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勇峰
摘? 要: 隨著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推進,各地區市場運行遵循經濟規律的程度更高,“要素向投入回報更好的地方流動、產業向綜合成本更低的地方聚集”的態勢愈加明顯,區域經濟或在一定時期內呈現“強者更強”的發展格局。這對于仍屬欠發達地區的內蒙古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內蒙古應抓住“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機遇,以打好“組合拳”、走好“轉型路”、練好“基本功”、下好“先手棋”四項舉措為抓手,著力提升要素吸引力、激發內生驅動力、提高區域競爭力、增強發展新動力,加快形成包容寬松、公平透明的發展環境,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內蒙古? ? ?統一大市場? ? ?機遇? ? ?挑戰? ? ?高質量
4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意見》提出一系列務實舉措,旨在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意見》的實施,將有效推動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促進我國市場由“大”變“強”,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有力支撐。內蒙古要抓住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帶來的機遇,在找準自身功能定位基礎上,實施四項“好”舉措,著力提升要素吸引力、激發內生驅動力、提高區域競爭力、增強發展新動力,加快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
一、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將重塑區域經濟格局
(一)區域競爭優勢內涵改變,政策優惠地區優勢趨弱
隨著《意見》的貫徹落實,各地區將不再出臺和執行有悖于全國統一的市場基礎制度和規則的優惠政策,包括一些地區的“隱性”優惠政策也將被廢止取消,區域競爭優勢中的政策優勢將逐漸淡化,區域間的經濟角逐將更加依賴營商環境、產業基礎、要素支撐、區位條件、資源儲備利用等因素。這對于部分把特殊優惠政策作為重要競爭優勢的欠發達地區來說,將會形成較大影響。
(二)要素流動更加暢通高效,發達地區虹吸效應強化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我國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但主要集中在商品市場領域,要素市場化改革步伐相對緩慢,要素市場分割的情況還比較普遍,如社保還沒有完全實現全國范圍互通互認,阻礙了勞動力在區域間特別是省際間自由流動。《意見》的貫徹落實,將加快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進一步完善統一要素資源市場,區域間要素流動將更加暢通高效,要素集聚能力較強的經濟發達地區匯集要素的“洼地”效應會進一步強化。
(三)產業集約集聚加快發展,區域產業分工更加明晰
隨著《意見》的貫徹落實,地方保護、市場分割、行業壟斷將被逐漸打破,產業配套優勢、要素成本優勢、交易成本優勢等轉化為綜合成本優勢的趨勢增強,各類產業將加快向綜合成本低、效率效益高的優勢地區集聚,全國范圍內將形成若干產業鏈集群,區域產業競爭隨之表現為各地區之間產業鏈集群的競爭,區域間產業分工也將更加明晰,重復建設和產業同質化問題將趨于緩解。
(四)有效釋放居民消費需求,城鄉區域差距有望縮小
國家將以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為依托,圍繞內外貿一體化、線上線下融合、城鄉區域協調等重點領域,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暢通國內大循環,著力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生產、物流成本將明顯下降,商品流通更加順暢,同時服務業改革進一步深化,信息、住房、培訓、醫療、養老等服務領域有效供給增加,這將顯著促進居民消費擴容提質,特別是對于消費水平不高的農村地區、中西部地區來說,效果將更加明顯。
二、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給內蒙古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一)從要素看
隨著統一要素市場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和全國性證券市場板塊間的合作銜接更加緊密、各地區技術交易市場連接更加緊密,將有效提升內蒙古優勢領域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集聚能力和使用效率。但同時由于營商環境不優、產業層次不高、創新生態不完善等問題,內蒙古對要素特別是高端要素的吸引能力不強不會明顯改觀,加之經濟發達地區要素集聚能力將呈現趨于強化的態勢,內蒙古和經濟發達地區在吸引、留存和使用要素方面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二)從產業看
內蒙古冶金、化工、農畜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既有資源優勢,也在技術裝備、工藝路線上具有后發優勢。隨著區域產業壁壘逐漸破除,內蒙古這些傳統優勢產業在綜合成本方面的競爭優勢將得以強化,發展空間將有望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特別是《意見》提出“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應的前提下,結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有序推進全國能源市場建設”,這將促進內蒙古能源特別是新能源產業發展,加快自治區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綠色轉型步伐。但對于一些在要素支撐、產業基礎、消費市場等方面不占優勢的制造業、特別是終端消費品制造業來說,內蒙古的產業吸引力和集聚能力將會下降。
(三)從生態看
《意見》提出要“培育發展全國統一的生態環境市場”。國家將依托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用水權交易市場,探索建立初始分配、有償使用、市場交易、糾紛解決、配套服務等制度。內蒙古森林面積4.08億畝、人工林面積9900萬畝、森林蓄積量16億立方米,分別居全國第一、第三、第五位,具有豐富的碳匯資源。國家培育全國統一生態環境市場、推進碳排放交易,有利于內蒙古碳匯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四)從消費看
隨著全國統一的商品和服務市場不斷健全,商品質量體系、標準和計量體系將更加完善,市場監管水平進一步提升,消費環境趨于優化,商品和服務有效供給增加,消費成本下降,將提升內蒙古居民消費意愿,居民消費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但由于終端消費品生產主要處于區外的市場格局仍將持續,內蒙古消費外流的情況不會改觀。986073C5-D712-4C97-9D9A-8EB7F33C930A
三、實施四項“好”舉措,推動高質量發展
內蒙古應主動搶抓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圍繞“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建設,找準自身功能定位,堅持強化優勢與補齊短板并重,實施四項“好”舉措,盡快提升要素吸引力、內生驅動力、區域競爭力、資源匯聚力。
(一)打好“組合拳”,以“優化環境”提升要素吸引力
堅持立破并舉、多項施策,加快形成包容寬松、公平透明的發展環境。一是深入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內蒙古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等政策,扎實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通過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清理全區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的涉及市場主體活動的地方規章、規范性文件、以“一事一議”形式確定的具體政策,對不符合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精神的予以廢止,為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打好基礎。三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和市場信息交互渠道,增強市場主體創新主動性和交易便利性。四是建立公平競爭審查政策與產業政策協調保障機制,推動產業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轉變。
(二)走好“轉型路”,以“創新引領”激發內生驅動力
強化技術創新引領作用,支持和鼓勵前沿科技在應用領域滲透,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加快內蒙古經濟轉型升級步伐。一是深入推進“科技興蒙”行動,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大力實施“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以稀土、材料化學、生物化學、食品等優勢領域為核心加快形成要素集聚的“科技洼地”。二是創新市場交易模式,升級商品交易市場體系,利用區塊鏈、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助力暢通高效市場體系建設,構建呼包鄂烏及周邊地區的現代消費中心,打造內蒙古中部高標準市場集群。三是建設現代流通網絡,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動第三方物流企業科技創新及應用,形成商貿流通新平臺新業態新模式。四是培育發展數字產業集群,加快形成算力輸出、資源調配、要素交易、信息消費、人才培養、智能制造等全產業鏈體系,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
(三)練好“基本功”,以“強化優勢”提高區域競爭力
圍繞“兩個基地”建設,培育良好產業發展生態,推動優勢產業擴大優勢。一是抓住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的重大機遇,以“兩個率先”“兩個超過”為目標,大力推動技術、工藝、系統、裝備、材料、平臺的研發和應用,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二是積極推進電源側儲能發展,建設“風光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三是實施延鏈補鏈強鏈行動和品牌質量提升行動,構建生物制藥、稀土、有色金屬、現代煤化工、風電裝備、光伏裝備、奶業、肉羊、肉牛、馬鈴薯、羊絨、文化旅游、新能源汽車等14條重點產業鏈,實施好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加快推動產業鏈現代化。
(四)下好“先手棋”,以“先行先試”增強發展新動力
依托內蒙古先行先試“三項改革”,對接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求,積極探索發展新路徑,為自治區發展贏得先機,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內蒙古經驗”。一是探索建立可持續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基礎上,依托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積極推進碳匯交易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助力實現“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二是創新同俄蒙合作機制,精準評估國際局勢變化特別是近期俄烏沖突引發的部分產品市場空白情況,出臺定向支持政策,推動內蒙古優勢產業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提升全球市場份額。
參考文獻:
[1]史樂蒙.大宗商品行業如何參與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J].期貨日報,2022,(4).
[2]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2-04-30.
[3]曹悅妮.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N].中國自然資源報,2022-04-12.
[4]齊宣.加快推進大宗商品期現貨市場建設[N].期貨日報,2022-04-11.
[5]郭沛宇.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N].中國有色金屬報,2022-04-12.
[6]吳佩海.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對酒業釋放哪些利好?[N].華夏酒報,2022-04-26.
[7]韓永軍.發揮數字化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中的關鍵作用[N].人民郵電,2022-04-19.
[8]支彤.建設全國統一能源市場[N].中國電力報,2022-04-12.
[9]郭麗巖.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J].經濟,2022,(4).
[10]朱英子.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對信托業有何利好?[N].21世紀經濟報道,2022-04-13 .
[11]佟成元.貫徹落實內蒙古第十一次黨代會及全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展望2022年經濟形勢——第71期發展改革論壇綜述[J].北方經濟,2022,(2).
[12]高江虹.大市場需要怎樣的大物流?企業界縱論現代流通網絡建設[N].21世紀經濟報道,2022-04-12.
[13]曹政.打破顯性隱性壁壘促進經濟循環暢通[N].北京日報,2022-04-12.
[14]薛鵬.用足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N].中國紀檢監察報,2022-04-13.
[15]吳鐵林.2021年內蒙古經濟運行態勢及2022年展望[J].北方經濟,2022,(1).
[16]周子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一本公平透明賬[N].中國經濟時報,2022-04-13.
[17]張粲.為物流行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N].中華工商時報,2022-05-26.
[18]蔣永霞.建設應急物流體系 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N].中國商報,2022-04-21.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康偉986073C5-D712-4C97-9D9A-8EB7F33C93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