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覺醒時代,千帆競發,搶渡“質量經濟”到“品牌經濟”這條河。第六個中國品牌日,很有“龍舟節”的味道。
在廣州,2022品牌強國先行工程啟動,倡議著:品牌強國,廣東先行!
在上海,2022上海國際品牌創新發展論壇線上舉行,疫情擋不住上海潮;
在首都北京,我們發出了中國品牌最強音——敬請看本期聚焦。
在這兒還可以插播一個好消息,2027年的端午是5月9日,屆時可以兩節“連動”。有心的企業不妨做個5年規劃。
品牌日之后的十數日便是農歷24節氣中的“小滿”。“小滿”這天,一汽大眾陷入廣告抄襲風波,搶先報道的媒體判斷是“翻車”。現在回看全過程,應該是“險些翻車”,一頓猛烈操作之后算是平安了。同時,也找到了有個最該挨板子的屁股,長在這個“倒金字塔”的大底座——負責文案創作的實習生身上。
請不必聯想到“協管員”與“臨時工”。
一些建筑業層層外包、層層扒皮,其結果是導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現。廣告業層層外包、層層扒皮,最終導致實習生抄作業也就不是特別奇怪。
妨礙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堵點、卡點、痛點”多不會來自“市場”本身。
所謂“工夫在詩外”,完成建設統一大市場 “正本清源”的目標,著眼點恐怕會涉及到社會各個領域。唯此,企業品牌建設才能恪守“守正創新”。
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我們必須自豪。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和一些先進國家相比,在諸多領域我們還有相當的差距。
同時,展開歷史畫卷,我們也能清晰地看到,一些國家也曾用幾百年的時間走過了我們幾千年的歷程。
世界的進步發展動力,其根本是源于各民族人民之間的你追我趕、相互超越。誰想“歇歇腳”,誰就可能重回起跑線。
第六個中國品牌日,盡管世界依舊為疫情的陰霾所籠罩,局部地區更是“雷鳴電閃”,但我們還是欣喜地看到,推動中國品牌建設,從黨和政府到企業界再到廣大普通民眾,已經凝聚起強大的動力。特別是“中國品牌日·我為中國品牌代言”獲得廣大網民的積極響應,令人感受到民眾的熱忱以及中國品牌的強大根基。“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品牌建設,正是這樣一項“永遠在路上”的宏偉工程,任重道遠。
品牌日,也不僅僅是5月10日,而是每一天,每天進步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