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趙麗娜
數字經濟時代,科技創新的力量正通過聯合攻關、分區作戰的方式,在之江大地展現出蓬勃的生命氣象。2020年7月3日,湖畔實驗室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復成立,實驗室面向世界數據科學與應用領域前沿方向,開展基礎研究和顛覆性技術創新,著力解決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共通性、瓶頸性技術問題,推動浙江成為世界數字經濟的創新策源地。
湖畔實驗室主任張建鋒表示,湖畔實驗室將構建數據科學中心、前沿科技中心、產業應用中心三大基礎能力中心,與領域內優勢高校院所共建學術合作、兩大核心支撐基地,打造面向未來的數據科技公共服務平臺。
正如城市大腦實驗室負責人所說:“當人工智能發展到第三個階段,不僅要關注在算法的研發上,還要集中精力把基礎的AI能力、平臺工具等做好,才能賦能到各行各業中去,讓行業專家深度參與創新,這可能是更有效的方式。”肩負著國家使命和浙江需求,湖畔實驗室面向數據科學領域應用基礎研究、數據科學應用領域重大系統和工程問題以及前沿技術進行了積極探索,努力做好底層的AI能力、平臺工具,為行業賦能奠定堅實基礎。

湖畔實驗室效果圖
2022年,湖畔實驗室積極申請和承擔實施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推動科技部“城市大腦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工信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任務”等在研項目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推進智能計算、智能語音、機器視覺、自然語言理解、決策智能、智能物流等方向開展原始創新和成果轉化,保持業界領先且落地應用。聚焦提供開放AI服務和核心AI產品,實現AI領域技術高地持續引領。持續打造業界頂尖圖計算產品影響力,優化用戶體驗,推動相關技術業界首次落地應用。深化云化5G專網和云聚5G網關的研究與應用,解決客戶5G專網的靈活性、自主可控性不足的痛點堵點。
湖畔實驗室在數字經濟產業中率先在技術創新無人區進一步探索,為后續社會進步所需的技術突破做好儲備,為更多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加普惠的科技紅利。
實驗室成立以來,圍繞人工智能、機器視覺、自動駕駛、量子計算等開展研究,落地了多項研究成果,多個應用在工業、遙感、醫療等生活場景中“上崗”,全面賦能各行各業。2021年4月19日,實驗室發布了含有270億參數、1TB+訓練數據的全球最大中文預訓練語言模型PLUG,刷新了中文語言理解評測歷史紀錄。語言技術實驗室負責人司羅表示:“接下來團隊將進一步攻克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科研難題,完善中文及跨語言人工智能基礎設施,讓AI沒有難懂的語言,并探索通用人工智能之路。”
求解器是工業級底層計算軟件,求解數學規劃問題,被廣泛應用于云計算、零售、金融、制造、交通、能源等領域,是深埋于智能決策場景底層的“終極利器”。求解器技術壁壘高、研發難度大,幾十年來,高性能商用求解器的核心技術始終由歐美企業主導。幸運的是,湖畔實驗室用短短的幾年時間就研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化求解器套件MindOpt,可快速處理上億變量的數學模型,計算出復雜場景決策問題的最優解,二度刷新國際權威榜單紀錄,被專家譽為中國近年來計算軟件領域獲得的重大突破之一。

實驗室屢創佳績:研發超大規模多模態預訓練模型M6,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為中國AI 2021年重點突破;決策智能負責人榮獲2021年Egon Balas獎(1人/全球·年),表彰其在優化領域所做的突出貢獻;機器翻譯方面,多語言智能翻譯平臺在2021世界翻譯大會上獲得15個任務競賽的世界第一;語音實驗室推出技術領先的針對會議場景語音分析技術及其產品“聽悟”;地球科學云平臺(AI Earth)提升遙感類算法的精度、研發遙感圖像的預訓練模型;成功完成AI預報服務平臺研發,打造了具有領先性和系統化的深度語言模型體系AliceMind,并獲得多項世界競賽冠軍;同時在知識驅動的機器翻譯技術、支撐跨境電商等多個領域達到“準合同”級的翻譯水平。自動駕駛實驗室在智能仿真、定位、地圖、AutoDrive技術中臺上持續發展,以相對較小的投入取得相比業界更快的進展,實現了一套自動駕駛技術平臺同時支持不同物流場景下數據與智能能力的遷移。XG實驗室的5G云化核心網和5G聚合網關項目從試點走向商業化,成為以業務拉動技術的典范之一。
科技創新是“種桃”,成果轉化是“摘桃”。與傳統科研機構不同,“脫胎”于達摩院的湖畔實驗室“既能種桃,也能摘桃”。與傳統的科研機構通過向企業授權知識產權進行成果轉化的方式不同,湖畔實驗室和產業應用緊密結合,這種“科研創新+應用場景”的方式,能夠實現成果轉化供需關系的“無縫銜接”。
湖畔實驗室面向市場需求設立科研項目,讓科研成果轉化鏈條更短,轉化效率更高。各分實驗室主任同時帶領技術團隊和業務團隊,形成技術和業務雙輪驅動的正向循環。這種“雙跨”的組織模式既減少了技術到應用的中間環節,又實現了市場需求到技術研發的直接反饋,避免無用研發,提升效率,使業務和技術真正做到“無縫銜接”。湖畔實驗室還將技術研究分為前沿探索、基礎技術、市場化技術三層,不同技術層制定不同的目標、考核周期和激勵。同時,聯合一批單位建立產學研合作生態系統創新鏈。
向創新鏈中的合作單位開放真實的數據和業務場景,湖畔實驗室通過創新研究計劃、訪問學者計劃、研究型實習生計劃等,與高校院所共同定義科學課題、攻克技術難題、解決產業問題,合作產出頂尖科研成果。
此外,實驗室積極引入高水平研究人員,帶動浙江省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量子計算等領域成為全球人才高地。截至2021年底,湖畔實驗室共有全職研究人員和工程團隊1170人,其中碩士及以上比例超過70%。實驗室努力推進全球產學研合作生態,與140余所高校的450多位老師開展了學術合作項目,面向海內外頂尖高校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業務場景,與高校聯合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