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仙
【摘要】本文基于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評價的現狀,從多個角度進行改進策略的探究,希望為今后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提供一定的依據。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評價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課堂教學理念不斷被更新,人們對課堂教學評價越來越重視。完善優化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評價體系,有利于激發小學課堂的活力,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教學評價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有了教學評價才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客觀全面的教學評價能夠進一步推動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目標和任務的順利實現。如果教師沒有認識到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就無法在實際的教學中正確運用教學評價,勢必會影響小學生在閱讀課的積極性,最終影響整體教學效率。
一、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評價現狀
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課堂還沒有形成系統、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甚至一些地區的小學教師并沒有在學生之間展開有效的教學評價。調查發現我國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評價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教學評價的對象分布不平均。現階段小學閱讀課的形式多以小組形式進行教學和組織,所以教學評價也多以小組為整體進行評價,很少對班級以及學生個體之間進行教學評價。第二,評價內容不全面,過于注重結果。閱讀課堂教學應該包括知識內容、過程方法以及情感價值觀三個維度,因此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也應該從這三個維度進行,而不是集中在知識與能力方面的反饋。很多教師認為知識與能力方面可以通過成績看到結果,而情感和過程是非常抽象的虛像,容易忽略對其的評價。第三,缺乏統一的評價標準。一個科學、全面的評價標準是進行教學評價的核心。統一的評價標準能夠使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回答時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學生的回答是否符合標準?如果不符合,是在什么地方出現了理解錯誤,教師能夠及時給出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對于學生而言,清晰指出錯誤所在,下次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久而久之,教學評價的效果會越加明顯,課堂效果會大幅度提高[1]。
二、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評價改進策略
(一)均衡評價主體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將學生當作課堂的主人。這一要求需要教師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度,不以課程成績作為唯一評價標準。小學生初入校園,認知水平和價值觀等仍處于啟蒙階段,需要教師主動溝通了解每一名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對課程的吸收程度,讓每位學生有相同的機會,能夠回答不同的問題,對他們進行評價,并通過教學評價來激發他們的閱讀潛力,以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和進步。
(二)有針對性的教學評價
在日常的工作中,很多任課教師認為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心理特征是班主任的工作,自己只負責教好這門課即可。事實上,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師需要在備課時了解每位學生的性格,并結合本節閱讀的內容進行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保證盡可能多的學生可以參與到課堂中。比如,教師在備課時,要耐心細致地斟酌每個教學環節,換位思考學生會提出怎樣的問題,教師要如何去引導學生解開疑惑。在設計提問環節的問題時,要思考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會怎樣回答,思路如何。針對這些預設的回答和疑惑,教師應該如何評價才能夠使本堂課的效果最大化 [2] 。
(三)注重教學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和深度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除了知識和能力以外,對小學生的思想教育和認知心理的教導也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更加全面和深入,注重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通過科學全面的教學評價讓學生逐漸形成優秀的品德修養。
綜上所述,我國小學閱讀課堂的教學評價體系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學校和教師不斷的優化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張競.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評價的調查研究——以揚州市Y小學為例[D]. 揚州大學, 2017.
[2]曾福金.小學語文閱讀中的創新教學模式[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0):1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