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旭 邱嘯云
摘 要: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成為教師在日常教育過程中不可避免需要分析的一個問題。因此,作為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穿插學生德育教育,是需要教師進行自主探討的。對于學生而言,提升相應的德育素質能夠幫助學生在日后的成長道路上更加的去符合社會的要求,從而使學生在邁出學校、踏入社會的時候能夠被社會所認可。對于教師而言,通過提升學生德育素質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而學生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為自身的各項建設添磚加瓦。對于學生而言,良好的德育素質有助于贏得社會的認可,通過良好的德育素質,能夠使學生產生更好的滿足感和榮譽感,從而使學生在日后的成長道路上更加的順利。對于學生而言,只有教師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才能使學生進行逐步成長。因此,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穿插德育教育,要本著德育教育為先的態度,開展好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
關鍵詞:鼓勵教育;問題糾正;集體意識
對于教師而言,開展好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德育教育需要教師不斷的去進行摸索,通過多種方式才能確保學生德育素質顯著提升。對于學生而言,教師是自己身邊的一面鏡子,只有教師自身的德育素質過關,才能確保學生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學習教師的優秀典范,這點是需要教師認真去把握的,在開展學生德育教育的同時,教師也要及時的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確保自身在引導學生處理相關的問題,同時,要保證自身的價值觀符合當前社會的主旋律,切實從自身入手,發現自身的問題和不足,及時引導學生規避此類問題,讓學生在進行學習的同時,要強化對于自身問題的改進。對于學生而言,教師是指示標,如果出現偏差,對于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進學過程中嚴于律己。
一、強化鼓勵教育
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若想抓好德育教育,首先要明確的是,一定要通過鼓勵教育的方式,引導學生知曉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因此,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針對學生自我產生的一些善行,要及時的進行鼓勵,引導其他學生自發的去學習,從而在潛移默化當中提升德學生的德育素質。對于教師而言,通過鼓勵教育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更好的自信心,讓學生形成一定的向心力,從而使學生理解什么是德育素質,讓學生明白德育素質教育的價值所在。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發現學生的善行,讓學生的善行得到更好的宣傳,從而利用學生去影響學生,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對于教師而言,鼓勵可以是簡簡單單的話語,也可以是一些小物件,對于學生具有非常大的促進意義。因此,教師一定要把握這個關鍵點,及時的對學生進行鼓勵教育。
比如,一個學生經常幫助班級打掃衛生,教師要積極的進行鼓勵,從而使其他同學向這名學生學習,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幫助這名學生更加悉心地為集體進行奉獻,同時,也讓其他學生自發地向這名同學看齊,能夠促進學生的德育素質穩步提升。
二、注重問題糾正
能夠讓學生理解什么是自身德育培養,從而對社會產生新的認識,能夠更好地被社會所認同。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于學生的問題糾正,特別是具有顯著性傾向問題,要及時的聯系家長進行協調解決,對于學生三觀不正的問題,要及時的通過身邊實際的案例對學生進行教育,要確保學生在未來發展的道路上能夠更好的向社會主流看齊。由于學生家庭環境的不同,其三觀的培養往往受家庭因素的制約,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會發現或多或少的問題,針對這一現狀,教師要及時地加以糾正,確保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不能受到家庭乃至社會的影響。對于教師而言,重塑學生的三觀,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對于教師而言,可以促進學生的德育素質提升,確保學生在日后的成長過程中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求,另一方面,對于學生而言,能夠對社會產生新的認識,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因此,教師在日常教育過程中,不能抱著聽之任之的態度,弱化對于學生的教育,要本著實際情況對學生及時的進行問題糾正。
如對于學生出現攀比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的通過社會主流去教育學生樹立節儉意識,不能過分地對學生進行放任不管,要明確告知學生,只有通過節約的方式才能更好的去適應這個社會,教師一定要注重對于學生德育問題的培養,從而使學生在未來成長道路上更加順利。
三、培養集體意識
在日常的德育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對于學生的集體意識的培養,通過集體意識教育的方式,引導學生自發地樹立集體意識,從而為日后的成長奠定一個更好的基礎。對于學生而言,集體的意識的培養,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明確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優先的為集體考慮,從而更好的能適應社會主流。對于學生,通過良好的集體意識教育,能夠讓學生更好的認清現實,從而產生奉獻意識。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為集體利益考慮,確保學生在日后的成長道路上能夠犧牲個人利益,為集體利益服務。對于教師而言,集體意識的培養需要家長的配合,因此需要教師不斷的去聯系學生的家長,引導學生在學校和家庭教育的影響下積極進步。
針對集體的勞動活動,教師要積極地組織學生,讓學生自發地參與集體勞動,對于表現良好的學生要及時的進行表揚,同時對于表現不好的學生要及時進行批評,要確保學生在安排之下共同的為這個集體努力。
總而言之,對于學生德育素質的提升,教師需要認真的去探索,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通過鼓勵教育的方式,及時對學生表現出來的善行進行表揚,同時對于相應的問題要及時的進行糾正,不能放任不管,讓學生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同時,要積極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讓學生學會奉獻,從而更好地符合當今社會倡導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1] 盧柏和. 對小學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 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20(12):51-52.
[2] 熊博,胡婷慧. 小學德育教學實踐的初步探討[J]. 中外交流,2020,27(30):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