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薇
(廣州敦行公共藝術設計院)
隨著企業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設計產品時既要關注其品質和功能,也要重視外觀包裝的作用發揮,保證產品能夠帶給消費者更強的視覺沖擊、享受,從而贏得消費者認可,實現銷量的提升。尤其是伴隨社會的不斷發展,也相應提升了消費者的審美品位,包裝單純依賴感官沖擊,已然難以實現消費者目光的良好吸引,無法再適應現代包裝設計的發展。因此,越來越多設計師開始青睞于融入藝術元素。作為集多種手法(雕、塑、刻)于一身的傳統造型藝術,雕塑藝術既能創造可觸、可視、可感的立體藝術形象,也能傳達深層次的審美意境、審美情感和反映社會文化,在現代包裝設計中靈活應用這門藝術,在使消費者感官需求得到良好滿足的同時,完成一種特有精神的傳遞,進一步提高產品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1]。
雕塑藝術起源于石器時代,是雕、刻、塑三種創作方式的總稱,屬于極為古老的一種藝術形式。包裝設計中雕塑藝術的應用,歷經了繁榮-衰落-復興的過程。早在春秋戰國時,在商品包裝中雕塑藝術就得到應用。據《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所記載:“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所謂“木蘭之柜”即盒子為木雕雕刻。“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則是說,盒子利用鐫雕技術鑲嵌了寶石[2]。因為當隋唐時期才開始流行紙張,所以,古代人的包裝盒多為銅盒與木盒,在包裝設計領域根雕、銅雕與木雕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到了近現代,市場上涌現出大量的塑料包裝制品,而在塑料材質上雕刻藝術的價值得到良好體現,故此,在包裝領域中雕刻藝術漸漸沒落。隨著近些年人們審美需求的不斷提升,廉價的塑料包裝已無法吸引公眾目光,使之產生購買念頭,進而雕塑類包裝再次進入公眾視野,通過雕塑藝術既有助于商品藝術價值的提升,也使現代包裝設計中雕塑藝術得以復興。
包裝是一件商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就精神文化層面而言,包裝又屬于藝術理念的一種外觀,能架起設計思想和產品功能之間的橋梁,需要擁有一個明確、統一的主題。如此既有助于產品價值的實現,也利于企業品牌形象的樹立[3]。設計師在把握主題時,先要對產品功能定位展開充分考量,然后結合產品功能選用適當的表現元素,如紙質類軟包裝,應對雕塑藝術的色彩元素進行借鑒。罐體、瓶體等包裝容器設計,應對雕塑藝術的線條元素、形態元素做更多借鑒;其次,要對企業品牌的整體設計風格進行充分考慮,如商標、標識及廣告等;最后,應密切圍繞企業的企業文化及品牌價值觀等,盡可能保證與設計元素協調統一。
基于現代商業視角,所有產品的生產、研發與設計,都具有極強針對性,設計師應對產品的目標客戶群及其消費層次做充分考慮,通過精準定位產品,使商品價值得以提升。包裝是產品的重要部分,與產品相同,也要保證設計定位的準確性,也就是設計師需清楚包裝定位于怎樣的一個消費層次。在包裝設計中應用雕塑藝術,首先設計師要初步了解產品的消費群體與功能定位;其次,要對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年齡范圍及性別占比等展開分析;最后,根據社會文化發展情況與消費者個人情況,完成作品風格的確定。例如,白酒包裝針對較高消費層次的群體,設計師結合其年齡偏大的特征,品位相對保守和沉穩,包裝設計風格也更為穩重[4]。比如,長期以來茅臺酒的品牌包裝均為白玉紅標;針對較低消費層次的年輕群體,設計師會結合一些時尚元素裝飾瓶身,比如當前市場上流行的低度白酒江小白(見圖1),其在瓶身繪制了男青年的形象,使產品和青年消費群體之間的距離有效拉近,從而收獲了理想的市場銷量。

圖1 江小白白酒
就功能層面而言,包裝設計需兼顧審美功能和實用功能,雕塑藝術更偏向審美功能;就時間層面而言,包裝設計為現代興起、發展起來的,雕塑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雖然在藝術設計范疇,兩者有所相交,但有著不同的本質。因此,設計師在包裝設計中應用雕塑藝術時,應以消費者為本,以包裝的功能性為基礎,對雕塑藝術內的元素中合理提取,展開良好設計。這樣一來,既能使消費者對產品和包裝本身的功能需求得以滿足,也能使消費者的精神文化需要和情感需要得到更好滿足。切不可過度崇拜雕塑藝術,使得包裝用量過多、造型復雜,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同時也要注重包裝的環保性和便利性。
在包裝設計中應用雕塑藝術,一方面是為了豐富視覺效果,突破傳統二維包裝的維度限制,另一方面則是完成一種文化內涵的傳遞,使產品的文化意蘊更濃厚。所以,在應用雕塑藝術時,要注重對其內涵展開深入挖掘,切莫停留于表面。例如,圣羅蘭的鴉片香水(見圖2),設計師便對香水背后的故事做了深入挖掘,從而完成了這款香水瓶的設計。圣羅蘭總設計師伊夫·圣羅蘭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來到中國后,對東方風情所深深吸引,并購買了一個鼻煙壺作為收藏,鼻煙壺華美瑰麗,壺中的鼻煙如同鴉片一般令人沉迷,因此靈感受到激發,設計了這款令人上癮、充滿誘惑的香水——鴉片,該款香水瓶身為鴉片般的顏色,雕刻了若罌粟的花紋,且繼承了中國鼻煙壺明快、簡約的線條風格,從而將一種令人沉淪、神秘、華麗、馥郁的感受傳遞給消費者。

圖2 圣羅蘭鴉片香水
現代包裝設計中雕塑藝術的應用,主要借助其功能、材料、色彩與形式,實現包裝設計視覺中心的有效突出。
一是,壓印。所謂壓印是在材料表面壓出起伏的文字或圖案的一種工序。通過壓印,能使包裝材料的深度增加,形成擁有一定體積的淺浮雕空間。例如,泰國的srisang dao大米在設計包裝時,就以大米脫殼后的谷糠為包裝材質,經過壓膜成型后,凸起的大米線條紋理與壓紋,讓包裝時尚感更強,并且大米用完之后,可將包裝作為紙巾盒多次利用,具有良好的環保性能。

圖3 泰國srisang dao大米
二是,裝飾配件。包裝中的裝飾配件融入雕塑藝術,重點是對企業文化與產品特色進行突出。如“眾神的花園”蜂蜜在外包裝進行了各種紙雕花卉的點綴,通過此種方式,將花朵沒被采蜜時的狀態良好還原。消費者通過紙雕作品,能見到森林內花朵授粉的形態,傳遞出“蜜蜂授粉”等同“生命傳遞”的價值,使產品獨特的文化內涵得以凸顯。
三是,凹凸。將凹凸印刷應用于包裝設計,能增強包裝表面的體積感,或是利用材質,讓包裝凹凸不平。這兩種方法,都是雕塑藝術應用于包裝設計的常見手法。比如,可口可樂玻璃飲料瓶的徽標凸起,便是呈現出了雕塑形態,打破了包裝表面的扁平形式。
四是,形變。雕塑藝術的基本語言之一,就是線條。線條的特點主要是裝飾性、抽線性和概括性。如基于常見幾何形體,把包裝容器的輪廓線條改造為復雜的幾何體,這種塑形手法,便是對雕塑藝術處理線性元素方式的借鑒。例如,SUPERUNION橄欖油通過手工制作的陶瓷瓶,完成包裝容器的設計,每個瓶子的形狀都是獨特的。圓柱形瓶身,變形之后成為了藝術感十足的裝飾品,能夠讓人擁有更良好的視覺體驗。

圖4 SUPERUNION橄欖油
五是,鏤空。雕刻的一種重要技術便是鏤空。借助雕刻機將對象穿透,使之外部文字或圖案看似完整,但內部嵌入了小的空心物體或為空心。比如,字節跳動曾將月餅盒設計為包的形狀,利用激光切割技術在盒蓋進行了中國古典建筑的鏤空處理,如此既實現現代文化和傳統文化的良好結合,也通過雕刻技術完成了企業文化的傳遞。
可應用雕塑的本色和簡潔,達成包裝設計色彩美的體現,且有助于形成獨特的企業文化符號與包裝個性的塑造[5]。臺灣的創意文具品牌“物外”,善于用黃銅制作精美的文具,在其“露銅”系列文具包裝盒上,產品所用材質顏色和黃銅色良好呼應,將色彩的暗示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使產品更具品質和價值。現代包裝設計過程中,通過對雕塑藝術中用色特征的利用,完成色彩美規律的掌握,實現既具現代氣息又富東方特色的作品創作。
雕塑藝術的物質載體即為材料。選擇包裝材料,可借鑒雕塑材料。首先,材料不同所呈現的肌理與質感也具有很大差異。其次,天然材料與可降解環保材料,能使大眾的觸覺體驗與視覺感受得以豐富。比如,包裝設計中木質材料使用較多,可結合《中國木材節約代用工作實用手冊》所列舉木材,借助竹子、木屑、稻殼、樹枝等代替材料,展開包裝設計和生產,使實木材料的昂貴成本得以節約,使產品展現的肌理質感更為自然。最后,可借助新型材料完成包裝雕塑形態的塑造,實現質感與形式上視覺體驗的創新。例如,某手機殼材質中具有生物聚合物與亞麻秸稈廢料,丟棄手機殼后自行分解,要在半年至3年的堆肥環境下才能實現,所以能很大程度避免手機殼破裂的情況,這一產品良好保持了生物堆肥性、降解性。
一方面,互動功能。雖然包裝設計與雕塑藝術都為藝術作品,但兩者都需借助變化造型形態,來促進設計和受眾之間的溝通,使信息傳達效果更佳。包裝中融入互動元素,既有助于消費者的良好吸引,也能通過互動環節,完成產品信息的傳遞。比如,軒尼詩V.S酒以白色的PET盒子為包裝,盒子打開后,消費者能取出盒內和酒瓶的波紋網狀桿,同時在盒蓋上方展開自由組合、排列,完成藝術雕塑作品的打造。
另一方面,趣味功能。在包裝設計中應用雕塑藝術,為了使之趣味性更高,不能僅切割物體表象,還應通過提取、挖掘及整合,人或各種生物特征,借助比喻、膩人、夸張等藝術形式,使包裝幽默感得以增加。例如,某概念酒在設計包裝時,借助酒瓶底部的幽靈眼睛與不規則凹痕,完成“幽靈”特征的營造。玻璃酒瓶的漸變工藝,也給產品蒙上了一絲神秘色彩。這一包裝在形式變化中和材料選用有機結合,通過對瓶體結構展開雕塑樣式設計,使包裝形式更為新穎。
雕塑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探討與研究雕塑藝術,并非是為了重復過去,而是為了給現代社會發展帶來更好地服務。通過對傳統雕塑藝術的借鑒與弘揚,能借助更為新穎的表現手法與設計理念,使包裝設計表現手段得以豐富,從而促進現代包裝設計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