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霞,上海市松江區教育學院德研室副主任、高級教師。上海市松江區首席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上海市中級學校心理咨詢師,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成員、上海市教委第四期“雙名工程”高峰計劃基地成員。主持上海市市級課題《“健康中國”背景下學科融合提升中小學生健康素養的實踐研究》,參與編寫《發展性心理輔導理論與實務》《抗疫期間中小學生及家長心理防護手冊》《班主任心理輔導》等專著。曾獲得上海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比賽初中組一等獎、上海市中小學德育研究協會“育德之星”、上海學校心理防疫抗疫先進個人、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適度的考試焦慮能夠激發學習的動力,但考試焦慮程度過高、持續時間過長,則會產生負面影響:
1.過度焦慮引發情緒困擾。學生深深懼怕考試,時刻擔心考試可能帶來的“災難性后果”,時常寢食難安,情緒難以控制,容易與他人特別是父母發生沖突,甚至對自己、對未來失去信心和希望。
2.過度焦慮影響學習表現。擔心考試所引發的應激反應,會影響學生的記憶力、注意力和理解能力,使得他們課上聽講時精力渙散、課下練習時效率低下、重要考試時發揮失常。
3.過度焦慮威脅身體健康。緊張焦慮狀態下,應激激素的持續分泌會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削弱人體抗感染的能力,這些都會大大增加學生患感冒的風險,而生病就醫可能導致的“缺課”還會進一步增加焦慮程度,引發惡性循環。
想要避免過度焦慮的負面影響,就需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考試焦慮”,了解引發“考試焦慮”背后的原因,掌握應對“考試焦慮”的方法,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節奏,只有如此,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發揮個人潛能、積極地應對考試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