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月
初二年級的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期,不僅身體各方面急速變化,這個階段也是自我意識覺醒的階段,開始對自己有所思考,包括體貌、個性、智力、人際關系等,常常對“我是誰”進行探索。“認識自我”是學生成長階段的必修課之一,全面正確的自我認識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唯有認清自己、接納自己,學會愛自己,發展出健康的自我概念,他才有能力去認識別人、肯定別人,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活動體驗:伴隨歡快的音樂聲,當老師說“大風吹”時,同學們大聲地問:“吹什么?”老師說出具有相應特征的同學,例如“吹勇敢(自信、大方、可愛……)的同學”,認為自己勇敢的同學就快速起立,大聲回答:“我是勇敢(自信、大方、可愛……)的人!”
設計意圖:通過熱身活動,活躍課堂氣氛,為后續活動中愛自己的重要環節——認識自己奠定基礎。
教師播放繪本視頻《我喜歡我自己》。視頻主要是一只小豬的獨白,表達了對自己的喜愛,即使是自己身上毫不起眼的特征,也值得欣賞和悅納。
教師: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豬,對你有什么啟發?
學生1:這是一只很自戀但是又有點兒勇敢的小豬。胖胖的屁股和細細的尾巴,這就是豬的特征啊!這有什么好喜歡的?但是她很勇敢,能夠把這些講出來。
學生2:這是一只很愛自己的小豬,她很會欣賞自己,看到自己的優點,她也一定是一只幸福的小豬。我們可以向她學習,多欣賞自己,也許我們的生活會增添更多的色彩。
教師:非常棒,從小到大,我們的教育都在引導我們成為愛國、愛家的新時代好青年,但是在愛別人之前,我們也許要先學會愛自己,才會有更多的能量去愛這個世界和他人。
1. 認識自己,悅納自我。
教師: 我到底是誰,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可能是大多數同學都會遇到的謎題。現在請同學們在導學案的兩個小人“有待提高的我”“令人自豪的我”下方寫出對自己的認識,也可以以小組協作的方式進行。稍后我們會請小組代表進行分享并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1:在有待提高的部分,我覺得超級多,比如說成績不好、脾氣暴躁、做事拖拉、馬虎……但是令人自豪的我絞盡腦汁就想出了一個,感覺自己人際關系還不錯,但是我也只找出了這一個,感覺自己沒啥優點。
教師:通過同學們的分享,我們發現了自我的復雜性,我們只有在充分認識自我的情況下,才能好好愛自己。那些積極的評價讓我們愉悅開心,甚至充滿了力量,讓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跨越荊棘,成為更加優秀的自我,但是那些消極負面的特點也許正困擾著我們,讓我們傷心失落,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學生1:如果是一些能夠改變的特點,我們就努力去改變它,把自己變得更加的優秀。我剛剛住校的時候,大家都說我的自理能力差,但是我通過不斷的學習,現在已經能夠很好地照顧自己了,我媽媽也說我變化大!
學生2:我們也可以學著去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小小的遺憾或者缺點,才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我。
教師:接納自我,讓內心成為一個溫和的空間,才是自我調節機制可以在身上起作用的前提。就像剛剛同學們說的,可能世界上很少有人對自己的每一面都滿意,但愛自己的人愿意去承認、欣賞自己積極可愛的那部分,也愿意去悅納自己當下的不完美,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因此愛自己,就是愛自己的每一面。

設計意圖: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引導學生認識自我,發現自己的可愛之處,對自己多一些關心和覺察,并學會悅納自己、欣賞自己。
2. 愛自己,從行動開始
教師:如果說認識自我是愛自己的前提和基礎,那么悅納自我就是愛自己的升華,如果從照顧身體和呵護心靈兩個角度出發,我們分別有哪些小技巧可以去愛自己呢?
學生:鍛煉身體、放松、向好朋友傾訴、尋求他人幫助、聽音樂……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將愛自己落實到行動上,學會有策略地從身體與心理出發,學會自我呵護與關心。
教師:我們可能曾經給失落的朋友寫過鼓勵的話,給收獲成功的朋友送出過祝福,但是可能幾乎不會給自己寫這樣的話。很多時候,只有學會愛自己,才會有更多的力量去愛他人。所以,今天花一些時間給自己好好寫一封信,可以是對自己的感謝,對自己不容易的看見和對自己的祝福。或是以一個第三者的視角,真的給自己送一封“情書”,夸夸自己的可愛,告訴自己是多么值得,值得世間所有的美好和幸福。待會兒請同學自愿分享。
學生1:可愛的小韓,回首過去,你有很多的不容易,也有很多的委屈和不開心,但是你一直對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從不曾放棄過對生活的希望和美好,希望你繼續保持,做可可愛愛的自己,永遠溫柔,永遠滿懷希望。
教師:愛自己并不等于縱容自己,隨心所欲。它是一種來源于自我了解的智慧,希望通過今天的課程,你會對自己有新的認識,會更愛自己一點點。記得常常翻閱你寫給自己的信,不只在今天,每天都要愛自己。
本節課比較偏意識流,以“愛自己”為主題,將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呵護自己穿成一條線,引導學生學會愛自己。最后“寫給自己的信”是整節課的升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自我進行關注,在分享的過程中,可以在學生的同意下由老師分享,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
編輯/王語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