁交接的流程和質量[11-13]。心血管科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復雜且變化迅速,監護資料信息量大,在普通病區與CCU相互交接過程中不時出現信息遺漏、事后電話溝通和護理交接不清的現象[14]。制訂CCU與心血管病房間患者交接表規范交接的內容和要求,有效的防止患者重要信息的遺漏,提高交接班的效率和質量,降低事后溝通,責任推諉等現象。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交接工作的學習都是通過經驗豐富的高年資護士教授及交接班工作的實踐積累,護士的臨床觀察能力及風險評估仍有許多不足,對于患者的病情的掌握和可能發生的病情變化缺乏預判,這往往是臨床工作中容易發生問題的高危因素,而護理交接班過程則是不容忽視的高危環節[18-20],交接工作會因護士的個人能力和主觀意識的局限極有可能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標準化溝通模式已廣泛應用于護理交接班等護理管理中,提高交班效率,保障患者安全[15-16]。本研究各層級護士在促進患者參與、保證患者安全兩個個維度中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中護士對患者交接的內容和要求都有充分的準備和了解,交接前的溝通讓接班護士能準備好儀器、床位等硬件設施,避免因準備不足而增加患者在轉運車上滯留帶來的風險,使得接班工作更加的順暢,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安全。
本研究制訂兩病區間標準化交接流程并實施,護士的交接工作有章可循,易于操作,規范不同層級的護士的交接工作,實現護理同質化;同時,實施交接班SOP后減輕了護士交接班的壓力,讓護士的滿意度得到提升。
李冰等[17-20]研究表明,標準化作業程序可以對每個操作步驟進行細節性指導。本研究給予護士具體指引使其專科護理能力得到提升,且提高護士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對患者病情的歸納總結能力,提高護士對患者各項指標的掌握程度,護士在專科護理方面有針對性的進行交接,交接的護理質量明顯改善。
綜上所述,標準化交接流程為臨床護士提供交接工作的具體指引,提高護士的滿意度和交接工作的質量,保障患者安全,減少醫療糾紛和不良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Sandlin D.Improving patient safety by implementing a stand-ardized and consistent approach to hand-off communication[J].Journal of Perianesthesia Nursing,2007,22(4) : 289 -292.
[2]? ?Horwitz LI,Dombroski J,Murphy TE,et al. Validation of ahandoff assessment tool:The handoff CEX[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3,22(9-10):1477-1486.
[3]?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Hospital survey on patient safety culture:2016user comparative report[R].2016.
[4]? ?楊珍,張寶珍.急診搶救室護理人員交接班質量與內容完整性的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21):31-34.
[5]? ?周麗金,劉慶,李蕊,等.基于HFMEA急診危重患者護理交接班管理的應用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0,23(S2):229-232.
[6]? ?丁小美,熊雪丹,李茵,等.基于SBAR溝通模式在耳鼻咽喉科護理交接班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 中旬刊),2020,27(10):168-172.
[7]? 張以梅,張琳琪,王曉軍.標準操作規程( SO)P在消毒供應中心中的應用[C].中華護理學會第8屆全國消毒供應中心發展論壇論文集,2012.
[8]? ?古成璠,劉雪琴.護士分層次管理模式下護理交接班改革與探索[J].中國護理管理,2009,9(2):31-32.
[9]? ?林燕平,邱金花,林寧,等.護士交接班評估量表的漢化及信效度檢測[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4):404-407.
[10]? Sand-Jecklin K,Sherman J. Incorporating bedside report intonursing handoff:Evaluation of change in practice[J].J Nurs Care Qual,2013,28(12):186-194.
[11]? 刁慶慶,徐劍鷗,陳麗,等.床旁交接班流程的優化與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3,1(15):79-81.
[12]? 沈菊,陳燕.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在患者院區間轉運中的運用[J].蛇志,2020,32(4):482-483.
[13]? 費凡.ICU標準化護理床旁交接班實施效果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1(6):85-87.
[14]? 朱肖,毛平.SBAR溝通模式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現狀與展望[J].中國護理管理,2017,17(5):712-716.
[15]? 劉海仙,武杰,王志穩.標準化溝通模式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現狀[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9):1273-1277.
[16]? 唐曉蘭.標準化SBAR交接班模式在兒童重癥監護室護理交接班中的應用價值[J].罕少疾病雜志,2021,28(3):106-108.
[17]? 李冰.以SOP與6S管理工具構建醫院標準化服務程序[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9):14-18.
[18]? 楊珍,張寶珍.ISBAR結構化溝通模式在急診科護理人員交接班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8,362(8):579-582.
[19]? 楊珍,張寶珍,上官美琴,等.結構化溝通模式在急診搶救室護理人員交接班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8,32(11):1770-1773.
[20]? 沈華娟,董永澤,許秀君,等.SBAR轉運交接模式對血液透析中心護理質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9, 34(21):1971-1975.
(收稿日期:202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