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忠群 張珊麗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處理好各民族之間的關系,維系各民族團結對于我國統一穩定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從歷史上看,我國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在交融中和諧共贏,在每一次深度的交往交流交融后,都會產生更加強大的、比原來的民族更加優秀的群體。但是“民族交融”這個教學重難點,因為涉及的頭緒多,很多老師感覺不好教,我采取了一些教學策略突破這一教學重難點。
一、歌曲激趣導入
用學生熟悉的歌曲《愛我中華》導入,營造氛圍。巧設過渡語:我們國家有五十六個民族,這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親。各民族之間友好相處、互相交融的現象古已有之,尤其是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交融更為顯著。
二、問題導學探究
問1:你們知道民族交融的基本含義嗎?
在學生閱讀思考的基礎上歸納展示民族交融的基本含義:
小結含義:指各民族間經過共同生活、彼此學習、共同發展,在生產方式、風俗習慣、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響和滲透,逐漸交融,趨向一致的過程,是民族之間的自然交融。民族交融既包括少數民族漢化的過程,又有漢族對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吸收。這是中國歷史上的進步現象。由于中國古代歷史上漢族的經濟文化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少數民族,因此歷次民族交融都以漢族為核心發生。
問2:這一時期民族交融有哪些具體表現?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捕捉相關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展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小結表現:西晉時少數民族大量內遷,各族人民長期接觸,出現了民族交融的趨勢(如“漢人胡服”“胡人漢服”“胡人漢食”“漢人胡食”以及漢人改變席地而坐的風俗等等一系列民族交融現象。這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圖片,力圖使沒有故事情節的經濟內容變得直觀、生動、情趣盎然)。
教師講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這三個層面的關系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交往是形式和基礎,交流是內容及拓展,交融是本質、目的,三個層面層層遞進、不可分割、不能替代。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則進一步促進了民族交融。
講述背景: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華民族交融與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進入中原地區的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相互交往、交流和交融,少數民族逐漸被“漢化”,而漢族也吸收了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從而使中華文化更加豐富,民族之間自然交融已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為適應這種歷史發展的潮流,北魏孝文帝進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改革,成為這一時期民族交融最為典型的代表。
問3: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
這部分內容主要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來完成,尤其是孝文帝遷都的相關知識,完全放手給學生即可。對于孝文帝采取的其他一系列措施,讓學生先閱讀課本進行了解,然后教師再出示一些相關資料,包括文字,圖片等,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根據課本對“資料”進行理解,歸納,概括出孝文帝改革的每一項措施。
問4:如何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采取學生分組討論,展示課本劇,小組交流點評,教師參與的方式,對北魏孝文帝立志用文治移風易俗進行探討:從“遷都洛陽,改漢姓、穿漢服、說漢語、鼓勵與漢人通婚”等措施促進了民族交融,進而增強了北魏的實力。還可以用幾段典型的材料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問5:民族交融有何影響?
“通過北魏孝文帝改革分析(可以引用相關材料),讓學生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初步理解中華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樹立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歷史價值觀。理解孝文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杰出的少數民族政治改革家。
三、聯系生活拓展
問: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體現漢族和少數民族相互影響的現象有哪些?
(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去發現一些民族交融的現象,進一步認識中華民族這一大家庭。)如衣著方面,許多漢族人穿少數民族的服裝(馬甲、馬褲),也有很多少數民族人穿漢族服裝;少數民族人學說漢語;各民族人普天同慶“中國年”,漢族人也和少數民族一起過他們的節日;超市當中出售一節少數民族的食品;少數民族與漢族通婚;少數民族歌曲在漢族中流行等等。
提示:(此題還可以從語言,思想文化,宗教信仰,服飾,食品(燒烤)等多個角度出發進行回答,不必拘泥于上面的表述)
教學反思:經過學習、實踐、探索,我認為這節課上出了一定的效果。但還可以根據新課標“活動建議”中提出讓學生搜集有關資料編寫板報,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最后小結的時候還可以把主題升華到中華民族大團結的高度,問學生能為中華民族大團結做些什么?最后祝愿中華民族大家庭團結互助,共建共享和諧幸福新家園。
指導老師點評:
整節課教學思路清晰,銜接過渡自然,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了六個問題,層層突破,一氣呵成!教師基本功好,整節課沒有一句多余的話,師生雙邊互動也非常好!不過,這節課還可以在課堂小結時再渲染一下家國情懷:
“總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華民族自我完善發展的強大推力,各民族通過長期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共同體,這是社會和諧共存的必然規律,是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發展方向。”最后再播放音樂齊唱“愛我中華,建設我們的國家;愛我中華,中華雄姿英發;愛我中華,五十六族兄弟姐妹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