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方
(揚州市職業大學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6)
隨著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工作的持續推進,曾發生在歐美等西方工業化發達國家的環境污染問題也逐步在我國顯現出來,環境污染問題在影響人身健康安全的同時也對生態環境產生了嚴重的破壞,因而導致因為環境污染而誘發的污染損害權利案件也呈現出頻發的態勢[1~3]。據統計,近年來我國水污染環境損害事故持續高發[4]。環保執法部門在處理相關水污染環境的案件時,往往是對責任人執行行政處罰,但是這樣的處罰難以對所造成的生態損害作出補償,同時也難以讓污染責任人深刻認識到自身違法行為所造成的嚴重生態環境損害后果,警示教育作用不夠明顯。故對水環境污染事件所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進行準確的評估是遏制打擊環境犯罪行為、保證受損的生態環境能夠及時得到恢復補償的重要保障[5]。為建立健全我國水污染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統一標準體系,生態環境部于2020年12月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 基礎方法第2 部分:水污染虛擬治理成本法》(GB/T 39793.2-2020)[6],虛擬治理成本法作為用來對損害生態環境進行評估的的一種常用方法,主要應用于由于環境違法案件所導致的生態損害損害難以通過恢復工程而恢復至原始狀態、恢復成本遠遠超出其受益或者是由于生態環境損害恢復評估指標缺失的案件中[7]。
本文基于水污染虛擬治理成本法,對某污水處理廠污水超標排放至外環境的違法行為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進行了量化評估,總結了水污染虛擬治理成本法在實際評估應用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并提出了適當的改進對策,以期為該法在類似水環境污染案件中實際應運提供參考和借鑒。
2018年6月6日,江蘇省某地環保監督執法人員在日常檢查中發現某鎮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設施處于故障未有效運行狀態,有未經過有效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放至外界環境中。隨后委托權威檢測機構在該污水處理廠排水口處進行采樣測試,檢測結果顯示該污水處理廠排放水污染物中總磷超過國家標準6.58倍,證實該污水處理廠違法排放水污染物行為屬實。經調查表明導致該污水處理廠污水未能達標排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帶式壓濾機反洗水管直徑偏小,污泥不能及時排出所致。2018年6月13日地方環保部門對該污水處理廠整改情況進行了現場核實,認為該污水處理廠已經完成整改。
目前有關于生態環境損害評估的方法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替代等值分析法和環境價值評估法[8],其中替代等值分析法的核心思想是通過建立起恢復的資源量(服務量)與受損害的資源量(服務量)之間的數量關系來估算生態環境恢復所需要的工程量(資金投入量),主要包括資源等值分析法、服務等值分析法等[9]。在對生態環境損害進行評估時應該首先考慮替代等值分析方法,但是當環境損害事件中所涉及到的污染物難以清除、環境資源無法有效得到恢復、恢復治理方案可實際操作性較小,或者恢復方案的實施可能存在給環境帶來不利影響時,推薦采用環境價值評估方法對生態環境受損進行價值評估。而環境價值評估法主要包括市場價值法、揭示偏好法、效益轉移法和陳述偏好法等,其中虛擬治理成本法是屬于揭示偏好法的一種評估方法。當違法排污行為屬實存在,而由于應急監測不及時、違法案件時效性等客觀原因而導致損害事實不明確或生態環境已自然恢復,不能通過恢復工程完全恢復的生態環境損害案件均可以采用虛擬治理成本法對生態環境損害進行量化評估[10~12]。
調查顯示該污水處理廠違法排污事實存在,由于該污水處理廠的受納水體流動性較強、由其引發的生態環境損害不易表征,同時該環境違法案件造成的環境損害程度相對較輕、周邊生態環境也逐漸自行恢復?;谝陨咸攸c,擬采用虛擬治理成本法對本案件進行生態環境損害量化評估。
排放數量的計算方法包括實測法、物料衡算法和排污系數計算法[6]。其中,實測法是通過實地檢測確定污染物的濃度及排放量,進而通過實測結果計算出廢水的排放量,此方法是從現場實地測定得到數據,核算出來的污染物排放量比較準確,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應優先考慮實測法。然后由于該污水處理廠日常管理較松懈,排放口未設置有流量計,且違法排污案件發生時未考慮后續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評估工作而未對該污水處理廠日均污水排放量進行監測,故以該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規模4000 m3/t的1/3進行估算,日均排污量約為1333 m3/t。違法排污時間從執法人員發現至污水處理廠整改完成月持續15 d左右,故該水污染生態損害案件中污染物排放總量約為1333×15=20000 m3,水污染排放濃度如表1所列。
表1 外排廢水主要污染物濃度
污水處理廠的治理成本主要包括建設成本和運行成本兩部分,建設成本是指污水處理廠選址建設、管網鋪設和設施后置等的建設投資,而運行成本主要分為生產成本和期間成本,生產成本主要包括人員費用、外購原材料費、水電費、維護費和污泥處理處置費等,期間成本是指為管理和組織污水處理廠運營而發生的費用。譚雪等[13]對于全國227個樣本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治理成本分析表明: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是決定單位治理成本的主要因素,其中88座出水水質執行一級 A標準的污水處理廠的治理成本為在1.24~6.97元/t之間,平均為2.95元/t,執行一級B標準的污水處理廠的治理成本為在1.01~6.86元/t之間,平均為2.60元/t。該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執行一級 A標準,故單位治理成本確定為2.95元/t。
在確定水污染物排放數量及單位治理成本后,根據受到污染的區域的環境功能敏感程度及污染物超標倍數等來進一步進行系數調整[14],主要包括危害系數、超標系數、環境功能系數。如表2所列,根據水體的功能類別來確定危害系數(,由《江蘇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蘇政復[2003]29 號)判斷本案納污水體功能類別為 V 類,地表水環境功能為農業用水、一般工業用水、一般景觀用水、非直接接觸娛樂用水以及其他無特定功能,故危害系數確定為1。
超標系數(τ)的確定需依據國家或地方行業排放標準、綜合排放標準來確定,當廢水中多個污染物存在超標時,根據所有檢測樣品中各項污染物的最大超標倍數確定超標系數。該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執行一級A標準,本案例中以總磷超標倍數來確定超標系數。 超標倍數按以下公式計算如下,經計算:k=6.58,超標系數的選取原則如表3所列,取為1.25。
(1)
式(1)中:k為水污染物濃度超標倍數;Z為廢水污染物濃度(mg/L或μg/L);B為排放標準濃度限值(mg/L 或μg/L)。
環境功能系數(ω)的選取主要是依據違法排污發生的區域水環境功能區劃,選取原則如表4所列:取值為2.0。
調整系數按照公式:γ=α×τ×ω計算,經計算調整系數為2.5。
在污染物排放數量,單位治理成本及調整系數確定的基礎上,按照公式(2)來計算該案的生態環境損害數額,經計算該鎮污水處理廠不正常排放水污染物行為導致地表水生態環境損害數額為59000元。
表2 廢水危害系數對照
表3 廢水超標系數選取對照
D=E×C×γ
(2)
式(2)中:D為地表水生態環境損害數額,元;E為排放數量(根據實際選擇超標排放量或排放總量,可采用體積或質量單位),t或m3;C為廢水(或廢水中的特征污染物)或固體廢物的單位治理成本,元/t或元/m3;γ為調整系數。
表4 環境功能系數選取對照
基于虛擬治理成本法對該污水處理廠設施故障違法外排廢水行為進行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對類似水污染事件環境損害量化評估工作從污染物排放數量、治理成本的確定、相關系數的選取等方面展開了較為詳細的介紹,為類似水污染事件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量化評估、開展環境污染損害鑒定評估提供參考。雖然利用虛擬治理成本法對環境損害案件進行評估鑒定過程中核算過程較為簡便,但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也面臨一些問題[15]。例如利用虛擬治理成本法進行環境損害量化評估時未能夠充分考慮環境實際容量,僅僅將環境功能區劃作為系數選取的依據[16];同時由于進入到外環境的污染物種類復雜多樣,其可生物降解程度、生物毒性存在差異,僅通過單一敏感系數來體現其對于生態環境所造成的損害存在不合理之處[17~19];還有就是單位治理成本的確定依據,參閱相關類似文獻發現:相關研究論述在單位治理成本確定上存在較大差異[20],因而導致單位處理成本的確定存在一定不確定性,本案例中單位治理成本是依據前人對全國范圍內227座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單位治理成本均值來確定的,單位治理成本選取相對具備一定代表性。
綜上所述,在利用虛擬治理成本法對相關水污染環境損害評估實際應用過程中要兼并考慮污染物受納水體環境實際容量及其環境功能;要充分考慮排放至水體中的污染物類別及其理化特性;同時應盡可能通過調查多家污水處理廠污水實際單位處理成本來確定在確定廢水單位處理成本。最后結合污染區域周邊生態環境概況、調查評估工作實際可操作性、預計資金投入情況來對水環境污染損害進行評估,為環境管理和環境司法提供更加客觀公正的鑒定評估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