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杰
在有聲有色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大好形勢下,各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層出不窮;在轟轟烈烈的小學語文課程資源整合的主流形式下,各樣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式輪番登場。小學語文教學出現了新的改觀,小學語文課堂發生了新的變化。在這大好形勢下,部分語文教師的教學陷入了種種誤區,偏離了課堂教學改革的正確方向;在這主要旋律中,部分語文課堂的表現呈現出了些許誤差,奏出了教學改革演奏的瑕疵音。如何時刻追尋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正確方向?怎樣始終緊隨教學改革激情演奏的主旋律?筆者認為,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要想取得好成效,獲得好效果,必須要做到四個“不”。
第一,決不走過場,做到不虛。新的教育形式,傳統的教育理念肯定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新的教育對象,落后的教學方式一定早已不適合新學生的成長需求。教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教師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是大勢所趨。教學改革改就要改到實處,決不能心存僥幸,和教育政策打擦邊球;課堂改革改就要改得徹底,決不能走走過場,與教育主管捉迷藏。虛假的教學改革,損人不利己;實在的課堂改革,利生更利己。教學改革不虛,就是要認真學習教學理論,更新自我教育理念;課堂改革實在,就是要虛心采用先進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改革不走過場,教育之路才能走得踏踏實實。課堂改革不虛假,教育教學才能獲得顯著成效。
第二,決不搞形式,做到不空。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陷入了種種誤區,出現了些許不和諧因素。部分學校認為,語文教學改革就一定要改變原有形式,必須要搞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部分教師以為,課堂教學改革就一定要采用新式花樣,務必要采用四六小組學習制。其實,這些認識往往是片面的,這些做法常常是教條的。課堂教學改革改得是教育的理念,形式是次要的。一股腦地改變形式,往往造成課堂教學的不切實際,徒有虛表;一股勁地創新花樣,常常造成課堂教學的水土不服,空乏實效。課堂教學改革,形式主義是切忌,教條主義是大忌。
第三,決不刮胡風,做到不偏。在當前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形式下,全新的教學理念層出不窮,新穎的教學方式輪番登場,今年推崇這種教學理念,明年推行那種教學模式。教師就如同老黃牛,被“牽”著鼻子轉來轉去,身心俱疲。更有甚者,盲目跟風某種教學理念,胡亂模仿某些教學模式,教師教得浮躁,學生學得膚淺。“刮胡風”是目前許多老師身上存在的共性問題。“刮胡風”導致教師過分關注教學形式,而忽視了語文學科屬性的落實,偏離了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刮胡風”致使課堂過度重視教學模式,而忽略了語文學習規律的遵循,偏離了語文課改的最終目標。不刮胡風,做到不偏,才能認清語文學科的真實屬性;不刮胡風,做到不倚,才能認準語文學習的真正規律。
第四,決不亂打雷,做到不鬧。聽課之時,這樣一類語文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堂之上,一會兒小組探究,一會兒上臺展示,輪番上陣。教室之內,一會兒唱歌跳舞,一會兒快板相聲,花樣百出。鬧鬧騰騰是留給我們的首要印象,熱熱鬧鬧是帶給我們的最大感受。可是,最終的結果怎樣呢?要么,展示的時間和形式過長,導致課堂教學未能按時完成,頗有虎頭蛇尾之嫌;要么,展示的小組和花樣過多,致使教師點撥升華深不下去,具有蜻蜓點水之疑。教師教得過于膚淺,學生學得太過浮躁。“亂打雷”導致課堂太過鬧騰,打亂了課堂教學的步驟;“亂打雷”致使教學太過熱鬧,打擾了點撥升華的思路。語文老師請您切記:踏踏實實,才是師生共同學習的正路子;普普通通,才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真本色。
語文課堂教學決不走過場,做到不虛,才能取到教學改革的真經。語文課堂教學決不搞形式,做到不空,才能獲得教學改革的真髓。語文課堂教學決不刮胡風,做到不偏,才能領會教學改革的真諦。語文課堂教學決不亂打雷,做到不鬧,才能收到教學改革的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