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櫻蓓
摘 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在網絡文明建設背景之下,大學生文明上網、文明用網就顯得尤為重要。為營造清朗和諧及安全的用網環境,高校要通過網絡平臺線上教學、組織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發揮課堂主陣地等方式來培養大學生傳播正能量、正確應對輿論和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
關鍵詞:網絡文明建設;責任意識;大學生
一、網絡文明建設背景想加強大學生責任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所謂大學生的責任意識,簡單地說,就是大學生對自己、他人、集體和社會所負職責、任務和使命的認知、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1]。大學生有必要在應對網絡媒體的傳播和發展過程中擔負起相應的責任和使命。
1. 網絡文明建設是深化網絡生態治理的重要手段
處于信息時代,每天會從不同網絡媒體中接收到各種各樣龐雜的信息,這就免不了會接觸到大量的垃圾信息,比如網絡暴力、虛假廣告、詐騙消息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利用夸張標題,發布內容與標題嚴重不相關”的標題黨還是發布“低俗、虛假、暴力”等信息;不管是“煽動網民情緒,造成不良社會影響”,還是“人肉搜索”;不管是“為了經濟利益購買水軍”還是“帶動不良節奏,引發各種跟風吃瓜的現象”等,這些存續已久、危害網絡生態平衡的不文明網絡現象都屢見不鮮。大學生要做網絡文明建設的守護者,擔負起維護網絡空間健康發展的責任,自覺地維護好網絡空間發展的良好秩序。
2.網絡文明建設是傳播向善正能量的有效途徑
以網絡技術手段為支撐,生活中發生的美好的、向上的正能量的事件得以超越傳統紙質媒介等形式在社會公眾間大范圍傳播并且能夠獲得民眾最大程度的關心和支持力量,實現良好的反饋作用。借助網絡傳播手段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為正能量的傳播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這種快速流通的形式打破了以往借助紙質媒介、新聞聯播等的信息傳播手段,使得無數正能量事件能夠在第一時間被社會公眾關注到并且能夠獲取公眾及時的關切和響應。
3.網絡文明建設是順應以法治網的必然要求
總書記強調:“要把依法治網作為基礎性手段,繼續加快制定完善互聯網法律法規,推動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確保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2]。從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法到壓實互聯網企業的主體責任,從文化強國到網絡強國都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作用。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詐騙、網絡暴力、色情低俗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嚴重影響了公民的用網環境。大學生要從規范自身的前提下真正地參與到網絡文明建設的偉大事業中來,要堅定正確的發展方向,堅守黨的領導不動搖,時刻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致力于維護好和發展好網絡文明空間。
二、網絡文明建設背景下大學生責任意識培養的主要內容
1.堅守本心,培養傳播向上正能量的責任意識
總書記表示:“高校學生既是網絡新媒體的受眾,也是改善網絡生態的重要力量。要發揮高校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鼓勵學生利用所學所知,正面發聲、理性思辨,唱響網上好聲音,傳播網絡正能量,澄清是非、伸張正義,不做沉默的大多數。”[3]大學生要做網絡文明的建設者,要培養傳播向上正能量的責任意識,充分利用網絡傳播技術手段來傳播有意義、有溫度、有價值的事情。
2.明辨是非,培養正確應對輿論的責任意識
輿論的正確應對問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都不可避免的一個熱門話題。在這個網絡媒體飛速發展的時代,輿論問題主要在熱點新聞中體現出來,因此網絡媒體對輿論的傳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2020年到2022年這兩年期間內熱搜不斷,從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到各地相應解除風險危機,從兩會到征戰奧運會,從河南暴雨災害到全面小康,各種網絡平臺在信息的傳播與發展中發揮出功不可沒的作用。在當下,及時準確的信息公開已經成為公眾所共同追求的目標。作為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輿情觀,在應對輿論問題時要以絕對的理性態度去對待。
3.積極作為,培養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
網絡信息傳播過程當中的“鍵盤手”現象屢見不鮮,更甚至在未了解事件真實結果的時候,一些網民就以“言論自由”的名義大肆宣揚甚至惡意評價,還有虛假信息與低俗訊息的發布也會對人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一方面大學生作為高級知識群體,負有創造文明用網環境的責任,這是在網絡文明建設背景之下應當有的意識和概念。另一方面,對于網絡傳播過程當中的一些不文明的行為要勇于揭示出來,要培養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
三、網絡文明建設背景下培養大學生責任意識的途徑
1.利用網絡平臺線上教學,積極進行正面引導
在網絡媒體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高校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積極利用網絡宣傳手段來進行教學工作的開展,打造和諧的用網環境,達到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責任意識的效果。充分利用校園媒體、校園廣播、學校公眾號、學院公眾號、微博及抖音等傳播形式來發布相關信息以此來強化培養大學生責任意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方面,這種新型的信息傳播方式大大區別于以往傳統的線下授課方式更夠更好地被學生吸引并且接受,大大提升了宣傳效果。另一方面,學生也能夠從線上宣傳手段中對網絡文明建設有更加清晰的認知,更加認識到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從而達到加強責任意識培養的效果。
2.積極組織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強化責任意識
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高效應當多多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充分參與到活動中來,比如設計一些問卷調查實地發放、公益愛心活動、社區志愿者服務等,通過這種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方法來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意識。
3.充分利用正面素材,加強課堂主陣地。
在網絡文明建設的背景之下,高校也應結合熱點內容,將正面教育素材融入于課堂教學中來。首先,教師授課是大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學習形式,這種形式最直接,也最能達到知識傳播的良好效果,教師也能從課堂中得到學生的積極反饋。利用校園公開課、思政課和座談會等形式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介紹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相關重要部署、重要制度以及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的知識普及。使得學生在充分了解最新信息的同時能夠認識到文明用網和發展健康積極網絡文化的必要性。
參考文獻
[1]馬樹錦.當代大學生責任意識培養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2):130-132.DOI:10.16580/j.sxlljydk.2015.12.031.
[2]習近平《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8年4月20日
[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