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麗
A:如果你的歷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學、生物等6科成績比較均衡,難以抉擇,你需要問問自己,相對來講在這6科當中,你更喜歡哪3科?最重要的,你希望將哪3科作為你的優勢學科來發展?與你未來的生涯發展相聯系,你覺得學好哪3科,可能對你的生涯發展形成更大助力,也就是你將來想從事什么職業,需要什么樣的學科優勢?簡單而言,就是沒有優勢,可以通過選擇培養優勢,發展優勢學科和個人能力。
A: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需要對職業和專業有初步的探索與思考,做出試探性決定。如果你還沒有想好,也沒有關系,你可以在課程學習中發現個人優勢,進而尋求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方向。在選考時,你需要初步決定,你自己偏文,還是偏理。如果你個人比較偏向大學理科的專業,比如理工類的專業,則必須選考物理。另外有一些職業對選考科目有明確要求,比如公安類的專業一般需要選考政治。總體而言,你需要思考未來學文還是學理,了解一些專業對選考科目的要求。進一步的信息你可以參照各省市、自治區考試院官網的高校招生專業對選考科目要求的相關文件。
A:很多同學會遇到這類問題,即興趣與能力的沖突,自己喜歡的學科成績并不理想。這個時候的選擇,取決于你的個人目標。你有目標大學或者目標專業嗎?如果有理想的專業,它對選考科目要求是什么?如果不存在專業的選考要求問題,你需要想清楚,你希望將哪個學科發展為優勢學科?畢竟選擇后,你要花兩年的時間去進一步深入學習這個科目。如果喜歡歷史,沒有選擇歷史,你如何在課余時間彌補這個遺憾,不放棄歷史知識的學習?綜上所述,即建立你的個人目標,整體規劃你的高中學習。
A?:一般我不建議你這樣做。因為個人成績是不穩定的,比如有高一的同學根據自己高一地理合格考的成績選擇了地理學科,結果進入高二以后發現自己不適合學習地理,地理成績高,是因為高一結束時的地理學科合格考試題相對比較容易。所以如果你依據成績做選考決策,決策依據比較單一,顯然是不合理的。選考決策,應該是個綜合思維的過程,即綜合思考自己的學科興趣、能力、專業選擇、生涯發展、學科成績等等。
A:這取決于你的個人目標。如果你心儀的專業偏理工類的,比如電子信息類、海洋科學類、材料類、電氣類、機械類、航空航天類、兵器類、力學類、能源動力類、物理學類、儀器類、工程類、臨床醫學類、地球物理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數學類等領域的專業,即使招生的高校相關專業沒有提出選考要求,你也要學習物理,否則你無法勝任大學的學習。如果你未來傾向于學文,比如哲學、法學、文學、藝術等領域,則不存在必選物理的問題。因此,是否選考物理,取決于你未來想要學習什么專業,或者你心儀的大學對相關專業的要求是什么。
A:這種情況也是比較常見,一些學生做了自己的生涯規劃,或者選考決策,但是自己實際的成績表現卻并不理想。比如選擇了化學,但是化學學習卻不理想。這時候你需要做好兩件事情:一是學業規劃,二是改進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成績。做好學業規劃是選擇以后整體考慮自己6大考試科目的學習情況,客觀評估,然后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規劃自己的高中學習;另外就是改進你的學習方法,學科學習與你的天賦有一定關系,但是更多的時候是你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影響你的學業表現,當你發現學業成績不理想時,應該積極尋求原因,并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你可以咨詢你的學科教師,針對自己的實際問題,制定學科改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