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東

新型毒品危害大
為了掌握和評估毒品濫用情況,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部于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對全國57家污水處理廠進行了4次定期檢測。這是該國首次采用國際上通用的污水分析法:通過采集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樣本,分析其中的毒品種類和數量;結合污水流量和污水處理廠服務區域的人口數量,反推污水廠服務區毒品的濫用情況。所有污水處理廠都檢測出冰毒、苯二甲酸酯、苯胺、甲基苯甲酸酯等,其中有20多家査出異丙酚、搖頭丸、安非他命,還有一些檢測出可卡因、氯胺酮、迷幻劑等。據食品醫藥品安全部推算,其中冰毒最具代表性,日均濫用量約為每1000人18毫克。食品醫藥品安全部負責人表示,此次調查工作首次以全國為單位,監測了此前無法掌握的國內毒品濫用情況。這樣的結果意味著新型毒品已經在韓國社會上廣泛流通和濫用,引起輿論嘩然。
以異丙酚為例,這是一種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的超短效靜脈麻醉劑,能夠讓人“一秒入睡”,能獲得類似吸食毒品后的“快感”。很多人開始用它來緩解壓力、失眠或疼痛,并逐漸產生依賴與成癮。韓國早已將異丙酚歸類為“精神性醫藥品”,規定除醫療外嚴禁使用,否則按吸毒追究法律責任。禁令出臺后,韓國有多位明星被發現非法注射異丙酚。他們的理由都差不多:自己沒有濫用藥物,只是配合整容醫院進行麻醉治療。
韓國毒品販賣渠道近年來逐漸轉向網絡,網上販毒者多在社交媒體上刊登隱晦信息。他們通過社交媒體私信或電話與毒品購買者取得聯系,確認數量與金額后,買家通過網銀或匯款方式付錢,賣家經國際快遞或韓國特有的Quick速遞服務發貨。韓國毒品犯罪呈年輕化趨勢,青少年很容易被販賣毒品的網絡廣告所吸引,加上新型毒品價格相對較低,通過社交媒體或網絡購買輕松不費事。
“臨時毒品類指定制度”是韓國對新型毒品犯罪的主要防控對策之一,該制度依據新型毒品在被濫用和誤用時對身體產生的嚴重危害,或者有嚴重危害的潛在可能性,對亟須按照毒品類標準處理和管理的物質、藥物、制劑、產品等,由食品醫藥品安全部與相關部門協商指定為臨時毒品類,與此同時對它們作為毒品進行嚴格管理。實施了“臨時毒品類指定制度”后,定義臨時毒品不必經過繁瑣的裁定程序,只須食品醫藥品安全部認定其有健康上的危害性,與有關部門協商進行指定即可。實踐證明,在新型毒品隱蔽性高和擴散性強的背景下,設立“臨時毒品類指定制度”是前端治理毒品犯罪的有效路徑,能夠有效預防新型毒品泛濫,在毒品管制上做到始端遏制。
在法國,常見的新型毒品有冰毒、麻古、搖頭丸和氯胺酮等。青少年由于對它們的毒性缺乏清醒的認識,更容易去接觸,因此具有更大的危害性。據巴黎警方報告,該市聚會場所近日出現一種含有γ-丁內酯(GBL)的新型毒品,這種溶劑藥品和γ-羥基丁酸(GHB)屬同一類毒品。不久前,巴黎第13區的一家名叫佩蒂特貝恩的夜總會里發生一起悲劇,兩個年輕人喝了疑似含有GBL的飲料后倒地昏迷,后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巴黎政府對此類新型毒品進行了堅決打擊,6家私下進行GBL非法買賣的夜總會受到行政處罰,并被要求停業整頓。
法國毒品和毒癮監測中心(OFDT)的最新年度報告指出:“好奇心帶來新型毒品的消費增長。”市場和網絡上利用化工產品或非處方藥“制造”新型毒品的方法層出不窮,往往在傳統毒品的分子基礎上做出改變,致使一些鑒別傳統毒品的方法在這些新型毒品面前“無能為力”。與此同時,對新型毒品的戒癮也面臨挑戰,醫生只能根據表象癥狀,采用抗焦慮、鎮痛或催眠藥進行治療。在法國,新型毒品蔓延的趨勢越演越烈。為此,法國政府從2020年起啟動毒品治理體系變革,實施全新的“國家禁毒計劃”。
首先,徹底改變原有的毒品治理體系,建立科學組織架構。將法國禁毒辦公室(OFAST)升級為全國打擊毒品問題領導組織,具有協調國家警察、國家憲兵、海關、司法部、海洋總秘書處、外交部、國防部等諸多國家機構工作的職權,形成國家層面統籌領導的打擊毒品新平臺。此外,在日常安全框架內設立了由省長和檢察長共同主持的打擊毒品領導機構,組建覆蓋全國28個地區的禁毒行動情報組(CROSS),更好地收集情報并對其進行交叉核對分析。
其次,注重毒品犯罪預測。作為禁毒領導組織,OFAST統一收集涉毒案的信息;分析毒品消費演變和毒品販運對社會運作的影響,統一繪制全國毒品交易點和分銷網絡的共享地圖。所有開展與毒品犯罪有關的調查部門,均須向國家毒品目標數據庫(FNOS)提供詳盡的資料,以豐富數據系統、提升預測能力。
第三,加大處罰力度。除了對毒品犯罪規定了較重的刑事責任外,自2020年9月起在全國范圍實行“吸食任何類型毒品罰款200歐元”的規定。近期,法國警察和憲兵組織實施了一項全新的“日常安全警察”制度(PSQ),旨在加強執法者與社區民眾之間的直接聯系,使禁毒信息更好地傳遞出去。為了落實PSQ,法國有關部門測試了“點對點”呼叫平臺,執法機構可以及時向上級報告禁毒行動要點。該平臺具有專門性、匿名性和便捷性的特點,能夠提高緝毒警察辦案效率,提升全民禁毒參與度,震懾街頭零包毒品交易。
日本新型毒品濫用較為嚴重,以冰毒為主,此外還有搖頭丸等。冰毒在該國被稱為“覺醒劑”,毒性強烈,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有極強的刺激作用,故其丸劑又有“大力丸”之稱,具有較強的成癮性和依賴性。目前的冰毒主要來自國外走私入境,是日本第一大毒品。最近,一種名叫浴鹽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逐漸“走紅”。日本警察廳的最新統計顯示,吸食這類新型毒品導致的惡性案件是傳統毒品的7倍。愛知縣東海市一名個體戶吸食浴鹽后,駕車在路上橫沖直撞,造成5人重傷。東京練馬區一年輕男子吸食浴鹽后,半裸著身體發瘋地追逐小學生。
警方正在采取集中行動,在全國范圍內清剿這類新型毒品。浴鹽屬于新型致幻劑,功能猶如甲基安非他命和可卡因的混合物,能極大提高人腦中的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水平,使人出現幻覺、極端偏執、暴力和難以預料的行為。有的吸食者甚至完全喪失理智,將自己想象成“超人”,而將其他人看成“怪獸”,進行不可想象的攻擊和撕咬,是迄今為止最厲害的毒品之一。
在此背景下,日本內閣府下設的藥物亂用對策推進本部協調國家公安委員會、警察廳、厚生勞動省、外務省、海上保安廳等部門,嚴格按照“第四次藥物亂用防止五年戰略”制定的方針,從毒品的生產、運輸和販賣等環節加大對浴鹽等新型毒品犯罪的打擊力度。近日,東京都的研究機構根據單獨制定的《有害藥品條例》,購入最新檢測儀器,縮短定性時間,檢測市場上流通的各種新型毒品。對于法律沒有作出規定的各種合成藥物,研究機構正在詳細調查。一旦確定其中含有害成分,將依據條例列入新型毒品名單。
日本在厚生勞動省設立186名麻藥取締官,他們屬于特別警察,負責取締毒品,對醫療上使用的藥物進行正規管理。這些官員享有偵查的權利,破案精準,工作效率高。日本在全國設置的8個麻藥取締部中都配備了鑒定官,可隨時對送檢的樣品進行鑒定。8個“麻藥取締部在其所管轄的范圍內設置了麻藥中毒相談室”,由防止藥物濫用指導員對濫用者進行治療和回歸社會的指導。
日本將吸毒定為犯罪,根據不同歷史時期吸食毒品的種類制定了不同的單行禁毒法律,如《大麻控制法》和《興奮劑控制法》等,設有“非法施用大麻罪”“非法施用麻醉品罪”和“非法施用精神藥品罪”等罪名。1991年頒布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控制取締法》規定,一旦確認某人吸毒成癮,必須送往麻醉藥品中毒醫治中心進行強制戒毒,醫生須將戒毒全過程向有關方面匯報。戒毒人員出院后,地方行政官員有義務對其進行監督和管理,并提供有益的幫助。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