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林
13歲的男孩小喆,父母離異后父親再婚,且繼母生育一個男孩。繼母和小喆關系一直很僵。繼母不讓他踏入樓房一步,只允許他一個人住在一間小平房里;生父對繼母的所作所為熟視無睹。他表情木訥、一言不語、頭發蓬亂、身體消瘦、面色蒼白,與人對視時眼神游離。
初一年級的新生到校報到當天,我班小喆遲到,接下來的一個月里,時常不能到校上課。我與家長聯系,家長表示不知道孩子沒來上學。而后我去他的住所查看,孩子不起床,閉門鎖戶,進不去屋。我意識到了孩子心理狀態很差和家長的極度不負責。
為防事態繼續惡化,我決意要去探查究竟。我和具有親和力的數學老師、年級主任一同前往家中探視并了解情況。一路顛簸,正值午后3點多,正房里陽光灑滿了每個角落,而這間小房卻窗簾緊閉,根本無透光之處,心里登時一沉。我們試探著擰開門鎖,但是無濟于事,顯然從里面反鎖了。而后企圖通過對話讓其開門,但最終一句回應都沒有。
想要開啟小喆的心靈,首先要有機會和他有面對面地交流,讓他能夠放下戒備,敞開心扉。我第二次帶著班長、他的朋友、心理老師一同前往小喆住所,他的門開著,我看到發霉長毛的方便面桶和零食袋散落在地面。床上有幾件臟亂的衣服和一套黑乎乎的被褥,室內味道特別難聞。
他正趴在床上擺弄著手機,看到我的突然進入,嚇了一跳,趕緊把手機藏了起來,并用被子裹緊了身體。為了讓他消除戒備,我輕喚著他的名字,然后讓他起床。盡管不情愿,他還是起來了,并走出自己蝸居的小屋,我的心也有了些許釋然,我們有了可貴的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只有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用我們的真情去感化他們,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解決孩子封閉自我的有效方式,要能讓其走出家門,回歸社會。剛開始和他交流的時候,他不是低頭不語,就是說話斷斷續續、詞不達意。盡管這樣,我仍然感覺些許欣慰。至少,他不抵觸和我的交流。
作為教師,僅憑一己之力顯然是孤掌難鳴,必須要得到家長的支持才行。在問及他是否愿意上學時,他沉默不語。我向他的父親提議,應創設一些機會,讓孩子重回班集體,放手讓孩子去接觸人;讓他體會到來自爸爸的關心,來自同學們的關心,減輕交往的恐懼,去適應外面的世界。家長終于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在我的要求下,第二天親自將孩子送到學校來上課。
孩子返校的好景并沒有持續多久,出現了反反復復的情況。我一次次找到家長,苦口婆心地指導家長。小喆的父親以開出租為生,早晨走得比較早,有時時間趕不及就將孩子送到公交車站,然后自己先去上班。這個時候,小喆就會趁機溜回家。與家長的電話聯系成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起初,家長在電話中對于孩子沒能來上學并不在意,當我在談及孩子整日憋在家里,身體可能就毀了,更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心理疾病時,我的情緒也會因此而激動,甚至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家長每天務必把孩子送到學校門口再離開。
經過16次電話聯系溝通,終于有一次他在電話那頭由衷地對我說:“謝謝您,劉老師,我會配合您的!”自此以后,孩子的位子就再也沒有空過。
孩子回班歸集體,我要帶領同學們給他一份班集體的歸屬感。孩子回校那天,我特意在班里舉行了一個小型的歡迎儀式。課下,我讓他的好友和他一起分享心中的故事,帶著他一起參加課外活動。后來,他有了新朋友,收獲了屬于初中生的珍貴友誼。每每看到他臉上露出的笑容,我的心被輕輕點起層層漣漪,這讓我仿若看到了眼前微曦的一縷曙光。
小喆在社會交往方面,明顯缺乏主動性。我鼓勵和協助他參加社團活動,幫助他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他的英語口語很棒,初一年級的口試,他拿了滿分。我鼓勵他參加學校舉辦的英語歌曲大賽,他獲得三等獎。當他拿到獎狀后,眉飛色舞,興高采烈,話也多了。
在一次全校組織的大型專題講座中,老師來到學生當中互動時,他竟然主動站了起來,聲音特別洪亮地回答了老師的問題。看著他互動時的那份從容,聽著他底氣十足的語言表達,我感到了莫大的欣慰。講座老師拿出一束玫瑰花,以贊許的眼光遞到了小喆的手里時,他笑了,那種發自內心的笑,那么自然、那么開心。同學們報以更熱烈而充滿善意的掌聲。當回到班里進行總結的時候,他從位子后面走來,手捧著那束嬌艷欲滴的玫瑰花說:“老師,這是送您的花。”我當時就愣住了,內心激動不已,都說男人有淚不輕彈,淚水卻模糊了我的視線。我用雙手接過了他遞過來的鮮花,將他緊緊地抱在了懷里。
小喆漸漸融入到多姿多彩的集體學習生活中來,老師們都說“小喆像變了一個人”。
小喆的一切,我都在牽掛。一次冬季的課間操跑步,我注意到他的鞋子居然還露著腳趾頭,我就給他買了兩雙相應尺碼的運動鞋;我注意到午飯時間,他獨自啃著干面包,就為其辦理了在校就餐的手續。為了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從服裝衣著、飲食習慣、待人處事等方面關注著他、溫暖著他。
他變了。課堂上,他聆聽時有了專注的眼神;作業中,他認真書寫整齊有序;閑暇時,他追著老師問問題的眼睛里寫滿了求知的執著;班級里,他看到窗簾掉了,主動負責修理后再掛好。
初三第一學期期末的化學小測,他取得了班級第一的好成績。物理課堂,他也是眾多學生羨慕的學霸之一。他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老師和同學對他的幫助,看到誰有困難,他都會特別主動地施予援手。
作為班主任,雖然我不能更多地改變他的爸爸與繼母,但是我從生活點滴中帶領小喆學會克服困難的堅強、學會自己動手烙餅的自立、學會把小屋收拾干凈的自理、學會用努力贏得喝彩的自尊!孩子啊,你成長道路上的那些挫折,也讓你有了與眾不同的本領和生命的歷練,我總覺得,改變了的你,人生可能會更精彩!
編輯/苗嘉琳