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梅
愉快的寒假結(jié)束了,在這個難忘的假期當中,你一定學到了很多有趣的東西,遇到了許多有趣的人和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古代的圣賢是怎樣學習和交往的吧!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意思是】
孔子說:“學習并且按時進行溫習,不是一件高興的事情嗎?(我有按時完成假期作業(yè)哦!)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拜訪,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我有走親訪友哦!)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一位有德的君子嗎?(好委屈,可我什么也不說。)”
【背景】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指的是孔子。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提倡人與人之間相互友愛。這段選文便是《論語》的開篇之作。
【賞析】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以語錄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內(nèi)容包含個人修養(yǎng)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練,富有哲理。這段選文采用了排比句式,以三個連續(xù)的問句,引發(fā)讀者逐層思考學習交往過程中的心得體會,體現(xiàn)出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風格,以及雍容和順、含蓄有致的語言特點。
【用起來】
遠方的朋友來到身邊,又可以一起玩耍了,多高興呀!“有朋自遠方來……”后面接啥來著?“請出示健康碼。”哈哈,疫情期間,安全聚會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