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曉艷
摘 要:從本質上來看,戲劇與影視都是以演員自身為題材,通過塑造人物、表達情感來實現其藝術價值的藝術類型。從表演藝術本身來看,戲劇表演和影視表演都包含在表演藝術范疇內,并由各自的藝術特性來決定二者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因此,結合戲劇表演和影視表演之間的關聯性,探究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的異同。
關鍵詞:影視表演;戲劇表演;演員
不管是戲劇表演還是影視表演,都是表演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者在創作理念和表演方式上有著諸多共同點。但是,戲劇和影視是不同的藝術類型,其藝術特點、美學特點存在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存在差異性。
一、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之間的聯系
電影在發展初期,依然將戲劇元素作為支撐。例如早期影視表演的導演基本都是從戲劇表演的導演轉行過來的,兩類導演的工作內容和方式大致相同。演員也能夠體現出戲劇表演和影視表演之間的關系,大部分演員在沒有進入影視圈之前為戲劇演員,如鞏俐、章子怡等。這些演員在影視表演過程中加入了戲劇表演中的元素,這也是其能夠在影視表演中獲取優異成績的關鍵[1]。隨著影視表演藝術行業的快速發展,從戲劇行業轉入影視行業的演員數量也隨之增多,并且這些演員也逐漸發現了戲劇表演和影視表演之間的異同。特別是在面對鏡頭時,部分演員會發現戲劇表演中的夸張表現在影視表演中會顯得格格不入,夸張的戲劇表演形式會給影視表演的視覺美感帶來一些不良影響。因此,戲劇表演和影視表演之間的分化是無法避免的。
二、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的特征
(一)戲劇表演的主要特征
從本質上來看,戲劇就是表演者根據所扮演的人物角色進行故事講述。在戲劇表演過程中,演員和觀眾處在同一個空間內,演員利用豐富的語言表情、肢體動作,將人物角色的生活狀態展示出來,與觀眾進行情感溝通。因此,戲劇表演是將表演作為核心的全新藝術表現形式,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面:首先,戲劇表演主要是指演員結合文學劇本,開展二次創作,并在舞臺上展現出人物的形象與內心情感;其次,在觀眾面前,戲劇演員要真實地進行表演,可能一個劇目會演出幾十場甚至上百場,這就需要戲劇演員具備卓越的表演能力,以及對人物的刻畫、情節的塑造有著扎實的基本功,能夠給觀眾帶來真實的視覺感受;最后,戲劇演員的每一次表演都要成功地塑造出全新的人物形象,所以其應當在表演過程中積累豐富的經驗。
(二)影視表演的主要特征
影視表演的核心特點就是力求打造良好的熒幕人物形象,這可能會受到影視創作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通常情況下,影視表演的主要特征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影視演員在創作過程中需要認真研讀劇本,同時還要和導演探討,進行分鏡頭劇本的研讀,在掌握導演拍攝需求的情況下,完成整個表演工作[2];第二,演員在表演過程中需要根據故事情節,在相應的情景和燈光下進行表演;第三,演員在表演過程中沒有時間結合劇本進行妥善安排,導致整個表演過程存在無序性,需要專業人員在后期進行相關素材的剪輯與重組后才能播出作品;第四,影視表演是一次性地記錄瞬間真實的表演過程。
三、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的相同之處
(一)創作方法相同
不管是戲劇演員還是影視演員,其最核心的任務就是對組織行動進行控制。在組織行動中,演員需要了解為什么做、如何做、做什么等多種要素,通過有規律的活動來實現人物形象的塑造,將整個人物的情感進行表現。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在語言技巧上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眾所周知,語言是人們相互交流的最直接的手段。對于戲劇表演人員來說,臺詞訓練主要包括吐字、發音、氣息等技巧內容,并且要求演員掌握基本的表演技能,能夠做到精準的語言傳遞,將人物情感細膩地表達出來。
(二)訓練要求相同
戲劇演員與影視演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二者均為創作主體,并且也是創作材料。戲劇演員與影視演員要充分了解劇本中的內容,將文字劇本直觀地展現出來,給觀眾帶來良好的觀看體驗。因此,戲劇演員與影視演員在訓練標準和素質培養上有著相同的要求[3]。
(三)表演目的相同
不管采取哪種藝術表現形式,也不管利用哪種表演手段,基本都是為了創作出一個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由此可知,作品精彩的故事情節只能吸引觀眾的注意,舞臺或者屏幕只能作為作品的一個展示平臺,而刻畫人物形象和展現人物內心世界,以及采用精彩的表演形式進行表演才能真正打動人心,使表演扣人心弦,達到愉悅人心的效果,這是藝術表演的共同目的。因此,戲劇表演和影視表演在表演目的上具有相同點。
(四)創作方法、原理與技巧相同
不管是在戲劇演員的培養過程中,還是在影視演員的培養過程中,其都是從組織簡單的行動到組織自我行動,從而完成角色人物的行動。演員需要了解自己需要做什么,需要對劇情有充分的了解,了解自己在這部戲中所要塑造的角色,并梳理人物角色之間的關系,了解事情的走向以及其中存在的矛盾。然而,許多演員在表演過程中存在不了解上場目的的情況,無法順利推進戲劇情節的發展。部分演員則存在在結尾處草草收場的情況,導致作品的演繹不夠完整。因此,演員在行動過程中,要適應多種環境中的障礙,嘗試通過臺詞、內心潛臺詞、動作等實現表演效果的提升。在行動中不僅要完成臺詞表達,還需要進行二度創作,并以新穎的方式與手段,順利地完成整個作品的表演。因此,不管是戲劇表演還是影視表演,都需要演員了解自己需要做什么、怎么做。
要想切實強化表演藝術的生命力,就應當對表演節奏進行有效把握。節奏是一個音樂術語,也是音樂最關鍵的構成要素,其是基于音的強弱規律、音樂唱段形成的。節奏是音樂中具有活力的表現要素,也是音樂發展的關鍵推動力,不僅會對旋律的特點產生影響,還會直接影響和聲的基本性質。而在表演過程中,也存在節奏問題。演員的表演節奏不同,所形成的表演風格與傳達出的情感也是不同的。一是因為角色本身有情感節奏,表演者需要了解這種情感節奏的成因、關鍵點等。演員的表演節奏主要包括表演的力度,進行動作的強弱、快慢以及停頓的處理等,較好地掌握表演節奏有助于演員達到較高的表演境界。對于影視作品與舞臺劇來說,其都會因為人物性格特點、某個事件的發生影響整個故事節奏,因此表演者在了解表演目標的同時,需要對表演節奏進行把握。
與此同時,不管是在大銀幕上還是在舞臺上,以飽滿的熱情進行表演能夠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同時還有助于演員暢快地釋放表演激情。演員的表演激情主要是指其在體驗與演繹角色過程中表現出的強烈情感,具體含義有兩層:一是演員對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很大的創作熱情;二是演員在表演快節奏的激情戲時,需要具有強烈的爆發力和沖動力,將情感推至頂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動觀眾。在表演過程中,演員需要保證注意力集中,同時還要行動積極。在創作過程中,演員需要對創作對象進行把握,并將注意力放在對手演員身上,發現動情點,還要更加關注情感的積累,掌握正確的情感表達方法,尋求不同的表現方式,將情感抒發出來。而激發情感記憶也是激發演員表演激情的鑰匙。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一般都會出現讓人激動、感動、憤怒的事情,這些事情會在腦海中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演員在進行激情戲表演時,需要表現出感動、高興、憤怒等情緒,保證表演充滿激情以及情緒表達的準確性。以某演員排練《夢中的婚禮》為例,演員長期全身心投入角色,塑造了性格開朗的人物角色,但在演繹失去丈夫的情節時,還需要塑造出痛苦萬分的人物形象。在演繹過程中,演員要解決情緒不激動、爆發力不強的問題,要將自己的情緒代入人物角色,借助自身的情感完成作品演繹,并進行情感、細節部分的處理。
四、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的不同之處
(一)表演形式不同
在戲劇表演過程中,舞臺空間是演員的生存環境,演員需要在此環境下進行表演。而有序的表演形式,要求演員根據設定的故事情節進行表演。在戲劇情節不斷推進的情況下,演員的表演水平得到了升華,情緒更加飽滿,通過使情緒得到適度的爆發和控制,對人物形象進行完美塑造,將人物豐富的情感展現出來。而演員的現場表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舞臺呈現的效果,在表演結束之后,演員創作的角色也結束了。而對于影視表演來說,演員需要針對多個故事情節進行演繹。然而,間斷性的拍攝使得演員無法按照劇情的發展進行表演,所以演員創作具有實時性[4]。影視演員要轉變戲劇表演中根據劇情發展進行創作的方式,采用跳躍式、階段式的方法,塑造良好的人物形象。如此原有完整的情節也會被分割,這給演員積累情感帶來了一定難度。因此,影視演員要將自身的想象力發揮出來,快速調整情緒并進入某一場或者某一個鏡頭,讓整個表演更加流暢自然。
(二)觀演關系不同
在戲劇表演過程中,舞臺是觀眾關注的焦點,能將不斷發展的故事情節和演員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展現出來。觀眾將演員表達出的情感與自身感受融合在一起,通過哭、笑來表達自身對劇情的感受和理解。在表演過程中演員可以根據觀眾的反饋,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打造自身良好的形象。戲劇表演過程中的觀演關系就是在此條件下形成的。而影視表演過程中的觀演關系存在明顯差異。雖然觀眾在熒幕上看到的是人物對話場景,但是在拍攝的時候,演員經常面對的是鏡頭,需要通過自身的想象進行無實物交流。與此同時,影視演員不需要直接面對觀眾進行表演,觀眾沒有參與進來,演員也無法直接獲得觀眾的反饋。因此,影視演員在表演過程中要將重點放在角色設計、故事情景上,通過研磨劇本、揣摩人物情感進行表演[5]。
(三)成果形成不同
戲劇表演的現場表演感更強,演員更容易獲得觀眾的真實反饋。以《大宅門》為例,演員在表演三爺白穎宇臨死前發表遺言的情節時,需要采用慷慨激昂的方式。白穎宇違心地答應擔任藥行商會會長一職,并進行了就職宣言。在剛開始表演的時候,演員的情感是較為平緩的,即使拿出了致命的大煙膏子,其情緒也是不悲不喜的,還調侃其為“醬驢肉”。一直到中途,白穎宇說道:“人是什么都能干,就是不能當漢奸。”在此之后,表演方式才產生了明顯的變化,他說話變得短促有力,充分展現出一個中國人熱愛國家與民族的自豪感。后來因為藥物發揮了作用,在將死之際,白穎宇的語氣開始變得無力,說話斷斷續續。在整部影視劇中,“不做亡國奴”這句臺詞出現了三次,且每一次的表達都引發了觀眾的共鳴,這也充分展現出節奏對表演藝術的重要性[6]。
(四)演員要求不同
從對演員的基本要求角度來看,戲劇表演對演員的要求相對較為嚴格。戲劇演員不但需要具有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要結合劇本對人物的心理走向有充分的了解,掌握劇中人物性格特征,對舞臺有一定的掌控能力和應變能力。在戲劇表演過程中,演員主要為現場表演,因此在演出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突發狀況,這就需要演員具備良好的應變能力。在表演方式上主要包含兩種:一是還原表演形式,二是夸張表演形式。但是在影視表演中,演員只要完成與自身有關的表演即可,也就是說在某個片段中需要將人物的表情、心理發展和肢體動作表演到位,無須兼顧整個劇本的故事情節。并且在整個表演過程中,影視演員的表演方式要以還原或者縮小為主,其表演要與人們的實際生活相連接,不可存在太多夸張成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影視表演對演員的藝術素養有著嚴格的要求。影視演員的天賦都是與生俱來的,并非只是通過后天培養就能獲得的,但也不是說一個優秀的演員就能演繹好任何角色,某些角色需要由天生的與劇本角色性格相貼合的演員來表演,只有這樣演員才能將劇本中角色的性格和特點完美展現出來。由此可知,影視作品對演員的先天素養有著較高的要求,其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總而言之,不管是戲劇表演還是影視表演,都是表演藝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者的創作方式、基本原則大致相同,但是創作載體卻有所不同,這使得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之間存在異同性。不論是戲劇演員還是影視演員在表演過程中都需要充分掌握戲劇表演和影視表演的藝術特點、創作規律,根據實際情節發展走向進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將更多的優秀作品帶給觀眾,只有這樣才能得到觀眾的高度肯定。由此可見,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演員,都要結合自己的創作規律和方法,發揮各自不同的優勢,從而進行成功的藝術表演。
參考文獻:
[1]方菁.舞蹈在戲劇表演工作中的重要性及應用分析[J].智庫時代,2019(7):84,91.
[2]曹嘉睿.淺議影視表演創作中的情感交流與情感控制[J].大眾文藝,2019(6):186.
[3]王羽萌.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的差異分析及闡述[J].戲劇之家,2019(3):32,64.
[4]孫承鋼.多元思維在高校戲劇影視表演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藝術評鑒,2019(21):150-151.
[5]陳玉翠.影視表演和戲劇表演的內在聯系和差異性探究[J].藝術評鑒,2018(15):164-165.
[6]周玲.當代影視表演教學的戲劇化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8(16):36-37.
作者單位:
廣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