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燕
摘 要:群眾文化活動是構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最主要內容,具有典型的服務性和社會性特點,是群眾文化服務基層的最主要形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群眾文化建設力量不斷增強,但同當時高度發達的社會市場經濟相比,我國群眾文化建設力量已經產生了一定的滯后性,與廣大民眾對中國優秀文化的審美要求尚有很大距離。這就對中國群眾文化的創新能力突出了新的挑戰,唯有不斷創新才是發展壯大中國群眾文化的根本源動力,也才能為中國群眾文化的開展拓寬新途徑。
關鍵詞:群眾文化生活;豐富業余生活;提供業余生活水平
引言
民眾文化發展的創新方向民眾文化發展的創新標志著人類社會文明生活的提高,在物質文明建設工作日益發展的今天,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也需要同時跟上發展。在這一思路的指引下,民眾文化建設的發展方向需要創新。群眾文化就是根植在基層單位的百姓文化,以服務群眾為先導,以構建群眾利益為核心內容,增強民眾文化中的活力。但民眾對待社會文化的理解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且在時間發展的洪流當中不斷的發生變化甚至改觀,身為群眾文化工作人員,就必須深刻意識到這一變化,并做到與時俱進,在群眾文化的不斷創新中探索奮進。
1、文化構建的現狀分析
文娛是民眾社會文化社會活動的主體表現形式,要使民眾社會文化社會活動的功能得以發揮,在民眾社會文化社會活動展開的整個過程中,不但必須把民眾社會文化社會活動的文娛性表現起來,而且需要展開的社會文化活動內容還必須集政治思想性與科學知識性于一身,使民眾在文娛身心健康的過程中,還可以汲取到更多的人文科學理論知識,并以此促進民眾的科技文化素質得以全面提高。由此可見,加強對群眾文化活動進行的調查研究工作是十分有現實意義的。
1.1活動形式單一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的興起,我國普通人民大眾物質要求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而與此同時,人民民眾對于文化精神政治意識形態思想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在日益提升。在豐富人們多姿豐富業余日常生活的今天,廣大居民也更加渴望能夠通過居民社團文化精神構建實現活動了解到更多的社會生活人文歷史資訊,以及了解到更多的社區鮮活經歷、新技能。而就中國目前的公眾社會文化社會活動發展狀況來看,公眾的社會文化社會活動表現形式仍主要以中國傳統社會文化休閑的方法為主,脫離了當地社會人文特點與風俗習慣。
1.2缺乏充足的活動資金
目前,對群眾文化建設資金的投入仍主要依托于地方政府部門。而隨著部分地區政府為了追求政績,將工作重點都放在了當地的經濟建設方面,對群眾文化建設資金也失去了相應的重視,"重經濟,輕文化"的現狀仍然普遍存在。在這樣的發展思路指導下,由于部分政府在群眾文化項目上的不作為,政府部門對于群眾文化建設的扶持資金也十分限制。而群眾文化項目又是一項耗資很大、生命周期也很長的項目,政府必須長期支持下去才可以見到成效,而建設資金投入的不足也導致了群眾文化建設項目并不能完全的適應群眾文化的發展需要。
1.3群眾文化隊伍的創新思路要打開
文化館是基層群眾文化社會活動舉辦和文化宣傳工作的重點單位,文化館人員也是群眾社會活動舉辦的重點執行人員,工作者的整體綜合素養對群眾社會活動的舉辦水準可以形成影響。作為最基層的文化館或者街道文化站的工作人員,傳播文化的形式需要跟上時代發展的節奏和步伐。隨著網絡時代而來的新興文化的迅速傳播,讓我國的群眾文化不斷的變化發展,作為群眾文化的傳播者,一定要將創新的思路打開,在課程的設計以及活動的開展上,以更加新穎的方式吸引群眾的參與和支持。
2、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對策
多姿豐富的市民社會傳統文化實踐服務活動一方面是充分發揮調節市民參與積極性的重要關鍵,同時也是進一步提升市民社會傳統文化實踐服務活動開展水平的途徑。所以,基層單位社會傳統文化館就一定要針對市民需求和當地的社會人文特色,逐步豐富市民社會傳統文化實踐服務活動表現形式。而另外,基層單位社會傳統文化館也就一定要搞好節慶文化社會活動的基礎建設,通過開展豐富多元的節慶文化社會活動表現形式,如綜藝晚會、文藝技術比賽、戶內外藝術文化體育實踐服務活動等,可以利用我國的節慶傳統社會文化廣泛地啟動市民活躍。
2.1開創全社會關心文化構建的局面
人民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真正主人,文學活動舉辦的宗旨就是豐富的精神生活,推動國家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所以,群眾文化活動就必須要以群眾為主導,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為出發點與落腳點。
2.2繼續增加政府對文化建設的投入
足額的資金投入,是保障群眾文化活動有效進行的最主要保證。首先,各地主管部門一定要加強了對當地群眾社會文化體系建設各項工作的關注程度,將對建設工作投放流動資金全部融入到了當地的財務管理規劃中,并加強了業務資金使用管理,以確保在當地群眾社會文化體系建設上所需人力和業務成本費用的撥付。其次,基礎社會文化館建設也一定要豐富資本,通過全面融合和利用各界資源,以吸納更多的地方政策企業參加到市民社會文化發展建設中,從而最終形成了由當地行政部門協同領導、社會公民一同參加的到好局勢,并由此進一步擴大了市民社會文化發展建設資金投入,以達到了對群眾文化實踐活動的高效利用。
2.3充分利用傳統文化資源為現實服務
但這些單純的大眾社區文化形式,已遠無法適應當代人民對社會文化生存方式的新要求,也嚴重影響到了人民參加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從而使得群眾文化活動的主體功能不能得到有效體現。
2.4積極指導和幫助群眾性文化活動的發展
基礎美術文化發展館也必須要在全面調查市民美術文化發展需要的基礎上,更注重地方政府對文學專業文化人員的招收和訓練工作,以提高地方行政部門對文學專業文化人員的人才待遇保障水準,從而吸收更多的文藝專業人員參與到社會藝術文化服務工作團隊中,并由此來增強市民美術文化發展活動的勃勃生機,提高文學服務質量。其次,基層文化館也應該做好群眾文化業務管理等各項日常管理工作,對文化人才資源加以合理配置,并由此來充分調動文化人才的崗位主體積極性和能力,以便于為社會主義群眾文化建設打下更加扎實的文化人才基礎。
結語
民眾文教社會,是國家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水準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國家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現代化強軍總體目標的重要技術手段。所以,我們必須要提高我們人民對群眾思想社會文化建設實踐活動開展的重視程度,要建立于社會實際中,對國民在群眾思想社會文化建設活動深入開展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具體情況剖析,并積極匯總成功經驗,提出正確合理可行的對策并進行落實,以此來保證國民社會文化建設實踐活動開展的正確進行,豐富國民的精神文明日常生活,切實提高群眾的科學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并以此促進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徐蓉蓉. 新時代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策略分析[J]. 今古文創,2021,(22):102-103.
[2]楊旭峰. 如何擴大公共文化培訓豐富群眾文化生活[J]. 文化產業,2020,(29):135-136.
[3]趙潤. 大力發展群眾文藝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思考[J]. 戲劇之家,2019,(35):239.
[4]. 大力發展群眾文藝豐富群眾文化生活[J]. 福建理論學習,2017,(04):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