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嘉賓周堅杭州市余杭區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
2021年,杭州市余杭區聚焦打造全域創新策源地,縱深推進“創新余杭”建設,榮獲全省首批“科技創新鼎”,獲評全省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優秀單位、人才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優秀單位及全市創新發展專項考核優秀等次。

杭州師范大學科技園
一是創新平臺提檔升級。以超常規力度打造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核心區,加快培育戰略科技力量。依托未來科技城申報的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已順利獲批;之江實驗室一期、中國美院良渚校區、浙大校友企業總部經濟園一期等重要創新平臺建成投用;浙大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室裝置、中法航空大學等項目有力推進;成功簽約浙江腦機交叉研究院項目(臨港國家實驗室浙江基地);錢江經濟開發區被評為省級雙創示范基地;7個項目入選《浙江省重大建設項目“十四五”規劃》科技創新重大建設項目清單。二是科技攻關量質并舉。全力服務“互聯網+”、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建設,支持三大省實驗室、重大創新載體、科技領軍企業承擔國家、省級攻關項目,14個項目入選浙江省“尖兵”“領雁”研發攻關計劃,立項數量同比增長133%。鼓勵科技企業實行“揭榜掛帥”制度,通過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杭州“揭榜掛帥·全球引才”科洽會、浙江省人才服務平臺等渠道,先后發布“卡脖子”技術需求68項,累計張榜金額達4.33億元。三是科創成果競相涌現。仿生深海軟體機器人登上《自然》雜志封面,神威量子模擬器獲“戈登·貝爾獎”,存算一體人工智能芯片成為全球首款使用“混合3D鍵合堆疊技術”實現存算一體的芯片。區內企業3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獲獎數量創歷年新高;15項成果獲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6項,實現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三大獎項“大滿貫”。
一是實施新一輪“雙倍增”企業培育行動計劃,加快打造“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科技企業培育鏈條,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07家,位列全省第一;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業768家、“雛鷹計劃”企業198家,優質創新主體隊伍不斷壯大。二是實施“科研機構+”研發生態營造計劃,引導和支持企業聚焦產業科技需求,建設科技創新研發機構,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新增省級新型研發機構2家,省重點實驗室1家,重點企業研究院、企業研究院、研發中心等省級企業研發機構49家,市級研發中心58家,區級研發中心197家。三是實施“創新朋友圈”科技合作深化行動,擴大校地合作“朋友圈”,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18所重點高校簽訂合作協議。新認定校企聯合研究院5家,支持智云健康與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達成戰略合作,共建校企聯合實驗室。鼓勵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新增市級以上企業創新聯合體10家。

未來科技城
一是牽頭抓實“大孵化器戰略”迭代升級三年行動,從加快孵化空間建設、引培創業創新主體、完善創新服務體系三大方面對大孵化器戰略進行升級。2021年,全區新增孵化載體32個,新增物理空間158.83萬平方米;新增市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25家,其中國家級9家;杭州師范大學科技園入選國家大學科技園,實現“零突破”。二是協力支撐“未來之星”百千萬人才引培計劃,余杭區創新設立招才局,精心籌備科技人才月、國際人才月等系列活動,成立國際青年科創聯盟,新引進頂尖人才20名、領軍人才310名,入選省“鯤鵬行動”計劃5名,海外高層次人才總量達到4955名,人才總量突破30萬。區科技局作為招才局重要成員單位,發力高端人才引育,科技人才總量、增量持續領跑全省,科技人才和團隊能級持續躍升,省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所在企業歸創通橋、微泰醫療先后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余杭區最先上市的兩家科技人才企業。三是合力推進“陽光雨露”創新環境躍升工程。余杭區集全區之力營造一流雙創氛圍,全年區本級科學技術支出達到25.2億元,推出創新余杭“黃金68條”產業政策和“黃金20條”人才政策,用“黃金政策”打造“黃金效應”,吸引“黃金資源”。余杭區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通過上線“親清在線”“E企成長”“上市一點通”等場景,加大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優化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落戶國家級人工智能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發行全省首單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啟動科技金融服務專項行動,組建科技金融服務專員隊伍,線上線下服務科技型中小微企業1200余家,累計提供貸款11.9億元。成功舉辦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大會、世界生命科技大會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賽事及科技活動,聯合中電海康舉辦浙江科技成果競價(拍賣)會專場活動,進一步打響“創新活力之區”城市品牌,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未來,余杭區將進一步彰顯創新余杭首位度,打造面向世界、引領未來、服務全國、輻射全省的未來科技策源地,為推動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高質量融合發展提供堅實科技支撐,為奮進新時代、建設“新天堂”貢獻更大的余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