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頻

我們在語文課本里學過著名詩人徐志摩創作的《花牛歌》,詩里有端坐的花牛、睡中的花牛、走動的花牛、夢中的花牛,詩人將花牛的俏皮、可愛、悠閑的“瞬間”一一納入眼底,而后自由自在地律動出一首鮮活的詩。
由此可知,詩產生于大自然中最真、最美、最善的瞬間。如果能把這些瞬間捕捉到的感覺記錄下來,并且說清楚到底是怎樣的感覺,自己有怎樣的探索,詩就能在我們的思緒中輕舞飛揚。
每周詩歌校本課,我們常會去采風,到校園各處隨意走走,看看明媚的黃花風鈴木,找找凸起的螞蟻窩,偶然抬頭還意外發現枝椏間懸著一個精致的鳥巢。大自然藏有好多可供我們奇思妙想的“發現”!我們在這樣充滿詩意的大地上,自由自在地放飛心靈。
一首好詩必然是詩人情動于衷、言溢于表的產物。詩人徐志摩的《花牛歌》的閃光點也在這兒。瞧,花牛一坐,壓扁了剪秋蘿;花牛睡著了;花牛的小尾巴甩得滴溜溜的……多有趣、多可愛!詩人所捕捉到瞬間的影像也是物景在詩人心靈中的映照。朗讀時,詩中的“坐、眠、走、做夢”幾個動詞躍入我們眼簾,不約而同地調動起了我們的感官,我們心甘情愿地被花牛牽入大自然的詩意中……
花牛歌
文/徐志摩
花牛在草地里坐
壓扁了一穗剪秋蘿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個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夢
太陽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詩人捕捉到花牛的幾個瞬間呢?花牛憨態可掬,或走或臥,悠閑散漫。隨著花牛的走動,草地、野花、天空、白云都在悄悄移動,一幅幅靈動的瞬間喚起我們對生活的聯想,誘發我們對審美的再造。原來寫詩并不難,只要我們敢于用文字清新地描摹瞬間,大膽說出心里的感覺就能做到。
詩的瞬間有動情的感受;詩的瞬間蘊含大自然生動而活潑的模樣;詩的瞬間有感動我們的音畫美。繼續深入解讀《花牛歌》,看看這首詩歌的表現手法:
我們發現詩人把看到花牛的“瞬間”用擬人的表現手法加以表現,把自我心境“物態化”,進一步說,就是用獨特的“移情”方式,將自己內心的種種情愫移植到所見到的物象那里,借助描繪物象的同等情緒來烘托氣氛,暗示心境,引人深思。
詩人用準確的文字來描摹,卻沒有將心思或情感赤裸裸攤開,而是通過“剪秋蘿”“白云”,甚至是“西山的青峰”等自然景物的疊加來滲透自己的情思,就像電影畫面的疊加效果,讓情感和自然物象產生一種聯系,從物象到人的情感,自然又融洽。而這一切,始終離不開詩人細致入微的觀察,離不開“瞬間”交集后迸發出來的靈感。
最后,我們參照《花牛歌》來寫一首有關自然的詩歌吧!把在大自然中觀察到的景物“咔嚓”一下攝入腦海,進而展開豐富的想象,與伙伴們一起撞出一朵朵美麗的靈感火花,將見到或聽到的“瞬間”譜寫成一首純真的小詩。
【仿寫】
蜜蜂歌
蜜蜂在___________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蜜蜂在___________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蜜蜂在___________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蜜蜂在___________做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的詩】
風娃娃
鄭祥錕(11歲)
風娃娃是個小搗蛋
與林中的葉兒捉迷藏
與河中的魚兒躲貓貓
常在院子里玩耍
也常常忘了回家
還有誰也是小搗蛋呢E1E90740-0DC0-4343-A25B-1540B459E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