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楊博雅
根據《浙江省科技創新發展“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浙江省要基本建成國際一流的“互聯網+”科創高地,初步建成國際一流的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創高地。截至2020年底,浙江約60%的國家和省級科技獎、70%以上的科技企業和科技人才、80%以上的省級科研攻關項目以及90%以上的重大創新平臺,均集聚在“三大科創高地”。在省實驗室的布局上,浙江也充分向“三大科創高地”傾斜。其中,甌江實驗室錨定生命健康領域,持續發力增強生命健康領域創新策源能力,全力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浙江省打造“三大科創高地”提供硬核支撐。
2021年5月20日,甌江實驗室在溫州正式掛牌。自成立以來,甌江實驗室以聚焦“打造‘國內第一、國際一流’的重大科創平臺”為總目標,以堅持聚焦前沿、直面需求、協同創新、賦能產業為建設原則,著力突破相關“卡脖子”技術難題和重大科學問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再生調控與眼腦健康重大科技創新平臺。

甌江實驗室效果圖
甌江實驗室布局“五大集群”——組織器官再生與重塑研究集群、腦疾病與認知功能康復研究集群、眼疾病與視覺功能康復研究集群、再生醫學材料研究集群和高端醫療器械(裝備)研究集群。聘任加拿大健康科學院院士宋偉宏為甌江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校堃為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五年總預算投入68億元。
在組建模式上,實驗室探索實施“1+X”創新機制。其中“1”為甌江實驗室,“X”為包括溫州醫科大學、國科溫州研究院、上海大學、溫州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在內的共建單位。組建單位分集群研發的同時,交叉開展創新研發工作。
一年來,實驗室致力于創新運行機制,探索與各高校、醫院、科研院所的合作新模式。例如與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就共享科研儀器、共建臨床生物大樣本庫,打破科創資源“壁壘”,推動區域科創資源融合達成共識。雙方將深入探索生物樣本庫積分制度,制訂詳細的共建、共享合作方案,推動整體創新成本降低,讓更多的資金向人才引育、科研攻關傾斜,充分激發創新活力。
實驗室促進平臺與產業深度融合,支持科創基金定點投向實驗室研發項目,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基礎前沿技術創新和技術成果轉移轉化,計劃十年帶動全社會投入200億元。
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實驗室的發展最終是要落到人才身上。目前實驗室已初步形成由院士、海內外杰出PI、雙聘PI等領銜組建的科研“先鋒軍”。
實驗室五大研究集群分別由6位院士及專家擔任學科帶頭人,在集群建設、雙聘人才引進、集群工作任務分解等方面達成共識,并出臺管理辦法。同時精準制訂引才、招才“地圖”,完善服務人才的保障體系,打開科教融合學院、博士后工作站等育才渠道,并對近五年的人才工作形成了清晰的規劃和任務分解書,在人才工作上毫不放松、精準覓才攬才,精細人才規劃等服務工作。
一年來,實驗室全職引進黃傳書、曹彤、王鵬元等10位海內外生命健康領域杰出PI。其中,一位加拿大籍院士入選浙江省2022年度“鯤鵬行動”計劃專家。雙聘組織再生、眼健康、腦健康、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專家人才21位,共匯聚了150人規模的研究團隊。

在平臺建設方面,2021年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國科溫州研究院三方成立了“理論交叉科學中心”,為相關研究領域的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提供了重要平臺。轉化醫學研究基地(模式動物中心)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建,擬建設規模與體量將會是國內排名前三的實驗動物建筑設施,中心建成后將成為集模型動物研發、制備、生產、供應、表型分析、體內研究、產品評價、教學培訓于一體的一站式動物實驗平臺。臨床生物大樣本庫、生物醫學大數據智算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也在積極籌備中。
人員到位、設備到位、資金到位,不到一年時間,實驗室科研成果已實現產出:阿爾茨海默病(AD)相關靶點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多篇學術論文陸續見諸國際權威學術期刊……
2022年1月,甌江實驗室、溫州醫科大學“浙江省阿爾茨海默病研究重點實驗室”PI,溫州醫科大學附一醫院神經內科謝成龍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上發表研究成果,闡明了基于人工智能(AI)機器學習方法篩選新型的線粒體自長誘導劑改善阿爾茨海默病(AD)的神經保護機制。2022年3月,甌江實驗室主任、加拿大健康科學院院士宋偉宏團隊聯合廈門大學王鑫教授和許華曦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臨床研究雜志》上發表研究成果,發現唐氏綜合征相關基因USP25異常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揭示USP25為藥物研發的新靶點。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宋偉宏說:“計劃通過十年建設,實現再生調控與眼腦健康若干方向基礎研究達到世界前列,并帶動超萬億元產業規模,服務全省、全國生命健康產業發展。”
甌江實驗室是賡續,也是起點。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在省委省政府、溫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實驗室將繼續致力于覓才攬才,強化合作交流,實現一批重大科創成果產出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推動生命健康科創產業的大發展、大跨越,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