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初中是個體自我意識飛速發展的階段,引導初中生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尤為重要。基于初中生開放性與閉鎖性的心理特點,好奇和創造的心理優勢,游戲理念在初中自我意識主題的心理輔導課中可以發揮巨大效用。
教師:(用手示意有一只虛擬球)我手里有一只虛擬的球,我會把球扔出的同時用眼神示意。接到球的同學請像我一樣用眼神示意你的伙伴,并且繼續把球傳出去。如果我們足夠專注,球就會在同學們手里不斷傳遞。
教師:同學們在游戲時有怎樣的感受?
學生1:開心。
學生2:有點緊張。
教師:我能感受到同學們的投入,盡管無聲但在虛擬球傳遞的過程中我們又被連接起來。期待在課堂中,我們也能這樣連接和溝通。
設計意圖:扔虛擬球作為熱身游戲,可以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聚焦起來。同時,虛擬球的優勢在于不會因為球落地而打斷節奏,學生間的連接能因球的傳遞而不斷加深。
教師:(出示投影)許多不同的個體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桌上有各種“姜餅人”紙片,請挑選一張代表自己。選擇完成后,在“姜餅人”頭、手、腳的位置寫上自己的5個特點并畫上喜歡的裝飾。
設計意圖:學生選擇“姜餅人”的過程實則是自我投射、內心世界外化的過程。選擇“姜餅人”之后寫下特點(并不要求是優點或缺點)進行涂色,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放松學生心情,巧妙繞過心理防御,獲得更輕松和真實的表達。
教師:同學和老師也很想知道在這個時代、這個年紀你會怎樣看待自己?黑板上有一個大號姜餅人,誰愿意把你的優缺點“借”給課堂用一用?
學生1:開朗、活潑、太胖。
學生2:成績好、不夠高、朋友多。
教師:感謝同學們“借”出了你們的特點。讓我們來觀察一下,這些特點都有哪些類型。
學生1:性格。
學生2:外形。
學生3:和別人的相處。
教師:我們的自我特點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會自我。哪些類型的詞語出現得較多呢?
學生4:外形的。
教師:看來很多同學很關注外形哦!同學們還在生長階段,人生中我們在每個階段的外形都會發生變化,不需要因為外形有太大壓力。
設計意圖:繼續利用姜餅人引導學生表達特點。利用“借”字激發主動性,降低學生自我暴露的壓力。諸如“不夠高”“太胖”等關于外貌的詞語也揭示著在初中生心中外形所占據的重要地位,教師可以適時引導,降低因外形產生的心理壓力。
教師:大號“姜餅人”身上凝結了許多優缺點,這個都是優點的姜餅人叫“小優”,這個都是缺點的叫“小缺”。邀請同學來體驗“小優”和“小缺”的心情。
學生1:(體驗小優,把小優貼紙貼在胸口)
教師:同學們愿意猜一猜,小優會有什么心情嗎?
學生2:開心、自信。
學生3:壓力很大、孤單。
教師:小優,當你聽到同學們的猜測,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1:我感覺被理解,既有開心也有壓力。
教師:同學們有什么話想對小優說嗎?
學生4:繼續努力。
學生5:放輕松。
教師:小優,當你聽到同學們的反饋有什么感受嗎?
學生1:很溫暖。
教師:關心與支持可以讓我們感到溫暖。成為優秀的人有開心也有壓力,或許也正是我們對壓力的應對才承接起我們成為更優秀的人。
教師:(取下小優胸前貼紙)現在你不是小優,你還是你自己。
設計意圖:以心理劇的方式體驗姜餅人的心情,邀請大家觀察、感受和思考。既為學生提供了直接和深刻的體驗,也在互動中呈現同學間的理解、支持,習得積極的人際互動模式。教師適時總結課堂生成,引導學生積極面對壓力。
學生2:(體驗小缺,把小缺貼紙貼在胸口)
教師:同學們愿意猜一猜,小缺會有什么心情嗎?
學生1:失望、難過。
學生3:傷心。
教師:小缺,當你聽到同學們的猜測,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2:同學們說得挺對的。
教師:同學們有什么話想對小缺說嗎?
學生4:希望你加油。
學生5:不要害怕失敗。
教師:小缺,當你聽到同學們的話,有什么感受?
學生2:很溫暖,我會加油的。
教師:小缺同學身上真的有很多缺點,成績不好、急躁。讓我們和小缺一起來看看,哪個缺點可能還不算太糟糕?
學生2:急躁。
教師:急躁代表什么?
學生1:他很想快點把事情做好。
教師:成績不好的特點背后還有什么?
學生3:他對自己有要求,希望能做得更好。
教師:缺點也有兩面性。急躁的人可能速度比較快,我們可以保留速度的同時試試改進效率。小缺聽后有什么感受嗎?
學生2:感覺自己好一些,沒有那么糟。
教師:(取下小缺胸前貼紙)現在你不是小缺,你還是你自己。掌聲感謝你的體驗。
設計意圖:通過“尋找例外”“挖掘原因”的方式引導學生看到缺點的兩面性,發現缺點背后的期待,以積極視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對缺點的接納與改變,對優秀的追求和對壓力的接納將活動引向了新的高度。
教師:再看看你手里的小姜餅人有什么發現?
學生1:我覺得很有趣。
學生2:我發現我還是有一些優點的。
學生3:缺點和優點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有信心。
教師:今天,我們在姜餅人的陪伴下,展開自我探索的旅程。拿起這個可愛的姜餅人,向你的伙伴揮揮手感謝一節課的陪伴。把它放在胸口,當我數到3、2、1時,對自己說一句此刻最想說的話。
學生:(自我激勵)
教師: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同時我們與身邊人又有許多共通點。讓我們帶著對自己的覺察,帶著對未來的期待,繼續加油成長吧!
本節課以心理劇的角色體驗入手,通過趣味生動的姜餅人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投射,通過自我表達凝聚團體共識,通過個別化的角色體驗理解優缺點特質帶來的影響,通過班級團體互助增進伙伴關系,在輕松的游戲中完成認識自我的主題。
游戲之中,學生們跟隨著“姜餅人”展開探索之旅,發現個性、認識共性。游戲之外,學生們借此接納不完美,樹立改變的信心。盡管游戲是虛擬的,但在游戲中所獲得的控制感和適宜感以及情感和認知的收獲卻可以遷移到游戲外的真實生活中。
編輯/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