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娜
(山東省聊城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山東 聊城 252000)
有機氯農藥OCPs作為典型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具有“三致效應”,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土壤作為持久性有機物主要匯集方式之一,其中的OCPs通過食物鏈富集到人體內而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1]。對土壤中有機氯農藥進行必要的監測分析,是全面開展土壤污染調查和綜合治理的重要前提。有機氯農藥的主要分析項目是六六六(HCHs)和滴滴體 (DDTs) 兩類物質[2],主要分析方法有氣相色譜法-電子捕獲檢測器GC-ECD和氣相色譜-質譜法GC-MS,其中GC-ECD 定性、定量分析易受到樣品基質干擾,而GC-MS通過保留時間和特征離子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可以去除大部分干擾[3]。本文按照《土壤和沉積物 有機氯農藥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HJ 835-2017的要求,利用 ASE 提取,Florisil 小柱凈化的前處理方法,通過優化GC-MS參數,使OCPs中的同分異構體得到較好的分離,建立了一種有效測定土壤中8種有機氯的方法,并應用于實際土壤測定,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按照《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制訂技術導則》HJ 168-2020的相關要求[4],進行了標準方法的驗證工作。
有機氯農藥混標:含有α-六六六、六氯苯、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七氯、艾氏劑、環氧化七氯、α-氯丹、α-硫丹、γ-氯丹、狄氏劑、p,p'-DDE、異狄氏劑、β-硫丹、p,p'-DDD、硫丹硫酸酯、異狄氏劑醛、o,p'-DDT、異狄氏劑酮、p,p'-DDT、甲氧滴滴涕、滅蟻靈。內標:五氯硝基苯和菲-d10。替代物:2,4,5,6-四氯間二甲苯和氯茵酸二丁酯。
正己烷(農殘級)、丙酮(農殘級),干燥劑優級純無水硫酸鈉(Na2SO4)或粒狀硅藻土60~100目,石英砂:150 ~ 830 μm,弗羅里硅酸鎂小柱(DiKma);SH-Rxi-5Sil MS(30 m×0.25 mm×0.25 μm)毛細管柱。
土壤樣品采集后去除異物,按照HJ613測定干物質和水分。
GCMS-QP2020NX(日本島津);冷凍干燥機(北京松源華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快速溶劑萃取儀(瑞士BUCHI),配置40 mL萃取池;平行濃縮儀(瑞士BUCHI)。
新鮮土壤去除表面雜質后,充分混勻,取適量混勻后的新鮮土壤冷凍干燥脫水,干燥后的樣品經研磨過60 目金屬篩子,四分法稱取 20 g樣品,混入4.2 g硅藻土研磨成細顆粒,加入替代物,混勻后進行加壓流體萃取[5]。以體積比為1∶1的正己烷-丙酮混合溶劑為提取液,萃取溫度100 ℃,萃取壓力100 bar,循環萃取兩次,萃取30 min,收集萃取溶液,待濃縮[6]。
加熱溫度設置在40 ℃左右,將提取液濃縮至約2 mL,停止濃縮。
將硅酸鎂凈化小柱固定在固相萃取裝置上,用4 mL正己烷淋洗小柱,再加5 mL正己烷浸潤柱子5 min,棄去流出液。將濃縮液轉移至小柱中,用2 mL正己烷多次洗滌濃縮杯,洗液全部轉入小柱中[7]。再用9 mL體積比為9∶1的正己烷-丙酮混合溶劑浸潤柱子1 min,再打開收集全部洗脫液,氮吹至1 mL加入內標待測[8]。
氣相色譜條件:島津GCMS-QP2020NX,色譜柱SH-Rxi-5Sil MS,程序升溫條件[9]:100 ℃保持2min,以10 ℃/min升至220 ℃ ,保持2 min,以5 ℃/min升至240 ℃,保持2 min,再以15 ℃/min升至260 ℃ ,保持3 min。SPL溫度為250 ℃ ,采用不分流進樣,總流量30 mL/min(壓力為72.5 kPa),色譜柱流量1.08 mL/min,吹掃流量5.0 mL/min,進樣1 μL。
質譜條件:電子轟擊源 (EI,70eV),檢測器溫度230 ℃,接口溫度280 ℃,質量掃描范圍為45 ~450 amu,掃描速度1428,間隔0.30 s,掃描模式為全掃描(Scan),以內標法定量。
圖1是有機氯農藥混合標液的總離子流圖,由圖1可知,23種有機氯農藥的目標化合物、2種替代物和2種內標物的色譜峰可以達到有效分離。

注:1. 2,4,5,6-四氯間二甲苯(替代物);2. α-六六六;3. 六氯苯;4. β-六六六;5. γ-六六六;6. 五氯硝基苯(內標);7. δ-六六六;8. 七氯;9. 艾氏劑;10. 環氧化七氯;11.α-氯丹;12.α-硫丹;13. γ-氯丹;14. 狄氏劑; 15. p,p'-DDE;16. 異狄氏劑;17. β-硫丹;18. p,p'-DDD;19. o,p'-DDT;20. 異狄氏劑醛;21. 硫丹硫酸酯;22. p,p'-DDT;23. 異狄氏劑酮;24. 甲氧滴滴涕;25. 滅蟻靈;26. 氯茵酸二丁酯(替代物)
配制有機氯農藥標液、替代物和內標的標準曲線[10],有機氯農藥和替代物的質量濃度均分別為0.4 μg/mL、1.0 μg/mL、2.0 μg/mL、5.0μg/mL、10.0 μg/mL、20.0μg/mL,內標質量濃度均為10.0 μg/mL。為減少基質效應影響,用基質溶液作為稀釋液[11],要求平均響應因子的相對標準偏差≤20%(表1)。

表1 8種有機氯農藥的校準曲線
當空白試驗中未檢出目標物,估計樣品濃度[12],將23種有機氯混合標液加入到石英砂中,按照樣品分析全部步驟進行樣品前處理及分析,重復測定7次,計算標準偏差S[13]。在自由度n=6,置信度為99%的條件下,查t值表得t=3.143,按下列公式計算方法檢出限:MDL=t×S(表2)。

表2 8種有機氯農藥的檢出限和測定下限
實驗建立了一種利用快速溶劑萃取-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凈化-GCMS檢測土壤中8種有機氯農藥的全分析過程。通過實驗驗證:相關系數均為0.9999,滿足校準曲線中目標化合物的相關系數應大于或等于0.995的要求[14],目標化合物的平均響應因子的相對標準偏差范圍為1.4%~6.5%,完全符合小于或等于20%的質控要求。計算出的方法檢出限滿足至少1/2的目標物濃度在3~5倍計算出的方法檢出限內,至少90%的目標物濃度在1~10倍計算出的方法檢出限范圍內,剩余不多余10%的目標物濃度不超過20倍計算出的方法檢出限內的要求[15],進一步驗證了方法的有效性和穩定性。該方法檢出限較低,重現性好,可準確測定農藥殘留,適用于土壤中有機氯農藥的分析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