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紅
摘要: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在農業中占據著重要位置,玉米種植產量對于我國糧食總產量也有巨大影響。在當前現代化農業的前提背景下,玉米種植行業的良好發展離不開各種先進技術的輔佐。全程機械化技術在玉米種植中的應用,既能夠保證玉米的種植質量、又能夠進一步提高玉米種植產量,對于玉米種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玉米;種植技術;機械化技術
玉米種植中全程機械化技術的應用即是指在玉米全程種植中,通過機械設備、工藝的應用,在保證并進一步提高種植效率的同時,提升種植質量。玉米種植中全程機械化技術的應用并不是指某一種機械設備的使用,而多是綜合多種機械配套技術來實現的,通過更為合理、專業、規范的機械技術體系,實現玉米種植模式的變革,解放勞動力、促進玉米種植產業的機械化發展[1]。
1 玉米種植中全程機械化技術應用的積極作用
我國目前正處于機械化程度不斷深化、機械化水平不斷發展的積極形勢下,越來越多樣化的機械設備已經在各個領域投入,并有了廣泛應用,從機械化上實現了各行各業生產模式的轉變。在農業生產產業中這一情況也不例外,機械化技術在農業產業中的深化應用,徹底扭轉了以往傳統的農業生產局面,促使農業種植效率得以提高。
玉米是我國農業經濟體系中的一大關鍵組成,作為我國重要的農作物,在玉米種植中實現全程機械化技術的應用勢在必行。其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點,玉米種植中全程機械化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提高玉米種植效益與產量,多樣化機械設備的采用,相較于以往傳統的人工模式,不僅更能夠確保玉米的種植質量,而且提高了種植的規范化、科學化,從而整體上提升了玉米的種植效率,從長遠來看,這對于促進玉米種植業的發展有重大推動之效。
第二點,在玉米種植中實現全程機械化技術的應用,也就意味著實現了人工勞動力的節約。以往進行玉米的種植時,從開始階段便要投入相當大的人力,花費一整個種植周期的勞力資源。當機械化技術取代了人工之后,勞動力便就此得到解放,同時基于機械化技術的規范性和科學性,大大提高了玉米種植的效率,為玉米種植的產業模式變革起到有力助推[2]。
第三點,作為農業強國,在我國玉米種植中實現全程機械化技術的應用,能夠從整體上提高我國農業的產業化,保證糧食生產安全,最終達到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齊頭并進的發展。例如在玉米收獲的機械化實現中,能夠通過機械化技術自動摘取果穗,并自動將玉米秸稈粉碎、還田,一方面既有利于避免秸稈焚燒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另一方面又能通過秸稈的粉碎還田增強土壤肥力,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再比如,在玉米種植中,進行機械化精量播種,可一次性完成包括耕整地、施肥、播種等在內的多項工作程序,減少農業作業成本、提高農業種植效率、減輕農民勞動強度,在節約種子的基礎上提高播種質量,達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最終目的。
2 玉米種植中全程機械化技術的實際應用
2.1 耕地、整地中的機械化技術
玉米生長特性決定了其種植土壤需要較深的土層、較好的結構性與透氣性、良好的水土保持。而機械化技術的使用則能夠實現對土壤結構、性狀的改善,提高土壤肥水保有能力,促進玉米種植產量的提高[3]。
2.1.1 機械化深松技術
進行土壤的深松操作目的在于基于對原有土層的保存基礎上、完成松土內容。機械化深松技術的應用有利于徹底打碎犁底層,貫通土壤上下水汽,為玉米的深深扎根提供良好條件,使其根須充分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養分。
通常,機械化深松技術的采取是在一茬玉米收獲完成后實施,或在夏季玉米追肥之前進行;若選擇秋季進行深松,則應保證松土深度至少為35cm[4]。
2.1.2 機械化翻地技術
機械化翻地技術中常用鏵式犁這一設備完成,使用該技術時可將地面的根茬翻到地面下。鏵式犁的應用又具體有牽引式鏵式犁與懸掛式鏵式犁兩種,后者的應用更為普遍。
雙向翻轉犁亦是機械化翻地技術中常采用的一種農業設備,它可以在翻地之后不留下開閉壟,減少耙地中能源的無謂流失,保證翻地質量(要求機械化翻地之后保證所翻地面的平整度,土壤可以覆蓋雜草、肥料,土壤應該松軟)。
機械化翻地技術的應用要注意翻地的深度,而具體深度的明確則要結合以當地土地性質特點、土壤的厚度、翻地時間等指標,通常規定玉米種植的翻地深度在20cm左右,若是深翻,則該值超過25cm[5]。
2.2 播種中的機械化技術
目前,我國積極推廣玉米的精量播種機械化技術,具體是指使用播種器械將少量且精的玉米種子按照農藝栽培要求的行距、株距、深度和播量,精確播種,并予以適當鎮壓。在這一綜合性機械化種植技術當中,又包括了種子的處理、精量播種與化學防治等技術要點。
2.2.1 精量播種技術
(1)全株距的精密播種
這種技術指的是結合玉米播種要求的株距做單粒點播,該技術優勢是減少種子的投入,并在此基礎上確保播種之后的出苗整齊、一致性好,不用間苗。該技術適用于種子純度高、土壤基礎條件佳、發芽率高的種植區域。
(2)半株距/縮距的精密播種
即按照玉米播種要求原株距的一半(或者是超過一半)進行播種,雖是精密播種、但適當的縮小株距,即實際播種株數要比原有要求多,可以應對由于種子質量問題等造成的出苗不全問題。若出苗后發生缺苗問題,可使用前后種苗進行補全。技術優勢在于保苗率高、苗勢整齊。
(3)半精密的播種
在該種植技術中,各個穴都播種1~3粒的玉米種子,確保每一個穴里都有超過一株的種苗,以防由于種子質量問題造成缺苗。這種播種技術優勢在于能夠保全苗,缺點在于間苗時費工,且易造成種苗損傷,不利于其健康生長。
2.2.2 精量播種的機械化技術操作
(1)處理種子
根據種植地域的土壤情況、肥力、氣候以及水分等基礎條件,相應選擇適宜的玉米種子。精量播種要求種子通過精選,將其中摻有的雜質、小粒都舍棄掉,滿足種子純度>95%的要求、凈度>97%的要求、發芽率>98%的要求[6]。同時為了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播種時可以使用農藥進行拌種,或者使用藥液浸泡種子。
(2)播種密度
播種時要綜合視土壤的溫度、水分來確定播種時間,以此作為提高出苗率、保證出苗整齊度的前提基礎。一般參照數據為:5~10cm土層的溫度處于8~12℃、滿足土壤含水量約為13%。且種植密度的合理確定亦可獲得高產,綜合以玉米品種的特性、種植土壤肥力等條件判定適宜的播種量。基于精密播種技術的前提,單利率必須超過90%、空穴率不超過5%、傷種率小于1.5%[7]。保證播種的深度一致、株距一致,覆土嚴密,為后期的機械化田間管理奠定基礎。
2.2.3 機械化機具的使用
通過播種機械來進行播種作業,是完成玉米精密播種的基本條件。玉米精量播種機械化技術可一次完成包括耕整地、精密播種在內的多個項目,確保高精度的播種量、準確的播種行距與株距。
可用以玉米精量播種機械化技術實現的機具非常多,在具體的選用上應結合該地域特征、種植規劃的規模、田間情況綜而選用適合的機具。最為多用的兩種精密播種機是機械式播種機和氣力式播種機,前者性價比高切結構簡單,但在播種精度上稍遜于后者,后者雖然播種精度高,但價格高且結構復雜。
在具體的使用上,精播機在調整好后要先試播,若試播結果與作業質量要求相符,便可允許進行正常的播種作業,反之則需要繼續調整、再次試播,重復以上步驟。操作時要勻速、直線行駛,避免重播或者是漏播,作業行走的路線要為之后的加種、機械進出提供便利性。為了避免開溝器被堵住,應在進行過程中做播種機的升降操作,提起播種機后再倒退或者是轉彎,及時發現纏繞在輪上、開溝器上的雜物,并清理干凈。
2.3 農藥施用中的機械化技術
適當除草以及采用病蟲害防治措施可有效減小由于雜草過量生長、病蟲害發生帶給玉米植株的危害,從而為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長提供良好環境。在此環節中采用機械化技術,既可以支持農藥與除草劑的噴灑,又可以支持玉米生長調節劑的噴灑。
常用的機具則是噴桿式噴藥機。噴藥機在噴施農藥時,可保證噴灑的勻速性,將噴頭位置設置在離地面35cm左右,便可實現機械化噴施,同時保證農藥的作用被最大化發揮出來[8]。噴施農藥之前需進行加壓操作,確保壓力符合規定要求。機車行駛進農田之后再開始農藥的噴施,并注意一旦在過程當中發生意外停車的問題,首先及時關閉噴頭,以防一處地方的農藥噴施過量,給玉米植株造成危害。
2.4 玉米收獲的機械化技術
玉米收獲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能夠自動摘取果穗,再將玉米秸稈粉碎還田,促進農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2.4.1 機械化技術收獲形式
(1)玉米機械聯合收獲
可一次性展開玉米的莖桿切割、摘穗、扒皮與秸稈還田等工作。該技術操作的缺點是無法或理想的秸稈還田效果,需等到來年春天或秋天展開玉米秸稈還田,之后再次播種。
(2)玉米籽粒的直收
采用玉米收獲籽粒機便可一次性展開玉米的莖桿切割、摘穗、扒皮、脫粒和秸稈還田等工作,雖然其優勢顯著,但存在著推廣應用上的限制條件,主要是由于我國一些地區的玉米籽粒有較高的含水量,不支持玉米籽粒的直接收獲所致。
(3)分段式機械化收獲
采用的是單行或者是多行玉米收割機,在玉米成熟之后,莖桿的切割、摘穗以及扒皮工作放在第一階段完成,把玉米運送至晾曬場開始第二階段的工作,完成對風干玉米的脫粒,留下自用或用作銷售。
(4)谷物聯合收割機
采用谷物聯合收割機通過變化玉米割臺的方式完成收獲,亦可一次性展開整個玉米收獲過程的作業,同時將玉米受損率控制在3%以下。
2.4.2 倒伏玉米收獲的機械化技術
(1)加設扶禾的裝置
將扶禾尖亦或是扶禾裝置加設在玉米收獲機械的割臺處,便可適宜的減小割臺的傾角度數。
(2)抗倒伏收獲技術
按照玉米倒伏方向進行逆向的收割,可盡量減小籽粒折損率。
(3)作業技巧
在收獲時,以低速、大油門保持勻速的前行,防止收割機發生故障問題。
2.4.3 收獲機械設備
當前用于玉米種植中的收獲機有多種類型,其品牌各異、型號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具體的選用上依舊是要結合本地區玉米實際種植情況,按需購買與使用。
常用的玉米收割機有自走式、牽引式、背負式以及玉米割臺這幾種。其中,背負式的玉米收獲機是面向一行作業的收獲設備,使用時需要相應配上不同型號的拖拉機,應用優點在于行距不會對其造成束縛,適應性強,但缺點在于效率低,這也是該類機械使用受限的主要原因。自走式的玉米收獲機則被廣泛用在大面積田塊當中,這類機械的設備結構復雜,一旦有問題出現就會導致收獲效果欠佳。玉米籽粒直收機雖然目前在國內的使用并不普遍,但據預測,將來的玉米收割方式便是以此為主要技術。
3 結論
農業的新時期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機械化時代,機械化技術與機械設備在新時期農業產業中的應用勢必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尤其是在玉米種植中全程落實機械化技術的應用,不僅有利于減小勞動力投入,而且還能實現玉米種植的精量播種、機械化收獲等,使玉米種植的全過程得以更為便捷的實現,綜而推動玉米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武小燕.安徽省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難點及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24):42-43.
[2] 王連銳,方佳夢,王志文,等.青貯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與配套機具 的研究現狀及發展思路[J].江蘇農業科學,2020,48(13):47-53.
[3] 陳瑞佶,張建,劉興舟,等.玉米新品種墾豐101特征特性及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J].種子,2020,39(5):127-129.
[4] 李艷.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在壺關的示范推廣與應用[J].當代農機,2022(1):35-36.
[5] 史立華.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探索及技術集成推廣應用[J].鄉村科技,2021,12(10):117-118.
[6] 王良軍,王孝平,梁建華,等.玉米裕豐303全程機械化生產表現與機械化栽培技術[J].湖北農業科學,2018,57(7):16-18.
[7] 葛延年.免耕播種技術在玉米全程機械化中的作用與注意事項[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11):128-129.
[8] 楊永兵,王岳東.機械化高效高產技術在紅河州玉米種植上的運用[J].河南農業,2020(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