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瑋鴻
摘 要:本文運用觀察、調查、訪談、查閱文獻資料、數學統計法,對中學生的早餐飲食結構和習慣進行調查研究。本次調查針對的是本校中學生,結果顯示本校大部分學生早餐攝入次數和時間正常,早餐飲食種類以谷物類為主,蛋白質攝入量充足,蔬果攝入量相對較少,而油炸類食品攝入量較多。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旺盛的時期,因此,對中學生早餐飲食結構和習慣提出建議,更有利于中學生健康體質和合理膳食。
關鍵詞:早餐? 飲食結構? 飲食習慣
早餐,又叫早點,是指早上享用的餐。一般來說,起床后20-30分鐘進食最合理。人體生長發育所需的能量及營養物質,都是從食物中獲得的。不同早餐中營養物質的種類和含量不同,因而獲得的營養物質就有差異。為了滿足中學生身體快速生長發育和學習的需要,早餐合理的飲食結構和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二十中、海寧學校中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他們早餐飲食情況,從中發現不足,并提出合理的建議。
一、研究方法與對象
(一)研究對象:
選取湛江市第二十中學、湛江海寧學校的非畢業初中生2000人。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文獻資料:通過互聯網進行資料搜索、圖書館查閱文獻
2、問卷調查:對所調查的兩所學校發放調查問卷2000份
3、訪談、觀察:采訪調查學校的學生關于早餐飲食結構和健康的問題
4、數學統計法:對問卷得到的數據進行統計
二、結果與分析
(一)中學生早餐飲食習慣攝入情況
調查結果1顯示,每天堅持吃早餐的中學生為1952人,比例為97.6%,一周吃早餐大于4次的中學生為40人,比例2%,還有8人,一周吃早餐少于3次。
調查結果2顯示,早餐時間固定的學生為1856人,比例92.8%,還有114人早餐時間不固定。
每當我們吃過飯后,大約經過4個小時,食物通過在體內的消化吸收,將全部排空。因此,為了不斷給人體補充能量,必須4~6小時安排一次用餐。當我們經過8個小時的睡眠,機體消耗儲藏的能量來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如果長期不吃早餐或者餓了再吃,不但會引起全天能量和營養攝入不足,而且全身的免疫力降低、機體的抵抗力就會大大下降,甚至會引起膽結石、誘發心肌梗塞、形成腦血栓、加速衰老等。
(二)中學生早餐飲水攝入情況
調查結果3顯示,每天堅持早餐前一杯水的同學為1912人,比例為95.6%,而早餐前偶爾覺得口渴才喝的同學為380人,比例為1.9%,早餐前不會水的同學為500人,比例為2.5%。
調查結果4顯示,有1880人,比例為94%,認為早晨一杯水有預防心血管疾病、排毒養顏的好處,而認為早晨飲水沒有好處的有120人,比例為6%。
早餐前應先喝水,人經過一夜睡眠,從尿、皮膚、呼吸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和營養,早餐起床后處于一種生理性缺水狀態。飲500—800毫升溫開水,可補充一夜流失后的水分,還可以清理腸道、促進機體的排毒功能。
(三)中學生早餐飲食結構攝入情況
調查結果5顯示,早餐以谷物類為主的中學生為704人,比例35.2%,早餐以蛋白質類為主的中學生為578人,比例28.9%,早餐以油炸類為主的中學生為414人,比例20.7%,早餐以蔬果類為主的中學生為168人,比例8.4%,還有136人早餐以飲料零食為主。
調查結果6顯示,在早餐選擇上有66.8%的中學生從口感和色澤考慮,15.9%的學生從營養價值上考慮,7.2%的學生考慮價格,還有10.1%的學生只是為了填飽肚子。
調查結果7顯示,認為自己早餐飲食結構合理的中學生為456人,比例為22.8%,剩下1544人認為自己缺乏相關的知識、經濟條件和個人口味等所以早餐飲食結構不合理。
早餐飲食結構結構搭配基本原則是主副相輔、干稀平衡、葷素搭配。早餐是一天中最不輕易轉變成脂肪的一餐,早餐所供給的熱量占全天的30%,主要是靠主食來供給的。缺乏碳水化合物主食,可能造成養分不良,低血糖等現象。所以可進食一些淀粉類食物比如:面包、粥等。上午人體是否能維持充沛的精力主要依靠早餐所食用的蛋白質、脂肪而定。因此,需要適量攝進一些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品,如:雞蛋、豆制品等食物作為輔餐。維生素是人和動物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必需從食物中獲得的一類微量有機物質,因此早餐可以進食點蔬果類。
參考文獻
[1] 曹惜語.譚愷韞.冉睿.彭艷.陰文婭 營養課程干預-評價體系在四川省縣城中學生早餐認知及行為改變的應用效果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9年第2期
[2] 劉葉 唐山市運動員早餐飲食的調查與研究[J].體育時空.上半月 2012年第三期
[3] 劉立亞.張志軍.黃雪梅.胡昌軍 某醫學院校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與飲食行為的調查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08年06期
[4]徐粒子.金少華.王淑芬.陳志飛. 安徽省兩城市中學生早餐和零食消費情況調查結果分析[J];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11年06期
[5]曾芳.孫振球.許林勇.楊麗娜.虞仁和.鄧靜.曾游哲.趙利.趙曉華.林茜. 西部兩縣低年級小學生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態度、行為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年02期
霞山區中小學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下的生物校本課程的創新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