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再萌(山東菏投一諾全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山東 菏澤 274002)
為實現對EPC承包模式下建筑項目的規(guī)范化與科學化管理,應在管理實踐工作中將施工單位作為主體參與對象,進行EPC建筑項目的設計管理。在管理中,明確施工方參與管理的主要工作由五個方面構成,分別為:項目實施全過程設計進度綜合管控、對不同施工隊作業(yè)范圍的管理、施工現場材料與人力資源的管理、工程成本與工程限額設計管理、竣工成果質量控制管理。下述將對EPC承包模式在建筑項目管理中的實踐應用進行詳細研究。
EPC管理模式是指由承包單位按照合同當中規(guī)定的各項內容,承擔建筑項目工程的設計、材料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各項工作內容,并最終向業(yè)主方提交一個符合合同中各項規(guī)定的、能夠滿足各項功能需要的、具備使用條件的項目[1]。在這種模式當中,承包商需要承擔建筑項目的工程質量、進度、造價以及安全等各個方面的責任[2]。當前EPC承包模式已成為廣泛應用于建筑領域中的主流運行模式,其合同框架基本內容如圖1所示。

圖1 EPC承包模式合同框架基本內容
從圖1可以看出,在這種模式下承包方與業(yè)主方之間的責權接口十分明確,并且與業(yè)主間為單一的外部接口,以此能夠有效克服第三方介入造成的制約和脫節(jié)的問題,從而最大限度避免過程中的阻礙,促進管理工作的執(zhí)行效率進一步提升[3]。在EPC承包模式當中,業(yè)主原本需要承擔的風險完全轉移各類承包商。對于業(yè)主方而言,在執(zhí)行過程中通過對EPC承包的監(jiān)督管控,可以有效降低承擔的風險[4]。EPC項目管理是應用EPC承包模式的項目管理,相對傳統(tǒng)項目管理而言,這種管理模式下被管理對象得到了進一步的細化,并由項目逐漸轉變?yōu)榉秶〉腅PC項目[5]。EPC項目管理涉及多個核心知識領域,例如時間、成本、質量等,除此之外,為進一步提高管理效果,在管理過程中對管理任務細化分為風險管理、溝通管理、采購管理和合同管理等多項內容[6]。綜合上述分析,EPC項目管理仍然在項目總管理的范疇當中,并且在其實際應用中符合所有項目管理的基本邏輯以及科學規(guī)律[7]。同時,在此基礎上,能夠進一步縮小目標范圍,實現對建筑學項目的精細化管理,提高建筑項目管理的應用價值。
將建筑項目的設計階段管理作為EPC承包模式下管理實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應從項目投標階段開始進行管理設計,包括項目概念圖紙設計管理、初步階段設計管理、施工設計管理與竣工驗收管理。只有確保管理工作在建筑項目各個階段中落實,才能保證管理實踐成果達到業(yè)主方要求標準。以EPC承包模式下的項目設計環(huán)節(jié)各階段工作內容為例,進行建筑工程設計管理的邏輯設計。設計管理邏輯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EPC建筑項目設計管理
考慮到在設計階段不同環(huán)節(jié)中,承包方管理工作的執(zhí)行側重點不同,因此,下述將從建筑項目招標、項目初步設計、項目施工圖設計三個方面,進行設計管理工作的詳細規(guī)劃。
在建筑項目招標設計管理時,應正確認知EPC承包項目大多以固定總價的形式交易。因此,要確保工程項目在招標階段的工作具有經濟性、可靠性與合理性優(yōu)勢,應做好對招標文件、建筑項目當地法律環(huán)境與制度、建設項目所處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調查,通過對不同類型資源與文件的收集,確保項目的最終報價在符合工程項目當地經濟情況的基礎上,具有成本最優(yōu)化的特點。
在項目初步設計管理時,應根據所開發(fā)項目的功能、屬性、布控模式、經濟性能等參數,確定設計標準與設計規(guī)范。在此基礎上,結合地方政府發(fā)布的工程指導文件,分析建筑項目業(yè)主方對于此項目提出的輔助設備購進、施工準備等方面要求。在管理時,嚴格遵循合理性、科學性、綜合性、經濟性等原則,進行各階段概算的初步設計,保證項目初步設計管理工作在實踐中的可行性。在此過程中,應明確此步驟是實現建筑項目規(guī)范化管理的重要步驟之一,工程施工中的關鍵技術參數設計、主要機械設備選型等,均需要在此階段設立。基于項目總承包單位角度考慮,此步驟的重點是在滿足業(yè)主方對建設工程項目要求的基礎上,制定初步工程計劃,并獲得業(yè)主方對此方案的審批與認可。
在項目施工圖設計管理時,應全面考慮設計環(huán)節(jié)與施工環(huán)節(jié)兩者在工程中的銜接性。在此基礎上,明確此步驟的重心是實現對項目進度的設計、保證采購方案滿足施工要求,并以建筑項目施工現場需求為基準,發(fā)揮總承包單位在此過程中的引導與引領作用,保證設計的施工方案與工程方案具有可行性。
EPC總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項目在實施中的多方利益將統(tǒng)一到總承包工作中,因此,要在工程施工中將價值工程理論作為引導,對建筑項目方案進行可施工性的綜合審查。基于綜合控制角度層面分析,執(zhí)行此步驟是保證建筑項目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管理的前提條件,完善或優(yōu)化審查流程,不僅可以為項目管理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也可為項目的總承包方帶來較大的經濟收益與社會效益。對建筑項目審查作業(yè)流程進行描述,具體步驟為:①在EPC總承包單位中組建核心管理團隊與方案可施工性專項研究小組;②識別方案中存在的可施工性問題,將對應的問題整理并書寫成清單,明確研究對象;③設計建筑工程項目分包商經理;④由多方參與可施工性方案的研討;⑤評估并審查方案是否采用;⑥如評估結果為“采用”,可直接形成審查的最終結果與意見;⑦對建筑工程項目進行組織實施,并將最終的結果反映在設計文件中;⑧如評估結果為“不采用”,需重新組建研究小組,進行方案的重新編制與設計。
按照上述步驟,進行EPC承包模式建筑項目的反復審查,直到審查結果為方案“采用”。
從“項目設計與項目采購”“項目設計與項目施工”兩個方面,對EPC承包模式建筑項目中的核心業(yè)務進行深度交叉管理。
在進行前者交叉管理時,需要做好對工程施工工序的搭接工作,確保項目可以在業(yè)主指定工期進行完成。確保項目施工周期管理工作落實后,將管理工作深化至工序具體步驟中,進行施工材料的合理規(guī)劃,以此降低施工中對工程材料的浪費。
在進行后者交叉管理時,應根據工程的總體組織計劃,挖掘并定位影響工程項目規(guī)范化執(zhí)行的因素,并參照相同或類似的工程項目,進行備料方案的優(yōu)化設計,將施工材料準備周期延長,避免對工期造成拖延。同時,在項目施工過程中,考慮到工程施工作業(yè)現場可能存在多種對工程實施造成影響的因素,因此,要將總承包作為引導,結合現場工作的導向,進行項目進度的動態(tài)化與宏觀調整,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實現對項目造價的綜合管控。
為進一步探究上述提出的基于EPC承包模式的管理方法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將該方法應用到某建筑工程EPC項目當中,并針對應用本方法后該項目的最終造價結果是否在限額控制要求內,實現對該方法實踐應用可行性的驗證。已知某工程EPC項目的建設工期為37個月。該項目位于某市核心區(qū)域的主軸線上,與市政府以及行政審批部門之間距離較近,并且周圍包含了城市金融、商業(yè)、政治等眾多核心資源。首先,按照上述論述內容,將施工單位作為主體,對其管理內容進行初步明確。其次,再引入價值工程理論,針對EPC承包模式建筑項目進行嚴格審查。最終實現對項目設計、施工、采購等核心業(yè)務的深度交叉管理。同時,在實踐中明確管理方法應用的具體范圍,將施工作為主體,開展對該建筑工程EPC項目的管理,其具體工作內容為:第一,針對設計階段,從概念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等過程中對工程進度進行動態(tài)控制;第二,結合分包商與EPC合同界定標準,對各個專業(yè)的分工接口、技術沖突等進行協調管理;第三,針對參與到該項目中的各類資源進行管理。分別針對建筑工程EPC項目實施工作程序,對準備階段、分析階段、創(chuàng)新階段和實施階段的造價情況進行記錄,并將其與限額控制要求進行對比,對比結果見表1。

表1 實踐應用結果記錄表
從表1的記錄結果可以得出,按照本文上述提出的管理方法對建筑工程EPC項目的各個階段進行管理,其最終的造價結果均在限額控制范圍內,說明該方法的應用能夠在確保項目按照合同規(guī)定的進度、質量和安全目標完成項目的基本條件下實現對造價的有效控制,降低項目實施中不必要的浪費,進而促進各參與方各方面效益的提升。
為實現對EPC項目的綜合管理,開展本文研究。實驗結果證明,本文設計的管理實踐方案具有一定可行性,但要實現對管理工作的進一步深化,還應在此次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建立專項數據庫,對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多種問題進行整理并導入數據庫,將問題轉變成為經驗,為工程項目后續(xù)工作的規(guī)范化實施提供科學、可靠的指導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